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义诺情深 » 第十五章 魂归故里

第十五章 魂归故里

    1、江北重镇扬州城,这日,城内一条主干道两旁,众多市民正驻足观看在道路中央鱼贯而行的一行队伍:最前头是一队喇叭手,其后是一辆拉着一副棺椁的马车,驾驶马车的正是从京城一路护送着曾铣灵柩来到扬州的王良;再后面马车上坐着曾家母子仨人;当地官府的几名官员则坐在最后两辆马车上,车后跟随着一队士兵。一行人皆身着素白槁服。

    街道两旁围观的市民似乎有不少人知道内情,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不时发出议论声:“这曾总督当年可是威名远扬啊,是当时咱大明朝西北边防名符其实的柱石,最后却竟然被朝中奸贼无中生有加罪害死,实在令人愤慨至极!”“朝廷事隔多年总算为这位大明功臣偿还了公道,这位新继位的皇帝还算有些良心。”“听说有位义士这许多年一直尽心保护着曾总督遗孀后代不受伤害,才使他们能活到今天,真是令人钦佩,令人钦佩呀!”……

    有两位老者也正站在街道旁观瞧,其中一位老者手捻颏下胡须说道:“这位曾总督其实认真算起来,并不是真正的扬州人,他是十多岁才随经商的父亲来到咱们扬州府江都一带居住的,以后也就以扬州贡生名义考中了进士,入仕做了官,朝廷也就认定他是扬州人。他其实出生在浙江的台州一带……”

    “陈兄怎么对这位曾总督身世如此熟悉?”另一位老者在旁问道。

    “你怎么忘了?我可是在衙门里干了多年,还一直管着府志挡案的事,当然熟知咱扬州地界发生的诸多大事小事。这曾铣可是嘉靖八年咱扬州府唯一考中进士的,要知道能考上进士的,这全国一届才二三百人,这可是万里挑一!能考得上的那都是学识顶尖的人物。”

    在街道两旁民众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中,送葬队伍已穿过城内街区,出了城西门。一行人来到距城内有六七里路的一座小山丘前,送葬官军先将棺椁抬下车后,又费了不少力气将棺椁抬到了接近小山丘顶部的一个已挖好的墓穴旁边,落棺入穴,然后埋上土,堆起一个高高的坟头,立上墓碑。安葬曾铣遗骸中间,曾家母子一直跪拜在地,悲伤哭泣不止;王良也跪在旁边,他想到这些年的种种艰辛,想到战功赫赫却无端被害的曾总督如今总算魂归故里,也同样百感交集,泪洒墓前。

    几名当地官员在埋葬好曾铣灵柩后带领众官兵祭拜一番,便下到山脚下等候。待安葬事务一切完毕后曾家母子和王良将要下山时,治儿突然拉冲儿跪在王良面前,将身边的一个沉重包裹双手向王良奉上,说道:“兄长,我一直没有将这包银两奉上,是因为担心兄长会推辞不肯接受。如今我兄弟二人马上就要与兄长辞别,兄长也该早些遵守诺言与谢府姐姐完婚。这些年兄长殚精竭虑保护和照顾我们母子仨人,还为我父亲平冤昭雪,恢复名誉,此恩今生今世都报答不尽。这包银子是朝廷发下来的一部分抚恤金,就算是我们母子仨人一点小小的心意,兄长可用于安家之用,请兄长务必收下!”

    王良见此将治儿冲儿双双拉起,说道:“治儿,你这是干什么!我只是你们父亲一位小小的部属,为你们的父亲一一这位大明栋梁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今后你们兄弟二人要参加乡试京试,还要安家立业,赡养你们的母亲,这些无一不需要银两。你王兄已得到朝廷赏赐的百亩田地,足够日后生活之用,这包银子就权当你们王兄赠予你们兄弟二人的安家费用吧!”

    见治儿脸上一副极度失望表情,王良怕他不依不饶,遂从治儿携带的一大包银子中拿出一块,说道:“这样行吧?我就拿一块银子,也算领了你们母子的一番心意,你可再不要驳你王良兄的面子,否则我可真要生气了!”

    见王良如是说,治儿也不好再苦苦相逼。王良又道:“你王良兄如今终于心愿已了,你们母子仨人还要南下台州祭祖,有官军一路保护,我也就放心了。到了山下,我们就暂且别过,你们今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尽可召唤。今后我的行踪和通信地址,我会寄信到你们在京城的住所,或通过他人转告你们。别过后我要先回老家一趟……”

    “你回老家也不要呆得太久,先赶紧把婚事办了吧,别让人家谢姑娘再苦苦等待下去……”曾夫人道。

    王良点了点头。到了山下,王良与曾家母子及几位扬州当地官员一一道别,便独自一人北上而去。

    2、回到沧州老家的王良在家中陪伴了父母只不到半月,便奔赴城固去与谢兰完成婚约。到了城固谢府,谢府的人早已把一切安排妥当,王良便与谢兰择吉日结了婚。其时谢员外病情日益沉重,谢兰在婚后不久又怀了身孕,王良也就一年多时间一直没与谢兰回沧州居住。这期间,谢员外在王良与谢兰完婚数月后便因病逝去,亏得谢兰二位兄长内外用心操持,谢家产业仍得维持如故。

    一年多后,王良便怂恿谢兰说服了两位兄长,二人一起携年幼的孩子到沧州居住。回到沧州老家只半年多时间,王良便不待又有身孕的谢兰生下孩子,说服父母与谢兰,再赴明军中服役。王良先去了一趟相距不远的京城,到兵部得到了一封举荐信。其时鞑靼人已与明廷达成和解,鞑靼人经多年征战,也是兵马疲乏,人员受损,新皇隆庆又有着与鞑靼人通市和好的愿望,双方一拍即合。鞑靼人从互市中换得大量生活必需用品,也就不必冒生命危险抢掠,西北边地经多年战乱终于迎来安宁。

    但此时东北方向却边情日益紧张。其时江南倭患已渐渐平息,朝廷把抗倭名将戚继光从江南北调担任蓟辽总兵,王良就是得兵部推荐到戚继光麾下任职的。王良离开京城后就直接北上去见过戚继光,随后被戚继光派驻到了辽西长城沿线的一处重要关隘驻守。

    谢兰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不久也携带两个孩子来到了辽西,陪伴驻守在这里的王良。因旧伤复发,王良四十多岁年纪就早早逝去。至于谢兰与子女在王良去世后,是仍留在辽西还是回到了沧州,再不见任何文字记载,不得而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