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希止传说 » 第四十章 罗一被困

第四十章 罗一被困

    这个年少了罗一,多了个王梅子先生。王梅子,就是被安海绑回来的跛脚举人。梳洗过后,一个标准的古代文人形象,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在李希言表示自己可能要远行学堂需要先生时,答应留下来照应三五年不成问题。他说叫他王梅子就可以,其他的什么都没说,而李希言什么也没问。见到他梳洗前后判若两人的形象,以及他能答应留下来教书后,就不必再问。每个人都有不可与人言说的秘密,就好比自己不能以真面目示人。

    安海把学堂里的一间空房收拾出来,用作王梅子的居所。待到初八,雪融化,安海去了一趟茂和县城,带着礼物正式聘用赵沐。

    看着一桌子的礼品和两锭10两的银子,赵沐的妻女欢喜的抱头痛哭,小娃娃还不懂大人的情绪只是要哭不哭的吮着嘴唇看看桌子上的点心又看看爹娘姐姐。而院门前的赵沐还维持着抱拳目送的姿势,良久都未回神。他有主家雇佣了?还是去学堂当先生?刚才那仆人说什么才德兼备、取舍有当、能屈能伸,说的是自己?他有这么有名了?不是无才暴虐之名?哈哈哈,哈哈哈……

    安海架着驴车,走了老远了还能听到小院中传来笑声,自己也无声的笑了。这个人小姐不怎么中意,但刚才得知自己是仆从,也没有用文人那套自视甚高不与贱民奴仆为伍的姿态对待自己,不管出于何目的,这一点就很可取。学堂现在有两个文先生,再加上本来就有的一个武先生,小姐终于可以放心的离开了……

    正月二十,学堂开学了。这一日,李希言给学生们介绍新来的两位先生,学生们很有礼貌的问好,拜先生。王梅子一身青衫袄神态自若,点头回应。赵沐有些激动,强忍着泪意回应“好,好,好”。

    学堂里的课程安排在打算另找先生时李希言就重新做了安排,只是那时还不确定找的先生如何。待定了这二人,又做了微调。王梅子教授经、史、子以及六艺中的乐和书画,赵沐教授诗、文、词、赋等集和礼仪、法度,李希言只讲算术和山川地理志,武先生教授的内容除了强筋健体的武术,还增加了射。骑嘛,暂时没有条件,以后再说。

    “李先生,我这课程任务是不是有点多?经史子也就罢了,缘何乐课书画也给我?你就这么肯定我会?”王梅子在院中等候,见李希言检查完了课业,遍拦住了人,漫不经心的抱怨。

    “梅子先生,你难道不会吗?”李希言站定,直视他,肯定的反问。

    王梅子回视,而后泄气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乐课以前怎么教的?”

    “没教过,我不会这个。童生试也不考。”

    “那你还让我教?”

    “梅子先生,一旬就一堂乐课,让他们识得基本乐理知识,看的懂乐谱,识得乐器,懂得欣赏即可,又不需要精通弹奏。”李希言微微抬头笑着看着他。

    “光用嘴巴说,他们就能看懂乐……”李希言递过来一张银票,堵住了王梅子后面的话,打开一看,“才一百两?够买什么……?”似乎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立即住了嘴。

    李希言也不拆穿他,因为只有世家大族权贵之家出来的人才会觉得一百两不够买一把普通的乐器,笑着言:“梅子先生,我这是学堂,培养的是就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的寒门子弟,不是世家大族培养贵公子,这一百两足够你买好几种乐器了。”说着就转身要走,又回头与他叮嘱:“一种乐器至少两把,至于买几种你决定就好。”

    切,这么小气。王梅子拿着银票苦恼起来。去哪里买又好用又便宜的乐器?

    这边学堂有了新的先生加入,李希言更加轻松闲暇了,不用每日都去学堂了,整日在小院里享受日光浴,好不惬意。

    而外出游学的罗一就没那么惬意了。

    从京城离开,沿路向东北方向,沿东运河北上,一路上经历颇多,各地风俗人情、山川地理千帆阅览,好不自在,过了吴杭府城,一时心软在船上救了一个人,结果被潮帮给绑了,关在地牢,后来知道他是举人,但又拿不出举人身份凭证,只有秀才路引,没过几天就把他换到了一个不知何处的院子里关押。

    十几天了,每天有人按时送饭食,就是没人来问话。随身的行礼书篓也不知被他们丢哪里了,逃又逃不掉,信又送不出去,身份文书都被拿走了,哎,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一开始,罗一练着武师傅曾经教的近身搏斗术,嘿嘿哈哈武的浑身冒汗,但看守的人看了一眼呲笑一声再也没理会他。

    于是乎改变策略,小院里每天辰时(早上7:00)开始就能听到郎朗的诵读声,午时(11:00)停歇一个半时辰,未时(晚上下午1:00)继续,直到戌时(晚上9:00)结束。这回,看守的人听着这些之乎者也似乎每天都不重样的文章晕晕乎乎的,赶紧报了上去。

    其实上面的人是真的忘了他,曹帮内部争斗的厉害,老帮主病重,紧要关头谁还顾得上一个秀才……

    曹帮帮主要选继承人,其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后收养四子,当时许诺,待自己老去,帮主之位能者居之。而现在老帮主想让自己的外孙罗士隐承继帮主之位,其他四个养子自然不服,于是暂时摈弃争斗一致对外,追杀看望过外祖父预备返家的罗家子罗明曦。

    下头人报上来给大公子的时候,几位当家人正在愁容满面,因曹帮供奉的学堂先生前些日子去世了,这些日子争斗的厉害,也找不到合适的先生。嗯,其实不是找不到,是没人愿意给曹帮的一群粗鄙武夫之子当先生,学子都有傲骨,不屑与之为伍,强硬的也不行,人家给你来个视死如归,还能成全了自己的名声……

    这一报才想起来,哦,他说自己是个举人,哈哈哈,那就太好了。然后,罗一的住处又了换地方。

    罗一还是不能出去,但住处大了很多,两进的大院子,还有个比院子大三倍的后花园,每日的伙食好了许多,六菜一汤,每日不重样。除了路引,行礼书篓都还回来了,哎。只能安心的当一回先生吧,顺便复习巩固,参加会试,然后找机会送消息出去。

    每日里,上午两个时辰院子里偶尔书声琅琅,多时乒乒乓乓好不热闹。于是,他讲他的,下面一群小屁孩玩闹自己的,同一个课堂,不同的世界,偶尔书册飞到罗一的身上,他也是好脾气的捡起来拍一拍灰尘再送还给丢书之人。门口伺候的小厮一开始还一脸惊奇的看着,后来他也麻木了,每日向上面汇报都是相同的话语:“罗先生没有生气,小公子们活泼好动,相安无事……”

    这日照常,闹腾了一个时辰,大家似乎疲累了,罗一站起来,扫了一圈,缓缓道:“这些时日,我也看出来了,大家都不大喜欢读书,那咱们不学了。”在大家猛然蹦亮的眼神注视下接着说:“我们读一些话本子如何?”

    “啊,话本子?”“真的?”“那好,我最喜欢读话本子了。”“是,是,我也喜欢。”“好啊好啊。”“那读什么话本?”

    “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话本子?大家都说说自己看过的”。

    “我看过《听雨轩记》”“《五色石》”“《梦琐言录》”“《明道杂记》”“《五虎演义》”“我,我《拍案惊奇》”……

    “小十九,你字儿认全了吗?”“哈哈哈,就是,十九,你看的懂吗?”“哈哈”

    “你,你们小看我,看不懂,我能听懂,阿明每天晚上都给我读,我都记住了”六七岁的小子,鼓起腮帮子,满脸的不服气。

    还没等其他人反讽,罗一看开口了,“哦?你喜欢《拍案惊奇》?我也喜欢。你看到第几册了?”

    “啊,先生,你也喜欢啊,阿明才给我读到第十二册,《仙人岛善恶有报》,先生读到哪册了?”

    “哦,我呢全部读完了,就差最后一册了”行了,到此打住,有人知道就行。

    众人见他俩说的火热,也想加入“先生,可还看过别的?”

    “看过,有许多”

    “先生不是举人吗?平日忙着读书科举,怎会读那么多话本子?”

    “话本子里面也有许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并非一无是处,但也要适度。这样吧,以后每日半个时辰我们一起研读一册话本,不过读什么,由为师来定,读不读,要看你们的表现来决定,你们可同意?”

    一群大小脑袋点头如捣蒜,“先生,我们同意。”当然同意,在家里望子成龙的父母是禁止他们都乱七八糟的书的,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读,太同意了。

    就这样,每日里课业结束前半个时辰,罗一领着大家读话本,不过选的都是一些蕴含人生大道理的故事,引导他们自己分析故事里的哲理,再举一反三,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又该如何,这群孩子环境使然,都好动好武,一上午的文课从来没有如此安静过,服侍的奴婢小厮们在偏房里候着,没再见小公子们打闹嬉戏也是开心不已,回去自然要上报给各家主子。

    而罗一的消息在又过了一个月后终于送到了平价书铺。平价书铺也是罗一的产业,小本经营各类话本书籍,不惹眼但市场很大,各地府城都有。书铺的掌柜在一个小孩来买从未售卖的最后一本拍案惊奇时懵了一下,不知道上头有何安排。

    待第二日小孩气势汹汹的再来“你敢欺我,你可知我是谁,哼”,掌柜的一再赔小心,才知道小孩说书中有一页缺失,还有印刷错误,连忙赔礼道歉送上新书,和其他几册话本,小孩才放过他。待小孩和他的小厮走了,掌柜的拿起还回来的最后一册书回了内房,赶紧拆开书皮底,拿出来一张字条……

    罗一送完了消息,就更加安心的教书育人了。走之前,她给了自己一把匕首,还有一个信息,说是遇到难以脱身之事可以想办法送信到平价书铺,买《拍案惊奇》最后一册,再以书册缺页印刷错误为由要求换书,把消息隐藏在书底夹层中即可。

    在等待期间,罗一求见几位公子,但只有管理学堂的四公子的下属来见,罗一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还有一年会试就到了,希望放自己回乡办举人路引去京城参加会试,但四公子的下属说会禀报待几位公子商量后再回复。

    还没等到回复,曹帮帮主过逝,其外孙罗明曦对外宣称不会继承外祖之位,志在科举,曹帮内部四位公子谁也不服谁继任帮主,不知怎么最后四人达成一致共同管理,有大事共同商议,谁有理听谁的,少数服从多数。

    有四个月没收到罗一的书信,李希言就觉得这小子该是出事了,在脑海里翻出舆图,对照他最后一封信发出的地址,前几封信的地址,测算罗一的脚撑,在一地停留的时间,猜测应是到了东运河中间两府吴杭与归德交界,划定范围后,立即出声:“阿海,收拾一下,过两日我们去吴杭、归德一趟。”

    正在修理加固几案的安海一顿,“何事?”

    “罗一应该出事了”

    “要不在多等几日?那小子机灵,说不定消息正在路上,万一错过了如何是好?”

    “跟卢大说一声,若信送到学堂就去府城给书铺递个话。”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