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下川 » 第六十章 精神分裂

第六十章 精神分裂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周世泰在读完《窗外》之后,利用一晚上和一个半天的时间读完的。当读到女主人公绿蒂出场时,周世泰清楚了吕元奎告诉他儿子时常在嘴里咕嘟外国语charlotte的意思,因为charlotte就是书中女主人公绿蒂的英文名。

    与阅读《窗外》感受不同的是,周世泰是带着压抑和难以言表的情绪读完这本外国名著的。他跟着少年维特对绿蒂的暗恋而痛苦,随着维特对绿蒂的单相思而烦恼,陪着维特面对心爱的绿蒂成为他人妇而绝望,听着维特自尽的枪声而灵魂出窍。

    从人物对比来看,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文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维特的家庭和出身虽然是在18世纪中期的德国,但与20世纪末中国四川昭化县紫云乡嘉川村吕青竹的家庭和本人很相似,容易产生共鸣或同病相怜。

    从故事情节来看,维特是在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的舞会上认识绿蒂,并一见钟情于她,一下子迷上了她。虽然绿蒂早已订婚,但维特对她非常倾心,仿佛感到世界只有她们两个。

    自从邂逅绿蒂后,少年维特深深地陷入情感的漩涡中,无时不刻的想她,不分白天黑夜,日出日落,维特的心中只有绿蒂。就像世外桃源般的嘉川村一样,维特自从暗恋上绿蒂,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漂浮的白云,再也不能使维特平静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感到配不上绿蒂。夜晚,他常常梦见绿蒂坐在身边,早上醒来,床上却只有他一个人。他情愿生活在梦中。

    维特自卑,他叹息命运不济。在朋友的劝说下,维特下决心离开了绿蒂,离开了那曾经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小山村。

    从主人公的结局来看,随着自己心爱的绿蒂与别人结婚,维特在工作上处处碰壁,同社会和人情世故格格不入,他感到绝望。

    圣诞节前的一天,维特辗转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诀别。

    二人见面,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射出光芒,维特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

    两天后,维特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出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周世泰从吕元奎口中得知,吕青竹虽然35岁了,但从未谈过恋爱,也从未带着女同事来过家里,在学校和村子里没有听到过吕青竹有关男女关系的风言风语。应该说,吕青竹还是一个未经风月和男女之欢的大龄青年,这与少年维特的状况挺相似。

    从小说《窗外》的翻阅次数和稀烂程度看,吕青竹又处于热恋之中,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将两本小说,一首歌曲,几张写有屈青梅和英文字母charlotte的纸张,紫云九年制学校中考语文成绩连年滑坡的情况,连贯在一起分析,周世泰的推断是:吕青竹暗恋于一位年龄比他小得多的女该,或者对这个女孩沉迷于单相思。这个女孩是他的学生,女该的名字只能是“青梅”,而不可能是charlotte,只不过“青梅”的遭遇与charlotte相同。

    另外,从吕青竹时常写诗写信给青梅竹马的现象看,吕青竹与这位“青梅”的名字暗含在青梅竹马这个成语中,二人结合,有约定天成的意思。现在只要找到这位“青梅”,了解清楚二人的真相,吕青竹的病根就找见了。

    周六下午七点,吕青竹回到家里。

    这是一位中等个头的小伙子,身体偏瘦,腰微微有点躬。吕青竹进门后,只给院子里的母亲打声招呼,也不到客厅来,好像客厅里没有父亲,更没有客人,径直走进他的书房,并且关上门。

    吃晚饭时,周世泰细心观察吕青竹的神态和一举一动,其状况正如吕元奎述说的一样,有异于常人。从大夫的眼光看,他有心理疾病,更像是精神疾病。

    吃罢晚饭,周世泰装作一位文学爱好者一样,与吕青竹谈论散文、诗歌、小说,二人很快有了共同语言。

    周世泰话锋一转,又与吕青竹交流小说《窗外》和《少年维特的烦恼》,说出对两本小说的评价和影响力。吕青竹变得兴奋起来,他对两本小说主人公的分析入木三分,紧接着他又悲伤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青梅,青梅”,“绿蒂,绿蒂”。一会儿又对着大门发呆。

    在吕青竹张开嘴大叫的时候,周世泰看到他舌红,舌苔白腻,舌下静脉曲张。在与吕青竹长时间握手时,周世泰趁机把脉,感觉到脉滑而沉缓,或涩或眩,是典型的痰火扰心,气滞内阻,阴虚火旺,阳虚亏损症状。

    周世泰对吕青竹病情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

    周世泰明白,他的诊断结果绝对不能告诉病人,也不能告知吕元奎,这样只会加重父子二人心理负担,对病情无益。何况,吕青竹是为了自己认为最神圣的爱情而走火入魔的,这样的诊断,是对爱情的亵渎。

    周世泰决定对吕青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分两步走,先疏导心理,驱逐心魔;然后用中草药逐步调理,消除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