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投标大师 » 第八十五章 三公的解读

第八十五章 三公的解读

    沈略第二次住院半个多月时马小栋打来电话说嘉阳可能明年一月就要开标了,现在业主那边有很多竞争对手在活动,最强势的就是金海潮和上电信控,其中金海潮本身就是江浙地区的公司,已经放出风这个项目来势在必得。马小栋觉得形势危急,想让沈略去嘉阳看看现场的情况。沈略一算离开标只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也觉得耽搁不起,于是就又去办提前出院了。

    主治大夫这次没有再责怪沈略,只是说沈略的检查结果不太好,恢复得不理想,最好能半个月以内回来,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到了嘉阳以后跟着沈略马小栋去了业主那里,具体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一个年纪挺大的技术人员,大家都叫他丁主任,但实际他只是一个普通职员,“主任”只是大家对他的一个尊称。

    沈略有些奇怪,因为这么大一个项目按照惯例起码会找一个中层干部来主抓。马小栋解释说这个项目关注的人太多了,各方面的利益很难平衡,所以到最后反而是丁主任这个老实巴交的人成了负责人。当然丁主任背后也有一个大领导的影子,就是他们的副总周总,一些关键的决策估计还是周总拿主意。

    沈略和马小栋进丁主任办公室的时候,有些人正在里面谈事情,他们看见两人进来就起身告辞了。马小栋在茶几上拿起一本刚才那些人留的产品彩页给沈略看,沈略见是上电信控的材料,于是心生几分疑虑,怕丁主任和上电信控的人已经有了什么瓜葛。

    沈略翻看那些材料丁主任也并不在意,冲了两杯茶送过来,沈略看丁主任四十多岁的年纪,个子不高,瘦瘦的,带着眼镜,说话时总是低着头。

    “丁主任,沈工是我们公司最资深的专家了,让他把我们的方案给您讲讲吧。”马小栋说。

    丁主任摇摇头,指了指办公桌说:“你看看我这些材料,都堆成山了。来一个厂家就给我讲一遍方案,都已经来了这么多家了,我真是听不动了。”

    沈略看了一眼丁主任指的办公桌,堆着几十本各个公司的产品手册,不禁吃惊地和马小栋对视了一下。

    “我以前没接触过什么项目,领导突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实在是勉为其难。这么多家公司,每家都说自己能干,我也不知道谁是真能干。我们这边招标就快开始了,我想找个能帮我做一下整体技术方案的。”丁主任说。

    “那没问题,我们来帮您。”沈略说。

    “都说能帮我,可是说完就算了,没有人能给我材料,你说话算数吧。”丁主任蔫蔫地说。

    “我们莘华和他们不一样,我们建了十多个城市的有轨电车项目,我们是有真材实料。现在有其他公司帮您做过设计吗?”沈略说。

    “金海潮昨天给了我一个,不过只是他们的标准方案,我和他们讲的东西完全没放进去,”丁主任说,“你要是这几天能出一个方案的话就设计一下,我比较比较,不过别给我一个你们标准方案就完事了,要把我要的东西加进去。”

    “您就放心吧,我们都是行业里的专家。”马小栋拍着胸脯说。

    沈略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和丁主任把需求大概地梳理了一下,马小栋等到两人谈的差不多了笑着和丁主任说:“丁主任,我们以前项目的客户,凡是负责我们智能系统标段的负责人都提成副总了,我看现在就是领导在考查您啊。”

    “怎么讲啊?”丁主任说。

    “你想啊,现在您公司最重要的部门是不是业务运营部,项目建好以后业务运营就都是靠我们智能系统来支撑,您把这个系统建起来那还不是头功一件啊。您放心,我们一定帮您把这个事办好。”马小栋说。

    丁总笑着给马小栋续水:“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了,也就现在这个样子了。”

    “怎么可能,前几天领导层查体不是让您也去了嘛,这还不明显么,就是一直在考察您啊,现在就差一个机会了。”马小栋说。

    丁主任聊完后心情很不错,让沈略明天一早就过来,争取早日完成方案。

    出来以后沈略问马小栋:“你和丁主任说话挺随便啊,没事吗?”

    “老丁是个老实人,没事的,再说我和他说的都是实话,他虽然平时看上去有些愚钝,可是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他们单位的人都看不起他,所以一直想干出些大事来出口气。这个项目要能搞好的话他肯定能往上升啊,所以他没什么其他杂念,就是想把项目干好。”

    “不过丁主任上面那个副总呢?他有没有别的想法?接触上了吗?”

    “我在这里找了一个中间人,待会带你去见见。他不是交通行业的,是搞水暖工程的,买卖干的挺大,以前和业主有些业务往来,这次让他去帮咱跑关系,如果项目拿下来我准备把站台施工分包给他。他和周总有些交情,但不知道底细,听他吹得还可以。”

    随后马小栋带着沈略去到一个别墅,说:“这是他的办公室,有时候他也住在这里,我也第一次来,以前都是在约在茶楼谈。”

    沈略本来听说是干大生意的以为是在高档写字楼,看到是个民居有些意外,说:“在这种地方办公,是皮包公司吧,咱项目这么大他能参与吗?”

    马小栋挑挑眉毛说:“江浙的小公司也很厉害,别小看人家的能量。”

    一个小伙子出来把两人领了进去,一进大门沈略看见玄关放着一个硕大佛像的脑袋,看下面的断面应该是从石像上取下的。除了玄关这个佛像,一楼的客厅的书架上也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也都是古董的样子。

    马小栋也注意到了这些佛像,问道:“你们许总吃斋念佛吗?”

    小伙子笑着摇摇头,指着二楼说:“许总在楼上等你们。”说完就自己去忙了。

    两人沿着楼梯往上走,看到墙上挂着几张许总和名人的合影,沈略停在其中一张前捂嘴笑起来,马小栋凑过来问:“怎么了,笑什么啊?”

    沈略指着照片说:“嚯,这照片也能好意思上墙啊,一看就是偶遇名人用山寨手机随手拍的,你看这分辨率可是够低的,像素颗粒大的和马赛克似的。”

    马小栋听完笑喷了,差点从楼梯上摔下来。

    许总听见笑声迎了出来,看到沈略正在看照片,就颇为的得意地说:“这是我的老哥哥。”沈略看到许总赶紧收起笑容,许总看上去五十岁左右,白净微胖,一身白色的亚麻西装,带着一个很精致的金丝眼镜。

    “许总,您和他很熟啊。”马小栋指着照片问。

    “我们在一起很多年了,这是有一次吃饭,我说老哥哥咱俩也没个合影什么的,老哥哥说那就照一张呗。”许总说。

    “他上了二十多年春晚,没请您去看几次啊?”马小栋问。

    “我过年都在国外,不愿意凑国内这些热闹。”许总说。

    沈略觉得许总说的挺假的,但还是做一脸羡慕状不住地点头。

    大家寒暄完落座后许总问:“去见的怎么样啊,老丁还算配合吧。”

    “老丁人挺好的,让我们帮他做些设计。”马小栋点头说。

    “他让你们设计?那要他有什么用。”许总笑笑说。

    “不能这么说,业主都是这样,老丁人还是不错的。”马小栋说。

    “我原来以为高科技行业干净些,现在看看也就那么回事。”许总说。

    “许总此话怎讲啊?”马小栋问。

    “我昨天晚上吃饭时遇到一个也是搞计算机项目的朋友,他和我讲了讲他们干项目的事情,我听他说要想项目中标就要运作招标文件,要找人陪标,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许总说。

    “这个看怎么理解了。”马小栋尴尬地笑笑说。

    “那你给我说说我该怎么理解啊。”许总不屑地说。

    “客户最终还是要看技术、看产品,我们莘华是技术立企,和那些公司不一样。”马小栋说。

    “有什么不一样啊?”许总有些嘲讽地说。

    许总的居高临下的口气让沈略有些反感,看马小栋此时面露难色、无言以对,于是说:“许总,我来给您说说吧。”

    “好,你先给我说说为什么你们给业主去做设计,这不是影响项目吗?”许总说。

    “许总,您刚才的话有失偏颇,拿咱眼前这个项目举例子吧。咱这个智能系统是包含在有轨电车“大”项目里一起在政府立项的,所以是和道路、桥梁、车站等土建工程打包在一起交给设计院来设计。国内的大部分市政设计院都是只设计土建工程的,他们对于高科技的部分知之甚少,要完成设计就只能去找行业内最好的厂商,用这些厂商的方案来完成设计。”沈略说。

    “设计院为什么不招点高科技的人才?”许总问。

    “就算设计院有这方面的储备,有会软件的、有会硬件的、有懂网络的,什么技术人才都有,您觉得他们闭门造车做出来的设计真的是好东西吗?”沈略说。

    许总眉头微皱略有所思不置可否,沈略继续说:“行业里的厂商可都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里优胜劣汰下来的,产品和技术都是真正适应客户需要、时代发展才能存活下来,和设计院拍脑袋的凭空想象不能同日而语。”

    “有道理,那设计的事咱不谈了,你怎么解释需要运作招标的事?”许总说。

    “其实也谈不上运作,只是为了能让业主招到自己认可的产品、认可的厂商,不掉进价低质劣的陷阱。好的厂商经常希望把评标时的技术评分占比大,成功案例分数占比大,价格分占比小,就是为了防止一些垃圾公司低价冲标。那种害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的公司难道不应该越少越好吗?”沈略说。

    马小栋这时也缓过来了,在一旁补充说:“是,这些公司表面上赔钱拿项目,但是会靠以次充好的手段在中标以后去找补,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业主和老百姓啊。”

    “我们以前干土建工程倒是也会碰到这样的事情。那你说说找人陪标的事情。”许总说。

    沈略笑笑说:“土建和信息化项目还是没法比的。”

    “不都是一个路子么,你说说差在哪,你们搞软件的比搞工程的高在哪?”

    “我无疑冒犯,”沈略摆摆手说:“信息化项目和业主的业务深度结合,不像土建工程那样水泥、石头、钢筋都是标准化产品,而是要深入用户的业务去做分析、设计和部署。”

    “是的,前期的工作量很大,不是有个清单就能卖货那么简单。”马小栋说。

    “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业主通过长期的考察认可了一个产品过硬、实力超强,而且前期做了大量需求、设计对接工作的厂商,按照现在的法律法规,就算业主认可也必须走招标流程,其他的厂商如果知道这个情况的话还会来投标吗?”

    马小栋搭腔说:“那肯定不来了,来了又没戏,白白浪费那么多人力物力是何苦呢。”

    “对吧,没人会做这种傻事的,”沈略摊摊手说,“这时候业主怎么办?如果只让这一个厂商来投标的话倒也不是不行,可以作为单一来源采购或者竞争性谈判,但是业主领导的压力会很大,会承受很多非议!”

    “对,别有用心的人那么多,真想干事的人很容易被人捅刀子。”马小栋说。

    “是的,所以只能找些合作伙伴过来帮忙,帮业主把标招起来。”沈略说完许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沈略伸出三个手指,笑笑说:“其实现在只要是走政府采购流程公开招标的项目都是很严谨的,一定要三公!公开、公平、公正。首先,招标设置的门槛不可以只有一两个厂商满足,肯定是有很多厂商可以满足,这是公平;其次,招标文件、中标结果都会挂网公示,投标人有问题的话可以质疑,这是公开;最后,评标的标准是写在招标文件中的,所有投标人都按照同一个评分表被评判,这是公正。所以虽然有几家来帮忙,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中国特色的潜规则啊。”许总煞有其事的感叹一声

    “谈不上是潜规则,和中国、外国更没关系,”沈略摇摇头说,“许总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国外的投标,他们要建一个类似的项目当地政府会先找一个咨询公司,这个咨询公司承担类似我们设计院的角色。但其实咨询公司和我们的设计院面对一样的困境,靠他们自己也根本设计不了,还是要借助行业厂商。您如果找几本国外项目的招标文件看看,里面的技术规格基本上也就是那几个大厂商的,甚至很多连厂商的品牌、专有名词都直接写进去,非常得赤裸。所以外国的月亮并没有多圆。”

    “那按你的说法,其实拼到底还是看实力。”许总说。

    “当然!我们莘华只会扎硬寨、打呆仗,没有歪门邪道的东西。”沈略说。

    许总盯着沈略看了一会儿,然后终于露出几分笑意,说:“沈工看问题很深刻啊,很有思想嘛。”

    “许总见笑了,哪有什么思想,只是想的多一点。现在国内的这套体系确实有和实际情况脱节的地方,但是我也想不出什么好的体系,都说‘只谈问题不谈解决方法就是耍流氓’,我还差得远呢。”沈略说。

    “许总,我们莘华的专家看问题还是比较深入的。”马小栋说:

    “是,沈工虽然没谈咱这个项目,但是只是听他这么聊聊我都觉得多了几分底气,沈工真是人才啊。”许总说。

    “沧海一粟,许总见笑了!”沈略抱抱拳说。

    晚上许总还要留两人吃饭,沈略说自己明天还要和丁主任做设计,需要回去准备一下,就婉言谢绝的了。马小栋没什么事情,就留下来和许总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