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细作重重 » 第十四章 底细

第十四章 底细

    刘庆安的计划相当大胆,也异常精巧。出城参加攻击计划的齐军将分为三部分从不同方向依次向燕军发起进攻。

    前两部分虽然需要大部分兵力,但都是佯攻。最后一处则是一支精锐的骑兵从燕军侦骑的封锁线后绕过,直指燕军后营。

    这个计划遭到了大多数参议的质疑,虽然整个计划看起来万无一失,但是战场上的变数往往远多于沙盘上算计。刘庆安的计划无疑是在拿整个平原城的安危赌博。

    刘庆安并没有像前两次那样拿出充分的论据来证明自己计划的可行性,他只是一再地强调,燕军的后营将是他们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只要利用前两轮的佯攻突破了燕军侦骑封锁线。第三批的骑兵将是一支捅向燕军柔软腹部的锋利匕首。

    这些话在绝大部分参议听来苍白无力,但是在一些有心人耳里却显得意味不同。

    徐冠抱着双臂,右手的两根指头无意识地敲击着自己的手肘,脑袋急速的转动着。

    刘庆安一直在强调后营,难道他仍然和燕军后营中潜伏的那位点燃大火的“乾”有着联系?如果真是这样,一旦齐军的骑兵能够悄无声息地运动到燕军后营,加上内应和外围吸引敌人注意的佯攻部队,齐军的胜算着实不小。

    但是实际上,将胜利的希望寄于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细作上,任何还有理智的主帅都不会这么做。

    更何况,这位刘参议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徐冠心中一直怀疑着,现在这个怀疑进一步加深了。

    想到这里,徐冠不由看向了袁闻道,这里除了自己和刘庆安,也只有袁闻道才清楚己方在燕军内部还有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谍探了。

    袁闻道一直盯着刘庆安,眼神中尽是锐利的光芒。待到众人纷纷嚷嚷地议论完,他并未一锤定音,而是挥了挥手,示意今日的军议结束,然后快步走出了军帐。

    参议营中仍然是一片嘈杂,一些参议回过头来继续翻看着军情文卷,更多地是走出帐中,准备稍微休息一下,再继续进行自己的文案工作。

    徐冠见刘庆安一脸沮丧,几个参议仍然围在他身边喋喋不休,刚准备去安慰他一下。只见参议营的军帐帐门又被“呼”地掀起,袁勇面无表情地走了过来,冷冰冰地说道:“刘参议,袁将军请你过去议事。”

    说完,他又转向徐冠,脸色缓和了一些,“徐参议,你也一起去吧,不过要等刘参议议论完后才能入帐。”

    徐冠点了点头,默默跟着袁勇走出了营帐,他心中已经确定,不出意外的话,离他百步之外的袁将军又要再一次地把整个平原城压上赌桌了。

    他只是有些好奇,袁闻道找他究竟有何事情呢?

    等到刘庆安在帐内议完,天边已经泛起了金红色的晚霞。袁闻道的大帐内点起了两排蜡烛,将整个大帐照的透亮。

    徐冠见刘庆安满脸兴奋之色,微微一笑,做了个恭喜的手势。刘庆安呵呵笑道,“徐兄,快进去吧,别让袁将军等急了。”说着,一旁自有侍卫引着这位新任参议向着医士所在的营地去了。

    望着远去的背影,徐冠心中不禁飘过一段话:“我知晓他在诓骗,他知晓我知晓他在诓骗,我知晓他知晓我知晓他在诓骗……”

    徐冠入得帐来,朝袁闻道微微施了一礼。他敏锐地注意到这位平日里不露声色的袁将军此刻脸上是潮红一片,显然是兴奋异常。

    袁闻道身前摆着的兽皮地图则已经被人用炭笔乱七八糟的画了许多道痕迹。

    袁闻道见徐冠神色好奇,似乎一瞬间就平静了下来,淡淡道:“徐参议,请你来是为了一件要事。”

    徐冠点了点头,不动声色地等着下文。

    袁闻道眼里神光一闪,问道:“徐参议以为今日刘庆安参议设计的计划如何?”

    徐冠拱一拱手,谨慎着措辞:“在下并不知军,但是总觉得整个计划太过于一厢情愿。

    如今我们对燕军的底细并不知情,就凭着沙盘上的推演来定夺数千将士的生死未免太过武断,出城而战一旦稍有偏差便是倾覆之危,我以为还是坚守为上。”

    袁闻道脸上露出笑意,“仅凭这几句话,徐参议就是知军之人。可惜为将者还得纵观全局才能够克敌制胜。”

    徐冠脸色一怔:“请袁将军指教。”

    “徐参议以为我军如果稳守平原,能够守住几日?”

    “如果平原城内不出问题,就算三万大军围攻也能支撑十五日以上,足可以等到陆帅集合兵力,全军来援。”徐冠心中早有盘算,立刻毫不犹疑地回答道。

    袁闻道忽然身子前倾,直视着徐冠,压低了嗓子问道:“徐参议以为陆帅会挥师过河北援吗?”

    徐冠被这恶狠狠地嗓音吓得一怔,还没细想,又听得袁闻道继续说道:“如果我是陆帅,我一定不会救援平原。

    燕军明显有备而来,士气正盛,黄河以北除了平原已无我齐军立足之地。如果救援平原,就要匆匆渡河,以疲惫之师在广阔的黄河滩涂和河北平原上与燕军纵横北疆的铁骑决战,我军绝无获胜之理。

    如果能让燕军渡过黄河,情势将大不一样,黄河以南多是起伏的丘陵,有利于我重甲步兵设伏而不利于骑兵驰骋,燕军如果将铁骑渡河,我军的胜算将超过七成。

    因此,我们短时间内绝对等不到陆帅的援军。

    只有平原城能坚持的足够久,等到北来的燕军从锐军变为疲兵,陆帅才有可能渡河反攻,那时平原才有幸存之理。因此只依靠稳守是绝对不行的。

    只有剑出偏锋,狠狠打击燕军的士气,才能将平原城守得更久,你明白吗?”

    听完这一番话,徐冠无言以对,拱手道:“袁将军高见。”

    袁闻道又转到另一个话题上:“刘庆安这个人你怎么看?”

    “心机深重,不知底细。”这个答案很官方也很准确。

    袁闻道听到这话微微一笑,“和我想到一处了,此人刚刚进帐告诉我后营中的那个我方细作能在我军袭击后营之时再次扰乱燕军营地,助我军获胜。”

    徐冠一愣,道:“这话不可信。细作已经出手一次,是否还能在燕营潜伏下去还在两可之间,况且战事一起,再好的计划都要有一半作废,想要将全胜的希望寄托在一个细作身上岂不是缘木求鱼。”

    袁闻道冷笑一声,道:“我岂不知?刘庆安也是知兵之人,按照他的说法在燕军北府多年,这会子却一个劲的撺掇我出营而战,凭此一点定他个乱军之罪也不算冤了。

    不过——”他拖长了嗓音,转口又说出了一串话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