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为谋主 » 第二十三章 君非人间客 上(求追读)

第二十三章 君非人间客 上(求追读)

    司马徽,颍川阳瞿人士也,为人清高脱俗,淡泊名利,有识人论世之才,时人敬之-《汉书.名士列传》

    襄阳城外,青山妖娆,绿水环绕,江水中的小船摇曳着,船头上撑船的船夫哼着不知名的山歌,船只上的依稀可以看见几个公子哥举杯畅谈着未来。

    鹿门山下,见绿油油的树叶,在阻拦着夏季的炎热,陈煜站在山脚下,思索着临走前刘表所说的话,进行着权衡。

    “小兄弟,可是来找庞公?”

    就在陈煜愣神时,身后传来温润尔雅的声音,让陈煜回过神来,待看清楚来人后,中年男子,束冠素衣,手持着羽扇轻轻摇曳着,驱散着夏季所带来的炎热,眼神带着善意,嘴角轻轻扬起,面容上带着笑容。

    “正是,先生应当是德操先生了。”

    来人的身份,很快就被陈煜猜测出来,刘表大概和他有说过一二,他倒是能辨认出来。

    “正是。”

    司马徽微微感觉得有些讶异,他一向低调,闲时来襄阳,访友洽谈,他自认为自己还不是那种名声大噪的名士,他喜静、擅谈,和几个知己相交,少与人交谈。

    “许县陈煜见过先生。”

    陈煜朝着司马徽躬身作揖行礼,对于司马徽,他极为好奇,这样的人目光如炬,看人极准,若非他推庞统、诸葛亮于刘备,恐怕天下人还不知在襄阳中有这样的一个人。

    “原是同乡小友。”

    司马徽乃颍川阳瞿人,而陈煜乃颍川许县,二人都来自于颍川,在襄阳这边,倒是称得上同乡。

    “煜闻鹿门山中有大贤,名唤庞德公,但苦于无人引荐,今遇先生乃缘分,听景升公言先生与庞公相交莫逆,煜有个不情之请,欲请先生为煜引荐。”

    “好。”

    司马徽倒是未曾反对,直接颔首应允,恰好,今日他前来鹿门山,也是找好友叙旧,带上一同乡晚辈,倒也不算过分。

    “多谢先生。”

    陈煜闻言大喜,遂紧随司马徽身后,二人在山道上走着,司马徽笑问道:“元芳公如今可好。”

    “去岁时,遂族中避难于徐州,煜和长文与族人走失,于年初时,煜游走九州,未曾前往徐州,故不知伯父近况如何,不过想来长文如今应当找到伯父,有长文照料,应是无碍。”

    闻言,司马徽微微颔首,作为颍川人士,岂能不知许县陈氏,颍川四长大名鼎鼎,他自然是知道。

    “多年未见元芳公,倒是有些想念了,望有生之年,再遇元芳公,畅谈一二。”

    “遥想当年........”

    听着司马徽娓娓道诉的往事,陈煜才渐渐的了解到,原来司马徽和陈家有过交情,只是交情深浅,陈煜倒是无法判断。

    观一人如何,不能单单从他的言语和行为对对方进行判断,而是要进行多方面的佐证才能坐实。

    不过,陈煜觉得他能言说出庞德公之子庞统为南州士之首这句话来,足以看得出司马徽的眼光毒辣。

    细数南地士子,能胜过庞统者,应该是没有的。

    由子观父,能教育出这样聪慧的子嗣,陈煜一时间倒是真的有些好奇庞德公此人了。

    在山道中慢慢的走着,山道辗转蜿蜒,左右两侧树林郁郁葱葱,幽静的山中,只是偶尔能听见鸟鸣声在山谷中回荡着。

    复行几十步后,忽然一座小屋映入陈煜的眼中,只见大约十四五岁的少年郎,双手负在背后,来回踱步走着,口中朗诵者之乎者也,虽少年郎面容丑陋,但他的眼睛极其明亮,一言一行都有着同龄人未有的成熟。

    “先生。”

    少年见到司马徽后,当即朝着司马徽作揖行礼,不过,目光却是落在陈煜的身上,眼眸中藏着一丝的好奇。

    “士元,庞公可在?”

    “父亲在屋内。”

    庞统当即带着司马徽、陈煜二人朝着其父庞德公所住的地方而去。

    “父亲,德操先生来了。”

    站在小竹屋外,庞统躬身作揖道。

    竹门发出咿呀声,在门口站着一年近半白的中年男子,发梢上已微微见白,见到门外的司马徽后,严肃的面容上露出笑容:“德操来了,这位小兄弟是?”

    见到司马徽身后的人,庞德公微微一愣,略微有些好奇,司马徽的交际并不广,几乎他都认识。

    “后学末进许县陈煜见过庞公。”

    “原来是仲弓先生的后辈,里面请。”

    陈寔字仲弓,算起来,陈煜的确算是陈寔的后辈。

    小竹内,别有洞天,背靠山,后面就是一片竹林,当风吹拂起的那一刻,竹林发出莎莎作响声,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屋内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书桌,旁边还有一个书架,书架上堆放着一堆散发着年代感的竹简,桌子上放着一盏灯,微弱的灯光闪烁着,给略显幽暗的竹屋带来一丝的光亮。

    “伯瑜,这次来找老夫所谓何事。”

    从司马徽的口中,庞德公得知陈煜的字,但陈煜此人,他并未听说过,他只知许县陈氏有子名唤陈群,乃一英杰。

    闻言,陈煜不在客套,关于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他这一路上所见所闻,见世道之乱,见诸侯异心,见人心浮躁,见黎民苦难。

    “二位先生,可有解?”

    当陈煜一口气说完后,庞德公、司马徽二人瞬间愣在哪里,良久无言,不知刚如何回应陈煜,倒是一旁站着的庞统,看向陈煜的目光瞬间不同了。

    虽然陈煜只是年长他几岁,但是同龄人中,能有这番见识的,能说出这番话来的,他未曾见过。

    庞统很骄傲,他的骄傲在骨子里面,如孤高之云,与世人格格不入。

    世人皆愚昧!

    不过,陈煜的话也让庞统陷入深思中,他尽毕生所学的知识,但仍无法解陈煜之惑,思虑甚久后,庞统硬着头皮道:“伯瑜兄,今世道之乱,乱在乱臣贼子,乱在正统难继,大汉养士四百余载,若使正统延续,定能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陈煜则是静静的看着庞统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