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万象之书 » 第三十三章:任侠

第三十三章:任侠

    南国有一户没落人家,祖上曾经中过第,算得上书香门第。到了这一代,已经成了穷苦人家,但始终没有忘记老祖宗的教诲,不管如何穷苦,仍然坚持教导小孩读书写字。

    这一代仅有一个男丁,族内众人更是抱以厚望。但好景不长,男童八岁那年,山贼前来村庄打家劫舍,家族内众人联合村里人反抗山贼,结果村庄惨遭血洗。仅有数人逃脱...

    男童被藏在地窖中,其父母吩咐其必须等他们前来接他才能出去。男童在地窖中苦等一日,饥饿难耐才爬出地窖。但只见村庄内一片狼藉,众人均倒在血泊里,任他如何呼喊也不醒来,他只得在一旁哭泣...

    哭声引来一捕快,这捕快约莫四十多岁,本是县城中人,听闻这里惨案,前来查看,但最终只找到一个存活的小孩。捕快将男童带走,问他是还有亲人在世,男童指着被收集过来的尸体,默不作声,捕快心中一紧。这时捕快听见男童肚子的叫声,于是将随身携带的馒头拿出来给他吃。但男童只是咽口水,并未接过。捕快问他为何不接,男童说道:“我阿爹曾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不欠我,我吃了你的东西就是欠了你,但我没有什么可以还你”。捕快闻言深受震动,一八岁男童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竟然还有如此品德,实在难得。于是他问男童会不会背将进酒,他想听听这首诗,如果男童背出来,并教他这首诗的意思,便可以拿走这个馒头拿走。男童不疑有他,背诵后向捕快逐一讲解这首诗的意思,而后拿起馒头大口的吃了起来。后捕快用同样的方法,说要男童教他读书写字,他负责供养男童,将男童带回了家。

    捕快在本地倒有几分威名,常常打抱不平,为人又正直豪迈,又认识很多江湖义士,所以当地许多地头蛇都敬他几分。每天他都会花一个时辰让男童背诵古文,并讲解其意。捕快还经常购买一些新的书籍,让男童学习后讲给自己听。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逐渐越来越熟,捕快偶尔会在院内习武,男童就在一旁观看。他时常读话本小说,对里面的大侠颇有几分敬仰,时常幻想自己也能像书中人一样飞檐走壁、行侠仗义。捕快见其又兴趣,便教他一些基本功夫,要他日夜苦练,但代价却是自己每日听他背书的时间,从一个时辰变成了两个时辰,因为男童说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捕快哭笑不得,只得答应。

    数年过去,男童渐渐长大,捕快也逐渐老去,他对捕快十分感激,捕快也越来越喜欢这个身世凄惨的孩子,两人仿若一对父子,倒也过得十分快乐。

    直到那一天,男子在市集上瞎逛,捡到一荷包,里面有五两银子,他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决定在这里等待失主,但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眼见天黑,他灵机一动,在这里立了一个牌子,说明情况,并标明自己的住处,打算让失主看到后自己上门。

    第二日,来了一对老夫妇。两人步履蹒跚、颤颤巍巍,说看到牌子,这钱是他们买药的钱,希望将钱还给他们。男子本欲直接将荷包给他们,但捕快刚好在家,于是前去询问情况,得知原委后,让男子将荷包收好,不要露出来。而后前去询问二人,荷包是何颜色。二人说是红色,男子心思单纯,在旁边说:错了、是白色。捕快无奈,只得将二人打发走,说这钱不是你们丢的,让二人去别处寻。二人见此事已无可为,只得离去。待二人离去后,捕快将男子一顿训斥,说他心思单纯,那二人如今得知荷包颜色,可能会伙同他人再来行骗。男子这才想到这一层,不由的有些失望。捕快见他神色低落,于是上前宽慰,说人心难测、有好有坏,无需过度揣测,只需凭本心做事就好...

    第三日,果然又有人上门,是一女子,倒也还算清秀,几次对男子暗送秋波,惹得男子面红耳赤。那女子说这五两银子是她家小姐给她拿去买布匹的钱,如今钱丢了,势必要被她家小姐处罚。说到这里,那女子转身似在抽泣。男子于心不忍,刚要将荷包给他,却想起昨日捕快所说的事情,于是问荷包颜色,女子果然答对。他又接着问荷包花纹是什么,那女子答不出,只说自己忘了,而后又不断撒娇,抱着男子手臂不停摇晃。男子想起今日离开时所说的事情,他接着问,荷包上绣的的云纹还是荷花。女子不疑有他,决定赌上一赌,说绣的是荷花。男子长叹一声,将荷包拿出,那女子见状,恨恨离去。原来那荷包上根本没有任何花纹,只是捕快今日临走时不放心,教给男子的小计谋。

    接下来几日,倒也没人上门再来行骗,但失主也并没有出现。这天,突然县太爷处传来击鼓声,有人告状。但不久后,捕快却回来将男子带到了公堂上。一个贵公子打扮的人,将他告上公堂,说他私藏了自己的十两银子。男子辩解到自己只捡到五两银子,何来十两银子之说。但那贵公子将荷包细节说的清清楚楚,并将丢失地点都说了出来,还有数位证人可以证明确实是男子捡到了他的荷包。

    这时捕快出来,为男子说话,说他既然捡到荷包,为何不全部私吞,偏偏要立个牌子寻找失主呢?那贵公子冷笑一声,说他定然是不止贪图钱财,还贪图名声,说他定然是想要一半报酬,料定失主也不会说什么。如此一来,名利双收,岂不是美哉?

    男子气急,愤怒的上前理论,他抓住贵公子衣领,让他告诉众人,荷包里只有五两银子。但此举无疑中了那人下怀,他高声呼喊,说这人想要威胁揍他,好叫他改口。于是众人更加坚信了男子捡到的是十两银子,却由于贪念留下了五两。

    捕快赶紧将男子拉走,见此案已无回转余地,只得自己拿出五两银子,说自己的养子捡到的确实是五两银子,另外五两一定是掉到了别处,这五两就当赔给他们。县令对此案也难以判定,于是就如此收场。

    回到家后,捕快发动了他所认识的本地势力,追查这几个人。数日后,他们得知那几人乃是从其它地方流窜过来的,是一家子,专门以行骗乞讨为生。听闻捕快及男子遭遇后,多人提出将几人抓回,好生教训一番。但被捕快拒绝。他日夜跟踪,终于抓住几人犯案的证据,将几人捉拿后投入狱中,一场闹剧就此作罢。

    此事过后,男子时常郁郁寡欢,开始怀疑圣贤道理,为何自己行好事,却被诬陷成恶人,人心如此可怕。捕快见他消沉,决定让他跟随自己的江湖好友,一位剑术大师,去江湖上历练。这倒让他十分兴奋,他从小向往江湖侠客,如今却能入江湖,如何不兴奋。

    剑客是坐忘峰出来的高手,年少时曾经与捕快有过一段交集,此次去探访故人,受他所托,倒也十分上心。男子年纪尚轻,心中赤忱,每每见不平事,总压不住一股少年气,要去出头。但武艺稀松平常,往往是剑客前来收拾烂摊子。每每除恶后,剑客都给那恶人留下悔过的机会,只有冥顽不灵者才斩尽杀绝。但时常会有恶人耍诈,前脚痛哭流涕,说要如何悔过,等他们一走,立刻又开始作恶。更有甚者,时常利用男子武艺不高,将其擒拿,用来与剑客对峙。好在剑客武艺已臻化境,当世难有敌手,倒也屡屡化解。

    日子久了,男子对剑客十分钦佩,时常说自己也要做像他这样仗剑行侠仗义的人。剑客笑着望着他,问他想不想学剑法...

    二人一路游历,剑客将剑法倾囊相授,更是将自己年少时的佩剑赠给了他,那剑上刻着无问二字。还带他前去坐忘峰参悟前人传下的独孤剑法,他见到独孤剑法后,十分痴迷,于是剑客将他留在坐忘峰修炼,自己继续游历。

    两年后,江湖上数位魔教高手,联合围杀剑客,剑客最终内力枯竭而亡。

    消息传到坐忘峰后,男子悲痛不已,他提起无问长剑,欲要前去报仇。但此时捕快发来信件,信中说其快要不久于人世,要他回来相见。他日夜赶路,最终还是没有赶上,只有灵堂和捕快冰冷的尸体等着他。原来捕快多年来与人厮杀,身体早有暗疾,能活到五十多岁,已是万幸,那日他自觉时日无多,于是传信要他回来相见,但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男子伏在捕快尸体上痛哭,大雪中,似乎有人听到男子一遍遍的呼喊着“爹”

    捕快死前曾经留下书信,信中说能够将男子养大,是他一生最幸运的事情。还说男子心思赤忱,但事事往往难如人愿,无需执着于人心,只需凭自己本心行事即可。男子手提无问长剑,想起剑客大仇还未报,于是打算前去报仇。

    他找到第一位仇人,凭借剑术,将其制住。本欲直接杀死,但那人苦苦哀求,说自己身在魔教,有不得已的苦衷,乘其不备,放暗器偷袭。好在他武艺尚可,险险避过,而后将那人杀死。但此时从房中走出一女童,那女童叫着爹,但见她爹躺在地上,毫无反应。又见男子长剑沾血,不由的吓得定在原地。男子第一次杀人,心绪波动巨大,见女童走出又受到惊吓,不由心中悔恨,仓皇逃出了现场。第二日,女童家人发现门口有人放了一笔钱,这钱乃是捕快死后所留,如今他杀死女童父亲,担心他们一家就此没有收入来源,于是将钱财送来,好让他们安稳生活。

    而后他在一道观枯坐数日,时而悔恨自己当着小女孩的面杀掉了他父亲,时而恨他杀的那人杀死了剑客,时而高兴自己为剑客报了,时而笑自己愚蠢,给仇人之女留下钱财......就这样,他的额头出现细密汗珠,似要走火入魔。

    好在道观道长修行深厚,用清魔音将其唤醒。而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将其长剑拔出,说着剑上自有答案。男子凝神望去,那剑上正是无问二字,又想起捕快临终时留下的信件,瞬间了然,于是像道长道谢后离去。道长望着他的背影,微微点头,赞道:世上怕是又要多一位剑圣了...

    数年后,江湖上多了一位剑术高手,时常行侠仗义,从不以势压人。其独孤剑术剑意随心运转,浩然气十足,手中长剑无问,一剑挥出,往往令人感觉沛然莫能御。曾单人仗剑约战数位魔教高手,战而胜之,击杀几位罪大恶极之人,又令另外几人每年去剑客坟前祭拜悔过,还说如果再听到几人为非作歹,必定前来取他们性命,他们只得应允...此事传出后,豪侠义士无不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