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狗头小军师 » 第二十章 一人可退百万兵

第二十章 一人可退百万兵

    萧洛淡淡的看了一眼萧哲,随即对着邹德问道:“伏牛山贼寇与叛军交好之事,你是如何知晓的?”

    邹德愣了愣,心中忐忑不安,“我怎么知道,我只是瞎说的。”当然这些心里话定然是不能让萧洛知晓。

    只见邹德眼睛一转,计上心来,说道:“不久以前,有一队叛军围城失败后,径直去了伏牛山,若不是被不知何处的兵马击溃,恐怕那队叛军便与伏牛山贼寇合兵一处了。”

    唯恐萧洛不信,随即又道:“此事人尽皆知,将军可让人查探。”

    萧洛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某个偏将。那个偏将连忙下去查探去了。

    不一会,那名偏将回来,在萧洛耳边说了一阵,萧洛点了点头,对邹德说道:“既然如此,宛城太守难道不曾管过?”

    邹德说道:“这个……小人着实不知。”

    萧洛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将便亲自去一趟。”说着命萧哲召集兵马,聚得二万兵马,一同向伏牛山而去。

    …………

    伏牛山下,钱老二急匆匆的上山,在大厅对薛弃说道:“寨主,属下在宛城遇见了一人。”

    薛弃问道:“你遇见了何人?”

    “当时邹头领还在时,暗抢咱们的粮草,之后前寨主为您讨公道时,被邹头领推出的替罪羊,不知寨主是否还有印象?”

    薛弃想了想,问道:“好像是邹头领的远房亲戚吧?”

    “正是,那人名叫邹德。今日属下亲眼目睹此人进了太守府,所以急忙回来报信。”

    薛弃眉头一皱,转过身向郭过问道:“军师怎么看?”

    郭过笑了笑,“听说大将军亲自坐镇宛城,看来那邹德是想借大将军之手,替邹头领报仇。”

    当下仔细想了想,对薛弃说道:“寨主,从现在开始,命令所有人将兵器藏起来,去酒窖多搬些酒出来,摆放在院子中间。”

    薛弃连忙传令于史老三。郭过又道:“等到朝廷兵马来时,我一人去山下迎接,寨主你们便在山上等候便是。”

    薛弃连忙说道:“不行,这个我不同意。”

    郭过笑了笑,劝道:“寨主莫要担心,我是一个文人,他们不会轻易对我动手的。”

    薛弃眉头紧蹙,说道:“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你怎么与他们侃侃而谈?”

    郭过无奈的摸了摸薛弃的头发,“怎么不该聪明的时候聪明了?”

    随后说道:“放心吧,我真的不会有事的。你就在这里等着我,对我平安回来。”

    薛弃张了张嘴,还没有说话,郭过就指了指天上,说道:“你看,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一定会回来。你想想,我从来没有骗过你吧?”

    薛弃说道:“那我陪你一起去。”

    郭过说道:“那可不行,你是山寨的寨主,你若是不在,大家心里都忐忑不安。你要留下来稳定人心。”

    说完,郭过不给薛弃再次说话的机会,转身便走了。

    …………

    郭过在山下看着刚刚扎好的营寨,整了整衣冠,大步走了过去。

    守寨的士卒连忙拦住,喝问道:“你是什么人?怎敢靠近大军营寨?”

    郭过拱了拱手,说道:“南阳郡伏牛山,晚辈后生郭过,有要事拜见将军。”

    “你在这里等着。”说着一个士卒连忙去大营禀报。

    萧洛正看着伏牛山的地形图,忽听士卒来报:“营外有一书生求见。”

    “书生?”在一旁的萧哲奇道:“伏牛山还有书生?”

    萧洛随口道:“让他进来吧。”

    “且慢!”萧哲连忙喝止,随后对萧洛说道:“父亲,万一那是伏牛山派下的的刺客,该当如何?”

    萧洛笑了笑,“区区刺客,焉能伤我分毫?让他进来吧。老夫倒要看看,他有何本事?胆敢孤身一人进我大营。”

    不一会,郭过进了大营,向萧洛施了一礼,“草民郭过,见过将军。”

    萧洛见了郭过,忽然有些恍惚,似乎在二十年前,也有一个书生,孤身一人来到北疆军营,侃侃而谈,助楚国打退敌军。

    “蝈蝈?”萧哲笑了一阵,“你这厮好大的胆子。竟敢用假名欺骗我等。”

    郭过看了一眼萧哲,说道:“敢问这位将军,凭何认为在下这是假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更何况父母所赐姓名?再者,欺瞒将军,对我有何好处?”

    萧哲愣了愣,半饷开口道:“你是从伏牛山下来的,知晓朝廷大军前来,自然担心受怕,改名换姓。”

    “将军说笑了。”郭过扬声道:“朝廷大军,平叛乱,抗外敌,乃我大楚长城,某何惧之有?”

    萧哲想了想,然后看着郭过问道:“伏牛山之贼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难道不怕我朝廷兵马?”

    “将军所言,在下不敢苟同。”郭过扫视着营中众将,“在伏牛山上,只有一些被叛军逼迫而走投无路的百姓,并没有所谓的贼寇。如今朝廷大军前来,伏牛山众人尽皆欢喜,只盼朝廷救助。”

    萧哲还未说话,便听萧洛说道:“好个伶牙俐齿。如你所言是真,为何不带领山上百姓前往宛城?”

    郭过正色道:“将军容禀:宛城虽然近在咫尺,但是百姓已然在山上安定下来,如何迁徙?况且朝廷平叛之前,叛军横行,又有谁人敢下山乱跑?”

    “那不久前叛军前往伏牛山之事,你又作何解释?”萧哲问道。

    郭过说道:“主要还是在下之过错。”

    萧哲问道:“此话怎讲?”

    “山上的百姓入不敷出,在下便想着做些生意,改善一下百姓的生活。不料竟被叛军盯上,所幸‘关圣军’横空出世,瓦解了叛军的阴谋。”

    “谁能证明你说的是真是假?”萧哲连忙问道。

    郭过说道:“伏牛山所做的酒水生意是与宛城张家合作的,将军派人一问便知。”

    萧哲随即让人去打探,过了许久,才有人回报:句句属实。

    萧哲愣了愣,不知所措。萧洛则是笑道:“可是有人举报尔等,你可敢与之对质?”

    “当然!”郭过说道:“大丈夫行的正,坐的直。岂怕他人诬告?”

    萧哲亲自将邹德叫了进来。

    郭过看了看邹德,笑道:“阁下与我有何冤仇?竟然诬告于我。”

    邹德说道:“尔等……尔等烧杀抢掠,人尽皆知,我……我从未诬告。(随后转过身对萧洛说道)不信将军可去四周的村子里打探。”

    郭过眉头微皱,还未说话,突然有一士卒来报:启禀将军,外面来了一队百姓,说是伏牛山周遭的人,愿为伏牛山作证。

    萧洛说道:“让他们派一代表进来。”

    不一会一个老者颤颤巍巍的走了进来。郭过连忙伸手去扶,“李老爷子,您怎么来了?”

    那老者说道:“听说朝廷来打你们,特意前来求情的。”说完对着萧洛跪下说道:“将军,草民乃是因叛军逃难至此的难民,幸好有伏牛山时常接济,才不至于化为枯骨。望将军明鉴!”

    萧洛连忙让萧哲将老者扶起,说道:“老丈放心,本将自会调查。”说完,看着郭过,想了想,笑道:“没想到,伏牛山倒是颇得民心。”

    郭过说道:“我等具是楚国百姓,互帮互助乃是理所应当。”

    萧洛点了点头,看着邹德问道:“你还有何话可说?”

    邹德没有说话,忽然从袖中取出一把匕首向郭过刺去。

    郭过还未来得及躲开,萧哲上前一步一脚踢飞了邹德手中的匕首,几个士卒忽然进来将邹德制住。

    郭过松了口气,对邹德说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足下好自为之。”

    “我只恨没有杀了你为我家头领报仇。”

    郭过没有说话,萧哲让人将邹德带了下去。

    “让老丈与郭先生受惊了。”萧哲连忙向老者与郭过赔礼。之后萧哲让人将老者送了回去。

    萧洛忽然看着郭过问道:“还未请教令严尊姓大名。”

    郭过愣了愣,说道:“先父名为郭成。”

    萧洛面色一变,连忙问道:“那你母亲呢?”

    “先慈名为萧沐,也逝去多年。”

    “他们……如何没的?”萧洛捏紧双拳,问道。

    “先慈因我难产而死,先父于十年前积劳成疾,不治身亡。”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萧洛喃喃道。随后让郭过近前来,问道:“你今年有十八岁了吧?”

    郭过连忙说道:“正是。”随即问道:“将军如何得知?”

    萧洛没有说话,过了半饷,问道:“你可知晓二十年前,有一位少年书生,只身一人,前往敌营,说退数十万敌军?”

    郭过摇了摇头,“在下孤陋寡闻,未曾听过。”

    “想当年,燕、秦二国八十万大军南下攻楚,朝堂之上,具是割地求和之辈,唯有一介布衣,舌战群臣,说动陛下与之一战。”

    “之后,哪怕是本将身经百战,也难免惶恐不安。那个书生只身一人,前往敌营,高谈阔论。随后全身而退。”

    “不过交战了数次,八十万联军各自收兵回国。”

    郭过听了,笑道:“不过是区区离间之计罢了。不过那人却也有些胆量。”

    萧洛笑了笑,问道:“你可知那人是谁?”

    “不知是那位先生?”

    “正是你的父亲——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