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希止传说 » 第二十二章 师徒

第二十二章 师徒

    一晃三四个月过去了,进入了落叶萧萧的秋季。孙秀入了学堂,由一开始的胆小、战战兢兢、凡事听母话,到现在能独立思考,懂得是非对错,即使日常有反驳孙母之言,孙母也没有生气。孙母接了来往客商们浆洗的活计,每日里忙着去各家各店铺客栈收送衣物,忙的脚不沾地,这样的日子也过的饱满充实,只是若没有娘家和堂叔家时不时来打个秋风,就更美了。

    青州府学里杨巨源、李霄、于鹄三人经过考试,都进入了甲班习学。三人日常保持低调,课堂上也不出头,课业上不出挑,只让先生看见就行,一朝升班考,三人刷掉了许多人,甲班榜上有名。这自然招个别人嫉恨,但他们抱团,谁也欺负不了。而甲班的氛围自然不是勾心斗角,大家都蒙头读书,谁有闲工夫去算计别人。只有乙丙班众人有闲心,但又没有机会,只能愤愤。

    而光州府的罗一与韩淹在各自的班里,认真努力的习学。韩淹因为被人冠上了神童的名号,胆战心惊,自己的能力与名号严重不符,为了减小这中间的差距,韩淹每日卯时起床读书习学直至戌时入睡,要不是三才书院戌时最后一刻熄灯,韩淹还能继续作战。三才书院不愧为大书院,学子的餐食、灯油、笔墨纸都是免费领取,只需要严格遵守书院的规定即可。短短半年不到,韩淹学业突飞猛进。而罗一因为管理书院的藏书室,整理了一套藏书图表,更加方便了学子借阅书籍,被先生们器重。

    虽如此,但罗一很不开心,因为他没办法请假回逻叶城了,郁郁了几天,提笔给李希言写了封信托人送回去。

    李希言收到信,似乎看见了一脸不高兴的小子抿着嘴,低头写信的样子。他在信里流水账般唠叨藏书室的事儿太多,韩淹很用功见不到人,想回来脱不开身,想念海叔做的麻花、猫耳朵。说了那么多,就是一个意思,你们都不来看我,太伤心了。看完信扔一边了,也不去理会,只让安海又炸了一锅麻花儿、麻叶子,分成两份送去韩家。韩家老二最近往光州府走货,韩家老大才能正常行走,一家子生计、韩淹的学费还需继续。

    青州府赵家呢,赵归暮最近很是对家里的生意上心,见他很用心,赵家主就放手给了他一部分生意,没想到打理的很是不错。赵归暮暗搓搓的经营了几个月,终于有机会说服赵家主开辟更远的东突国的生意。赵家主只当自家儿子终于开窍知道为家族发展业务了,也就允了。谁知道这家伙居然自己跟着商队跑去东突国了,赵家主担心生气无奈终于明白这小子原来憋了几个月就是为了跑出去啊。没法,这是亲儿子哦,又高价寻了几个武师和向导让他们紧追而去,务必保证毫发无伤把人带回来。

    周府里有周羡君的心腹,每月都给自家主子传信青州附近的大小事。包括赵归暮被罚了、赵归暮开始管家了、赵归暮跑去东突国了…聪明的周公子立即猜到了赵归暮应该是找到了月白女,不知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让他如此大费周章,而且还不打算告诉他。不管如何,自己最终都会知道这个女子的一切的,早知道晚知道都一样,也不在关注此事,一心习学准备参加贡试。

    李希言的膏药终于在深秋时节做好了。没有现代的仪器,制作过程很是费劲,试错成本太高,钱的成本无所谓,主要费人累人。

    安海也终于不用忍受针灸之苦了,针灸本来不疼的,但他的腿部穴位基本失效了,别人针灸不疼,他就不行了。这膏药很方便,烤热了贴上坚持半旬再换,每天还要用药泡脚,两者相合腿部热乎乎的,以前每到夜间的刺痛感渐小。喜的安海每日早起开始打拳,谁知道李希言泼冷水“修养还来不及,你不要腿了?不准练了。”于是也开始睡懒觉,只比李希言早起半个时辰准备两人简单的早餐。

    同一时间,京城里也发生了一件事,已经古稀之年的李贺老先生带着老仆偷偷的跑了,留信说要去边关找他的学生。李贺已经70多了,殿试一甲出身,有点糊涂了,在现代就叫阿尔兹海默症前期阶段,目前还能自理。大家都以为他是去青州府找唐之牧,也没太在意,只是家人不放心,又派了他一个孙子带人一路追去,同时给唐之牧写信让他着人迎一迎自己的先生。

    唐通判收到信时李贺的孙儿还没追到人,李贺的家人终于忍不住去求了皇帝,皇帝也很吃惊,这老头倔强了一辈子除了那个已逝之人再也没有收过徒弟,唐之牧是唐家人算计他才收下的,他名声缘起于北地难道还要殁于北地不成?啊呸呸,皇帝连忙甩掉不吉之想。皇帝着密卫给去往北地的沿途官府下了口谕,遇到李贺先生要好生安置,满足其要求。

    官府的效率还是很快的,这老头没去青州府,在第一场大雪纷飞之时到了越州府关家祖宅。两个老头再加一个车夫,三个人加起来快200岁了,从小门进入,在荒芜的祖宅里冻的瑟瑟发抖,还是关家旁支族人发现了,把他们送到了官府,众人难免一番唏嘘愣神,这才知道老头说的找学生是找谁。也许他把所有人都忘记了,关止这个名字也永远不会忘记的。

    曾经的关小将军武将出身,在没有因战功出名前,就在京城因学识出众,文思敏捷,而被众人记住。思辩论断、文章诗词、琴棋书画、煮茶品茗、针织女红,样样不输京城的一众才子佳人,甚至超过他们。众人惊疑于其小小年纪如何习得且精通如此多技能,关止不屑答曰:“名师出高徒!”至此,关止的先生李贺,声名鹤起,众人跪拜求其收入门中不果。

    他们师徒之间的情谊外人不足道,偶尔见到的场景也是两人都静默不语,各自看书。

    李贺要求官府把关家祖宅收拾妥当,他要住下来。越州府知州一个头两个大,这不大不小的祖宅,几十年没住人的祖宅啊,如何叫收拾妥当?天啊,救救他吧!老天真有眼,李贺的家人到了,他只需大开方便之门即可,这个祖宗真是惹不起。李贺的家人把关止曾经读书习字的小院子收拾了一番,三个老头住进去了,李贺每天就是坐在案前写字发呆,也不做别的。孙子还带了专职大夫来,每天熬药煎药服侍老祖宗。

    到第三场大雪落下时,李贺突然说要走了,没时间了。众人阻拦不了,只能做完全准备,一路继续向北。这回是直奔青州府,路上大雪封堵,马车无法前行,在一个村庄停下,李贺又急病倒了,众人心急如焚。唐之牧终于得到消息满身雪霜的赶来了,见到比以前又糊涂些的李贺,跪哭在床前,也听不清先生在说什么。

    李贺的孙儿李吉昌连忙亲手给他换掉了外氅,上前对唐之牧说“祖父一直骂小混蛋,晚辈不知其何意,唐伯可知道?”

    “小混蛋?”唐之牧摇头!

    “晚辈猜测会不会是…说您呢?因有一次您离开后,晚辈在书房听见祖父如此说您的。”

    “…”唐之牧终于想起来了,哭笑不得道:“小混蛋不是骂人的,这是个称呼。先生叫的是师姐。”

    “啊?那是谁…是关小将军?”众人很是讶异。

    “是的,是她!我虽没见过她,但通过先生的行为言语手札总能猜出一二分他们二人的相处之道。”唐之牧说着掏出胸口叠放的纸,摊开,握住李贺的粗老的手,在他耳边大声道:“师父,您看看,徒儿找到了跟师姐一样的笔迹,您看看,这是不是?……师父,您快好起来,徒儿陪您去青州府。……徒儿不相信师姐死了,说不定她还活着,跟您一样老了,我们去找找看,好不好!师父,徒儿求您了…”,堂堂的一府通判跪地哽咽乞求。身后的众人纷纷转身抹眼。

    “……你个不孝的,谁老了…咳咳,你说谁还活着?”李贺清醒了,转头瞪眼。

    “师父师父,您醒啦,快,药端来,嘿嘿,先喝药,晚会儿再说”李贺喜极而泣,转头找药碗。

    “我没事,不喝。这是什么?我瞅瞅”,李贺接过纸摊开凑近了看了又看,眼也不花了,“不像啊,小混…这谁写的?如此丑?”

    “啊?不像吗?徒儿觉得挺像的啊!”

    “哼,诗句差劲,笔力不够,心境不对,咳…咳咳,从何得来的?”

    “嗨,徒儿还以为看错了呢。这是青州府一个秀才写的。”

    “为师有点糊涂了没听清,刚你说谁还活着来着?”他听清了,就是想再确认一遍。

    “……”我那是骗您胡诌的,“徒儿瞎说的,徒儿担心您醒不过来…所以就说…师姐…还活着。您别当真,徒儿真是胡诌的,这不赶巧了刚好有人会写这种笔迹所以就胡编了一通…师父…”唐之牧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的解释。

    “走,咱们现在就走”李贺掀开被子欲下床,众人又是哭求又是劝慰等雪停了,能行车了再,就是不听,死活要走,又是唐之牧一语大逆不道之言制止:“师父,若是她还活着,路上您…没了,怎么办?”

    自然,李贺给了这个敢说大逆不道之言的徒弟一句冷哼不再坚持,老实的配合喝药休息按摩。

    但是唐之牧到来的第三天,李贺又开始犯糊涂了,叫唐之牧小混蛋,骂孙子“贼老唐不是人”,李吉昌尴尬的朝唐之牧笑笑,怎么办,祖父当着人家儿子的面骂人家老子,他干脆也装糊涂吧。

    李贺也心急如焚,生怕先生真的一病不起了。师姐啊师姐,您若在天有灵,请保佑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