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 第一卷 028 法兰西最能吐槽的男人朗热隆先生

第一卷 028 法兰西最能吐槽的男人朗热隆先生

    斯特罗加诺夫伯爵夫妇在涅瓦大街17号居住,也是方便工作和带孩子,这个年代的彼得堡和莫斯科,又不会出现堵车这种对于1797年来说后现代的有点抽象的事情,街上的行人、马车和骑马巡逻的近卫骑兵才是主流,而且也分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系统。

    彼得堡这座城市,其实是彼得大帝当年干跑了瑞典“伐木工”以后新建的城市,到现在的历史也不算长,但是正因为这样,这座城市在历史上积累的问题就比较少,在1736年大火以后还重建了不少地方,加上城市的扩建和不断增加的宫殿、住房和各种建筑的规划,这座城市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新潮的。

    尤其是女皇时期的不少建筑,还带有着典型的洛可可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索洛维约夫自己也很喜欢。

    今天,他在大街上,就见到了正在沿着堤道散步的勒布伦夫人。

    “Bonaprès-midi,madame.”(下午好,夫人)

    “Bonjour,Capitaine.”(下午好,上尉)

    其实索洛维约夫也比较好奇一个问题,就是勒布伦夫人和朱莉为什么对他都特别友好。这跟一般顾客和合作者的情况不太一样,而且每次见面的时候,都是在她的顾客家里,也并不方便讲话,现在这里没什么人,连巡逻的警察都离着好远,在这种环境下,他才决定要提出这个问题。

    “Madame,jepensequ'àl'exceptiondecetincident,avectoutlerespectquejevousdois...vousetJuliesemblezmetraiterdifféremmentduclientoupartenairemoyen.”(夫人,我认为除了那起事件以外,恕我冒昧......您和朱莉,似乎对待我和一般的顾客或者合作伙伴不太一样。)

    对此,夫人报以不失礼貌的微笑:“Capitaine,vousetmonfrèrevousressemblezunpeu.Toutcommeàquoiilressemblaitquandilavaitseizeans,vousenavezaussiseizecetteannée,n'est-cepas?”(上尉,你和我弟弟长得有些相似。就像是他十六岁时的样子,你今年也是十六岁吧?)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也难怪朱莉给他写信的角度有时候还带着点求助的味道,原来自己真的是像孩子她舅舅,谐音梗的话就是“老舅老救”,不过在彼得堡,也没机会展示汉语的博大精深。

    不过按照年龄算,其实朱莉比索洛维约夫大一岁,不过索洛维约夫本尊无论是不是被花盆砸过,相貌英俊是真的,同时也少年老成,还带着点年轻人的活泼和顽皮,要不然就不是年轻人了。

    也难怪,现在彼得堡的贵族少爷和小姐们,他们普遍的表现都是早熟的,就更不用说百万街7号里面那个正在和骑兵军官通信的丫头了,她鬼心眼多的很,同时在感情问题上,跟资产阶级平民身份的朱莉,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比单纯幼稚多一点鬼心眼而已。

    那位伯爵小姐,对于自己钓到了一个帅气骑兵军官得意着呢,财富和地位又跟自家地位相近,这种良配还是自由恋爱出来的,要是能成,她也不想烦劳皇上再给她另选一个,。又不是谁都像是苏沃洛夫元帅的女儿嫁到祖博夫伯爵家以后,女皇的宠臣一家虽然对这位姑奶奶很尊重,但是要讨论些什么事情,都怕她直接一封信告诉亲爱的老爹,那就全都露馅了,别管是八卦新闻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而索洛维约夫,虽然年轻了点,但是对谁都是非常礼貌,他就是这样,长官们见了他也都感觉很舒服,女士们,哪怕是他后来执行勤务去了百万街3号,那位“老巫婆”除了嘴上不饶人,也没找他的麻烦。

    勒布伦夫人到堤道上来,也不过是散散心,毕竟女儿过段时间可能真的要相亲了,那位青年画家要从罗马过来进行访问旅行,在意大利以外的地方,目前法国人也不太受欢迎,不过到达俄国来,却是毫无阻拦的。

    要不然也不会在俄国军队当中有很多法国来的军官,在俄国军队当中有外国人服役,都是惯例操作了,甚至决斗这玩意儿,都是他们从西欧引进的,本地民风淳朴,还没想过这样解决问题,过去从老爷到农奴都是用法律解决问题的。

    然后,索洛维约夫就看到了一位穿着明显跟俄罗斯人不太一样的法国军官,他在内心吐槽的是,这位法国将军居然现在穿着还是一副1789年以前的装扮,就好像要大家都知道他是从法国来的一样。

    相比之下,总是戴着漂亮草帽的勒布伦夫人和朱莉都不是那么显眼了,毕竟贵妇们的穿着华丽的也不在少数,而且法国流行过来的时尚,在彼得堡正经的能在女眷们当中吹一阵的。

    倒是男士们,对于这样的穿着,并不是太习惯。

    而这位先生年纪不过34岁,却已经是将军了,在俄国的晋升速度,一点不比在法国慢,甚至因为有机会去刷土耳其人,以及志愿前往奥地利,在奥军当中参加了和法兰西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因此得到嘉奖的机会也不少。

    这位先生,就是在俄国后来服务了几十年,那位在笔记和自传当中吐槽了俄国各路老爷的神奇喷子朗热隆伯爵先生。

    如今他在彼得堡,也是因为军事会议的轮换制度,让他从在小俄罗斯驻扎的乌法火枪团过来,他今天也是没什么事情要做,还这样在彼得堡的大街上,连个副官都不带,就在涅瓦大街这边遛弯。

    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索洛维约夫离他太近,因此也无法避开,按照军事条例,还应该向长官敬礼。

    “您好,将军阁下。”

    “你是巴甫洛夫斯基团的上尉?就这个年纪,像是个姑娘,长得倒是挺俊俏的!”

    这家伙的俄语一口法国腔,但是神奇的是,还能让人听懂。

    也难怪,在俄国要是不能用俄语指挥俄国兵,这个长官也确实当的有点差劲,他一向是个大喷子,怼天怼地怼拉瓦锡发现的氧气,就是对苏沃洛夫元帅还很尊敬,就是老元帅的老对头卡缅斯基元帅,在夸奖他是个名将的同时,也少不了要吐槽两句这个“食人魔王”,不过他的笔记现在还没出版,也不知道他平常都要吐槽个啥。

    对于索洛维约夫,直接就评价一个上尉俊俏的像个姑娘。

    当然这上尉年纪太小,也确实找到了槽点。

    “将军,您倒是不应该看一个人的长相来进行评价。”

    “哦?你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既然是巴甫洛夫斯基团的,总归也得有点本领,只是可惜陛下......你们那里团长还没有任命么?”

    “一直没有,我这里更奇怪,我是新组建的猎兵连的连长,可是一个猎兵都没有。”

    “那你就是那个‘小发明家’了吧?”

    “是的,将军阁下,我是巴甫洛夫斯基掷弹兵团的索洛维约夫上尉。”

    “倒是很干脆利落,要是俄国的军官都是像你这样爱动脑子,加上那些坚韧的士兵,就是没有路也能走过去。”

    看样子,他过去应该还跟苏沃洛夫聊过天,毕竟老元帅对于本国的士兵还是赞誉有加的。

    要不然这句话,也不能让他俄译俄给用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当然,他这个口音怪怪的,本人没有自觉,直到后来普希金登门拜访以后,才第一次给记述下来。

    毕竟口音这么怪还能让人听懂的俄语,还是比较少见的。

    “而你,上尉,在那里笑什么?”

    “您说的确实有道理,不过我也要说,您到现在还没有自我介绍呢!”

    “咳咳,我只是对你太好奇,就忘了说明我到底是谁。”

    “也不能只称呼您为将军,看上去您是个法国人,我总不能称呼您是‘波拿巴将军’,他在我们这里很有名的!”

    “请不要把我和那个岛民相提并论,我是亚历山大·路易斯·安德罗·德·朗热龙将军,乌法火枪团的团主。”

    “可是您这么称呼,却不是按照俄国的方式来的,将军阁下。”

    “好一个小鬼,你倒是有点机灵劲儿!”

    朗热隆喜欢喷人,但是反过来被小鬼吐槽的时候,倒是表现出来作为长官的大度,也没找索洛维约夫的麻烦。

    “将军阁下,我以前可是当副官的,我父亲在退役前也当过副官。”

    “那么,这就是一种家传的‘手艺’了?”

    “也可以这么说吧!”

    毕竟朗热隆先生是外国人,而且也不是管贵族认证的,他是不知道这是索洛维约夫家祖传的本事,怎么说也要办事机灵点,要不然在这么个圈子里真的不好过。

    “那么好,上尉,我们今天在这里见到,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我倒是想和你聊聊天,听一听彼得堡的年轻人有什么想法。比如说,你呈给皇上的新枪。”

    “这个是秘密,虽然有风闻出来,可是对于不相关的人士,还是要保密的。”

    朗热隆听了以后,反而没有开启吐槽模式,他这人就是刀子嘴,过去是见过那些吹牛皮的军官太多了,在这里居然碰上了一个嘴上有锁的小屁孩,直接就给他噎了回去。

    “反正,都是猎兵那套玩意儿,打的准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打的快!就那群普鲁士人,整天拿着步枪练通条插枪管,不去练射击,也不练拼刺刀,早晚得让人给收拾了!可怜的腓特烈大王,他才离开十一年,普鲁士人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见不到这么糟糕的景象!”

    这家伙顺嘴还在吐槽如今的普军,看样子还有点轻蔑。

    “那么,将军,其他国家呢?”

    这两人是从涅瓦大街转到了绿桥附近,倒是一边走一边聊了起来。

    “你要问哪个国家?”

    “我想有点常识性的了解,如果以后又去当副官或者说,有当‘第一少校’的机会呢?”

    “嗯,还有些上进心,我要说的就是,奥地利的兵是好兵,骠骑兵和匈牙利兵都是好样的。”

    “不过,这都是匈牙利特产啊?”

    “是的,奥军的战斗力,需要有合适的将军让他们发挥出来,现在这些老头子,在他们那个年代或许都是好汉,但是对于‘分进合击’,掌握的还不是那么充分,也难怪会被各个击破。”

    “您是在说1796年到1797年意大利战局当中的情况么?”

    “就是双方的战报当中,被隐去了损失数字,或者夸大了歼灭敌人的数目,也能够看出来,波拿巴的军队行动非常迅速,也正是这样总是能让他取得优势。这家伙真是有一手,我自己对于行军已经很有心得了,都没有把握像是他跑的这么快!”

    “怕是法国人采用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办法,比如把辎重部队......”

    “咳咳......”

    “抱歉,将军,我忘了,您也是法国人。不过我们这里的长官们有句老话,就是外国军官只是来服役的,但是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是我们的家,我们一直都会在这里。”

    “啊,这你放心,我不会像是那些德国佬一样,在这里干几年就回家的。”

    他这话倒是没错,法国那些流亡过来的军官,很多人都一直留在了俄国,而且从敬业的角度来讲,他这七年的服役生涯,可要比某些脑子不太灵光的俄国将军强多了。

    毕竟,这些法国军官带来的,还有法国人这些年对于军事学这门学问的一些总结,尤其是沃邦将军的那一套攻城和守城的办法,虽然过去俄国军队有了解,但是除了少数统帅以外,都在打呆仗,他们来了算是补齐了不少内容。

    同时,在西部国境地区新建的要塞和各种堡垒,也得到了扩建和加强。

    朗热隆一直在滔滔不绝的说着,他一向以机智幽默和辛辣讥刺的评价著称,对于英军他有着“呆瓜”的评价,也难怪,他是个法国人,就算改换了国籍这点也是绕不开的。

    至于对于各国军队的评价,他除了对法军的体系和俄军的士兵以及部分将军有高度评价以外,其余的吐槽之精彩。

    “我想您能够这么文明的,把对各国军队的评价,像是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奥斯曼帝国苏丹去信一样讲出来,实在是太精彩了,我向您学到了很多。”

    “啊,是么,上尉,你这话是发自真心的,不像是在恭维别人。”

    “确实是这样,将军阁下。”

    “真希望我手底下那几个只知道喊着‘乌拉’冲锋的军官,能像你这么机灵,用他们的勇气换点头脑,其实也不是坏事。”

    这一天可真奇妙,到了下午茶的时候都还在讨论艺术赞助,快到了晚饭的时间,还遇上了这个“法兰西第一喷子”,就是论吐槽的能力,波拿巴将军也跟他差一截,毕竟这家伙的词汇太丰富了,科西嘉来的将军主要表现的是抽象。

    甚至,朗热隆将军表示,他本月一直都在彼得堡,要是有机会可以出来多聊聊。

    嗯,这个爱吐槽但是心眼不坏的家伙,还是很适合上门去向他请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