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比秦始皇小三岁 » 79 背水一战的秘诀

79 背水一战的秘诀

    精兵部队被撤走了,韩信等人引了数万剩下的兵和新征的兵,车骑步并进,向东开去,目标是进攻赵国。

    要东击赵国,需要翻越太行山。

    这时已是十月,初冬天气,草木萧落。太行山呈南北走向,像一个隆起的屋脊,把山西、河北两省左右分开,号称天下之脊。韩信要从山西进入河北,必须跃过太行山,怎么跃呢?太行山麓只有一些东西走向的谷道可以穿越,称为陉。有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帜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为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井陉是其中最赫赫有名的一个。井陉在太行山东侧的开口,叫井陉口。

    这时候,赵王歇、代王陈余听说韩信要来袭,于是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堵住了韩信的来路。

    陈余下面也有著名的人物,就是李左车,他对代王陈余说:“我听说,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千里送粮,士兵肯定要挨饿。如今,井陉之道,非常狭窄,两辆车不能并着开,马匹走也不能成几列,数百里都是如此,韩信的粮食一定只能拖在后面。希望足下借给我奇兵三万人,我从小道,断绝他的辎重,足下则深沟高垒,坚营固守不与之交战。他向前不得战斗,粮食物资也断了,不出十日,我保证韩信、张耳两个人的人头,必然交到您的旗下。您看我这办法怎样?”

    陈余听完说:“我素来读儒家的经典,我认为,我们用的是义兵,堂堂正正,不用诈谋奇计,仗义而行,方能力挽世风之浇漓。我们怎么能靠着断他粮道来求胜呢?一定是堂堂正正地把他杀个大败。”

    李左车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

    我们说,陈余这人喜好儒术,文章写得也好,为人也好,赵地的豪杰都敬佩和愿意和他交往,所以当初张耳和他一起保着武臣来赵地略的的时候,赵国豪杰在他的说服和大义感召下,主动凑出了数万志愿兵,帮着他们打下了赵国十城,随后越滚越大,平定了赵国。陈余对自己的这种胜利模式,笃信不疑,认为唯有一个义字,才是行事行己可以成功的根本保法,所以对于儒术和义,是看的比生命还宝贵。

    于是,陈余命令大兵在井陉口外壁垒内待命,单等韩信到来,就以自己的正义之师,去把韩信军给打得焦头烂额、狼奔鼠窜,让人民好好看看我们儒家治民的伟大成果和不朽力量,他他甚至都没有在井陉口里面或者口上,去凭借险隘设要塞驻军堵着韩信,而是单等韩信出了井陉口再正面列阵搏杀。打个正规野战。韩信派在陈余那里的间谍,把李左车和陈余之间的谈话,以及陈余决定不采纳李左车的意见,跑回去报告给了韩信,韩信方才敢带兵进入井陉道。

    经过数日的艰苦跋涉,韩信到达了距离井陉口三十里处,停下来休息。士兵们都和衣而卧,拿出零担挑子里的铺盖,躺上去睡觉。十月的傍晚山风已经很冷了。

    到了半夜,韩信就命令大家起来了。韩信坐在自己的简单帐篷里,裹着军大衣,案上放着他的麾,对站在面前的骑将说:“你的任务这次属于最轻松,你带上两千轻骑,每人持一面红旗,从小道走,到了井陉口,在附近的山上去望着赵军的壁垒。赵军看见我败走,一定会整个壁垒全部出动,出来追我,你们就急速驰入赵军壁垒,把他们的旗帜都拔了,插上我们汉军的红旗。你一定记好啊。”

    骑将说:“诺。”然后他很想再问一下,我们插完红旗之后干什么,是等着赵军来追我们还是怎的,但是看韩信没有要再跟他说的意思,就见韩信对裨将说:“你去下令,军中传飧,等今天破了赵军以后,再会食。”

    “飧”字有个“夕”字边,是表示晚上吃的。当时或者更早的时代,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那一顿吃的多,因为白天要干活,而晚上吃的那一顿少,因为吃完就是睡觉,没必要为这个多吃犒劳自己——毕竟早古的时代粮食紧张。所以飧作为晚饭,就比较简单。显然韩信是说现在给大伙发些简单的饭吃,等今天打完胜仗我们再聚餐吃顿大的。

    裨将和众将听了,没有一个信的,怎么就能打胜呢,于是都假装应诺,说:“诺。”

    韩信又对诸将说:“赵军已经挑了有利的地方立为壁垒,而且他看不到我的大将旗鼓时,是不会攻击我们的前锋的,怕我跑回险阻里回去,所以,井陉口外,有条绵蔓水,你,你,还有你,你们三个带着一万人走在先,出井陉口,然后背水列阵。”

    说完,就看着这三个将官。

    这三人于是说:“诺。”

    韩信说:“其他各部,跟我的大将旗鼓,一起走,好了,就这么部署,开始传飧吧。”

    诸将看韩信不说话了,于是会议结束,都忐忑不安地出去了。

    那三个领军一万在前的,出去之后,立刻就互相议论起来,急着说道:“不应该是背水列阵吧,应该是侧面靠着那个什么绵蔓水列阵,这样,侧面靠着水,敌人受水的阻挡,就不能攻击我们的侧翼了,减少我们的压力。大将军为什么让背水列阵啊。”

    另一个说:“那你当时为什么不问?”

    这将官就说:“不敢问啊,当着那么多人,他让背水列阵就背水列阵吧。另外,他说赵军不会打我们,怕他的大将部队又缩回山里去,那我们在那儿列阵干什么啊?”

    别人想了想:“不知道啊。感觉像要处决我们似的。到时候就列阵吧,有人打我们,我们就打,没人打我们,到时候再派人去向大将军请令吧。”

    这些人满腹狐疑地出去,然后开始吃饭。

    军士们都开始传飧,吃饭,吃完之后,按照布置的,汉军就出发了。

    那一万人走在前面,出了井陉口,找到绵蔓河,然后就背靠着河,把阵列好了。

    赵军壁垒里的士兵望见了,都大笑。代王陈余闻得消息,也到壁垒上看,然后笑道:“我虽然是学儒的,但也把一些兵法的书当作文学作品看过,迎山、背水,这都是死地啊,韩信和张耳这个老不要脸的,是一点都不知道疼惜士兵的性命吗?”

    诸将问:“我们要不要出去打他们?”

    陈余说:“我不懂打仗,你们觉得呢?”

    诸将就都说:“现在先不要打,打跑了这些人,韩信的主力部队,就缩在陉内不敢出来了。到时候他们藏在险阻里,我们还得去攻,所以,还是等着吧,最好他能出来。”

    于是等了一会儿,天就亮了,燕赵大平原上,右侧的太阳冒出地平线。这时候,就听见了鼓声,是韩信击起了大将之鼓,一步步地击着鼓,汉军主力从井陉口里冒出来了。中间还有大将的旗帜。

    陈余也下达击鼓作战的命令,赵军也打开壁垒门,出去列阵,双方列好阵形,然后就开始打起来了。

    双方大战良久,韩信、张耳的主力大阵毕竟人少,又没有多少精兵,开始支撑不住。韩信说:“弃旗鼓!”于是下面的掌旗手、掌鼓手,把手上的旗鼓,都扔了。这种旗鼓,比人头还值钱,如果在战场上争抢到了,受得赏金更多。韩信、张耳和诸将,带着自己的败军,就争相往北面的水上军去了。所谓水上军,就是那一万个背水列阵的倒霉的人,这帮人一看,你们来找我们干吗啊?我们这地方背运地要命。

    于是,水上军只得把大阵一开,韩信、张耳的主力军,就全冲入到水上军阵里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水上军阵是个生力军,因为他们刚才一直呆着没有用。须知,打仗是个体力活,不管是魏国人,还是秦国人,还是淮北人,还是赵国人,打仗这种体力活打了两三个小时之后,必然衰竭,体能消耗殆尽,如果敌人突然又冒出一股一直放着没有用的生力军(预备队),冲进来加入战斗,虽然人少,但也可以一下子把疲劳的敌人给冲杀得一败涂地,从而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