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监天候 » 第九章 南华寺

第九章 南华寺

    春雨绵绵,润养大地。东风送暖,南华山一派郁郁葱葱,来此踏青游玩的百姓不在少数,不少人也顺路去山上的南华寺进一炷香。

    小沙弥跑来跑去,接引香主,还要充当导游,领着游客们在前寺参拜。

    有的人离了队伍,想去正殿之后一探究竟,小沙弥连忙阻止道,“那里是师父们静修之所,不便入内,各位请随小僧往这边走。”

    正殿前摆着功德箱,小沙弥揉了揉鼻子,不做刻意招揽,但游览一圈后,这些有闲暇上山踏青拜佛的游客也不差这几文香火钱。

    小沙弥双手合十,鞠躬道谢,面前功德箱里忽然落入一声不似铜板的脆响。

    他抬头看去,游人如织,没有什么特别的。再低头往功德箱里看看,一枚银锞子静静躺在一堆铜板上。

    午后用过斋饭,晨间的游人们离了寺中,都往山下走。一个身影离开人群,反向寺后走去。

    这里人迹罕至,石板生了青苔,雨洗后湿滑如许,季怀打着伞信步而游,一直走到没有路的地方。他收了伞,穿过重重树影,发现了一处石碑。

    石碑约三尺来高,形状不整,处处斑驳,季怀走着看了一圈,上面有一句模糊的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句偈言刻得不甚规整,横歪竖斜,笔锋深浅不一,转折生硬。季怀沿着刻痕摸了摸,有几处格外锋锐,像是利器所留。

    一声木门响动,季怀望去,原来石碑正对着寺院的后门,一位形羸骨瘦的老和尚推开门,正合掌向这边看来,“贫僧延定,乃本院住持,小施主如何称呼?”

    季怀还礼,“在下季怀。一时误入此地,惊动住持了。”

    延定缓步走来,“无妨,只是这处少有人来,山雨路滑,季施主请当心。”

    两人立在碑前,季怀问道,“敢问住持,这座碑为何而立?”

    “此事说来话长,施主不若与贫僧移步寺内,稍坐片刻。”

    延定做出请的手势,季怀没有拒绝,合十一礼,“有劳。”

    僧室内,两人端坐案几两侧,案上一把土色陶壶,两杯清茶。

    “三十年前,有一剑客名叫江断,剑号太白,无师无友,无亲无故,仿佛天上凭空掉下了这么一个人来。

    “江断此人生性好杀,他一出世,便一人连斩江北三大剑派高手,引来天下共怒。三大派联手通缉,但江断乃天纵奇才,剑无敌手,前去追杀他的人,往往是九死一生。不过三派夹击之下,江断也渐渐没有了容身之处。

    “江断且战且退,最终被逼困守南华山,为人所诛杀。立碑于此,是为警示后人。”

    季怀联想到那封书信和赵霖曾说过的秘宝,“是谁杀了他?”

    “想来也是当世英雄。三大派由盛转衰,就此没落。江断武艺高强却滥杀成性,了结此祸是幸事一件。”延定念一声佛号,“贫僧汗颜,南华寺是后来所建,往事已矣多年。后来只听说,三大剑派当年曾共同推举了一位江北第一剑,也许缘起于此吧。”

    “何万山已经死了。”季怀见和尚不为所动,也不转开目光,“有人逼他自缢。江断若有如此武艺,何万山一人之力绝不是对手。若何万山有这样的本事,他又为何先前不出名,又早早隐退了?”

    “阿弥陀佛,贫僧会为何施主诵经超度。”延定闭上双目,是送客的意思,“夜深了,施主不若留宿一夜吧。”

    季怀与他僵持半晌,行礼起身,“多谢住持解惑,叨扰了。”

    小沙弥将季怀待到一处空着的干净僧房,床是铺好的,又给季怀抱来了被褥。小沙弥被冷风一吹,大大打了个喷嚏,有些脸红。

    “多谢。”季怀从小沙弥手中接过被褥,顺手按了按他的手臂,道过谢后,合上了房门。

    小沙弥站在门外,眨了眨眼睛,感觉堵了一天的鼻子一下就通气了。

    跑回后堂,不见师父的踪影,小沙弥找了一圈,见后门开着。

    “师父?师父?”

    延定默立在院外,比石碑还像石碑,小沙弥连忙打着伞跑过去,撑在师父头顶。

    延定回过头来,摩挲一下小沙弥的头顶,从他手中接过伞,一老一小走在夜雨中,“回去吧。”

    “师父,季施主好像会医术哎,我的鼻子堵了一天,他按了按我的胳膊,就通气了。”

    “师父,今天有个香客往功德箱里放了银子,正殿的漆是不是可以刷了?”

    “师父,我们什么时候去山下赶集呀,二月二要准备好多东西呐。”

    第二天,小沙弥起了一大早,去膳房师叔那里捧了早饭,要给季怀送去。走到昨夜季怀的住处时,却见房门半开着,里面空无一人,收拾得整整齐齐,桌上留着一张信纸。

    荣州。

    滨南府的府城,要比景州和顺州繁华得多。这里有青门山的不少产业,最重要的一处就是长青堂。

    季怀进了城,避开来来往往的人群。没走多远,听闻后方传来隐约的喊声,不多时,街上的人群由远及近分到大街两侧,让出当中的路来,给一支抬棺的队伍通行。

    队伍领头的是一个华服男子,身后六名壮汉抬着棺橔,后头还跟着几个人,没有人打幡旗,也没有人抛洒纸钱,一行人走得飞快,不像送葬,倒像寻仇。

    旁边有人交头接耳道,“怎么又去寻事,真不消停。”

    等那支队伍过去了,人群才恢复流动。季怀也感觉到不太对,身后不远就是城门,那支队伍是从城外往城内走,必然不是去下葬了。

    他按照解春生讲过的路线向长青堂走去,和那支队伍刚巧是相同的方向。果不其然,远远就能看到人群在长青堂前围得水泄不通,当中传来几声嚎啕。

    季怀没靠近,而是进了长青堂对面的茶楼里,在二楼正对街的雅座坐下。

    从这里看去,人群当中围出一片空地,棺橔就停在长青堂门前,几个壮丁冲在最前面,正在和长青堂的伙计纠缠不休,后面则有几个披麻戴孝的男子在地上或坐或躺,哭叫不休。

    “你长青堂的药吃死了人,必须给个说法!”一个华服男子指着长青堂骂道,“叫你们掌柜的出来,这黑心铺子天理不容!”

    “打扰公子,可否借个座?”

    季怀转头看去,旁边站着位年轻的姑娘,眼尾微垂,面上不施粉黛,穿着朴素,气质十分洒脱。不知为何,有些眼熟。

    她似乎笑了笑,“想看看热闹。”

    季怀点了一下头,姑娘抬手抱拳,在他对面落座,“多谢。”

    长青堂的伙计倒是沉着冷静,身手也不一般,不仅不落下风,还将壮汉赶了出来,很快把门闭上了。

    华服男子气得跳脚,指挥手下的壮丁,“砸,给我把门砸开!搬梯子,把他们的牌匾给我卸下来,砸烂他们的招牌!”

    姑娘托着腮,手指轻轻敲着脸颊,“怎么不报官呢?”

    茶楼的伙计刚巧来送茶点,闻言笑道,“姑娘有所不知,那是荣春剑派的大少爷,死的是他祖父。江湖人办事,从来没有劳动官府的道理。”

    姑娘了然地“啊”了一声,“是这样。”

    这种地方的伙计嘴皮子本就快,又来了谈性,“听说他们练的是什么枯荣剑法,人如草木,死过去还能活回来,反反复复。谁知这一次死过去,活不回来了,我听着玄乎。他们昨日已来闹过,非说是长青堂的药有问题,不请仵作,药渣子也拿不出来,谁想到今日将棺材搬来了。”

    姑娘垂眼看着下面的闹剧,摇了摇头,“亵渎尸身,魂灵不宁,此行不是孝道。”

    “谁说不是呢!诶,您慢用,慢用。”伙计被叫了几声,匆匆走了。

    壮丁强行撞了几下门,门面纹丝不动,一时也找不来梯子,竟僵持在那里。

    长青堂前几日也放出话来,要么报官,要么拿证据请五大盟裁决,有王法,也有江湖规矩,闹事恕不奉陪。加之长青堂的药材质优价廉,且常有义诊,百姓多是认同的。

    周围人群的窃窃私语有如蜂鸣,华服男子感觉下不来台,脸都涨成猪肝色,大声责骂起几个壮汉来。

    这时,从人群中挤出来几个家丁,“让让,让让。”

    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中年男子,那华服男子见他来,一时愣在原地,“叔父,我……”

    中年男子见到此情此景几乎气昏了头,匆匆走上前,一巴掌将他打在地上,“谁教你做出这样辱没祖宗的事情!丢人现眼!”

    又回头向其余人低吼道,“还不走!”

    壮丁唯唯诺诺地退了回来,将棺橔抬起。中年男子大步流星,华服男子爬起来跌跌撞撞跟在后面。人潮如水褪去,热闹很快就散了。

    “多谢公子赐座,这些茶资,不成谢意。”没等季怀说什么,姑娘在桌上留下了远多于这几样点心的银钱,起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