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比秦始皇小三岁 » 66 十八王大分封是掺沙子

66 十八王大分封是掺沙子

    在项羽看来,距离他的淮北大本营最近的魏国(中原河南东部),是他必须自己控制的地面,以扩大大本营外围圈的安全。魏国是河南胜东部,东临山东省和江苏,都城临济,现在是魏王豹(魏国王族公子,魏咎的弟弟)的地盘。于是项羽给魏王豹来了个“迁徙”,把他改封为“西魏王”,把他的“王国”挪到山西省西南部(河东郡)去,西面临着黄河(南北流动),隔着河望着三个降将所填置的“三秦”。

    魏豹心中自然不满,但是不满就不满吧,项羽势大,只得听命。

    项羽把魏王豹这个旧贵族赶跑,把原属于他的魏国地盘,直接收归了自己直辖,作为自己的几个郡。但是魏国北部地区,河内郡,也就是河南省、河北省交接处,是赵国将官司马卬在联军西入关之前,略定的,于是封给了司马卬,立之为殷王,都城朝歌(河南省北部淇县)。这相当于把魏分成两块,大的给了项羽,小的给了司马卬。

    韩国更倒霉了。现在的韩王成也是旧贵族,是韩国王族公子,他的战功有限,还不如魏豹,所以项羽叫他继续在河南中部的禹县定都,继续当韩王(禹县是韩王成少数自己打下来的城池之一,位于原韩国地区的东部)。而把韩国的大部分地区——三川郡(在河南省西部),封给了赵将申阳,因为申阳提前略定了这一地区,并迎护项羽的四十万联军穿过这里入秦函谷关,故立之为河南王。这样,韩国被肢解为二,一部分给了韩王成,一部分给了联军诸将中的申阳。

    这样,项羽很强地控制了中原地区。

    东边的齐国也是个大麻烦,齐王田市(田儋的儿子)的叔叔相国田荣跟项氏是死对头,这次救赵伐秦,田荣都不肯来,下面的两个部将田都、田安,背离了田荣,偷着带着兵追随项羽救赵入秦。于是项羽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给予齐核心地带,都临淄,齐将田安为济北王,给予山东省西北部地区,而把既有的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转到山东省东部(全是山地)去当胶东王。田荣呢,因为当时对项梁不配合,对救赵和西入关也不发兵马相随,于是项羽什么官也不封给他。

    这样,齐国,这个中国的东极强国,也被一分为三。大大削弱了齐王田市、田荣家族的势力,把田都、田安这两个亲项派的部将,插了进去。

    赵国,是项羽北上营救的国家,也算是北方强国了,项羽也对它很不客气,把赵王歇(原赵国王族的后人)给挪到了赵国北部的代郡(北京西北方向,接近匈奴,穷冷的地方)做代王,把赵国的核心本土,封给了知名“贤人”赵王歇下面的相国张耳。张耳也是从着诸侯联军入咸阳的,也算是项羽的联军诸将派,封之为常山王。

    张耳的“干儿子”陈余因为跟干爹张耳闹意见,弃了将军印跑到河北东南角的南皮县去打鱼,但是他对于当初略定赵国贡献很大,于是,项羽把南皮附近三个县封给了他。陈余拎着鱼竿非常不满意,嫌给张耳的多了,给我的才这么点,张耳是王,我才是侯,我非跟他猴急不可。

    总之,赵国也被分裂为二,以跟项氏入关的张耳和故赵王歇个分王赵地。

    燕国呢,项羽把燕王韩广(非贵族)挪到辽东郡(在辽宁省)为辽东王,把原有的燕国封给追随自己入关的燕将臧荼,立之为燕王。燕国亦被切割为二,以追附项羽的燕将为燕王。

    这样合计下来,一共是十五个王,比从前的六个王多了,于是有人就说项羽这是搞大分封,是历史的倒退,其实,把王的数量,从六个增加到十五个,这到底是加重了分封割据,还是和分封割据在做斗争呢?我觉得这是在跟分封割据做斗争。

    首先,当秦帝国的统治开始崩溃,各地反秦,势必就会出现各地的势力,形成割据,中国又那么大,于是出来了六个王,多是六国诸侯贵族的后人称王。他们都是在三年前,也就是陈胜、项梁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的,各有列城数十。项羽是救赵时才掌握了楚兵权,没有绝对的优势可以一下子攻灭这六国。

    而项羽到处安插诸侯联军诸将,驱逐六个旧王,总体形成十五个王,不是加剧了既有割据,而是削弱了六王势力,是朝着消灭割据、加强项羽“集权”统治的方向的努力。在分封时故意给六王的君臣制造矛盾,让他们内乱,使他们互相牵制,勾心斗角,无法对项羽构成威胁,并最终有利于项羽去收编他们,重新建立统一帝国。所以说,这不能是割据倒退,而是在收拾天下,是曲折地去前进和统一。

    项羽本人,则占了九个郡,自立为西楚霸王。在他的上边,唯一比他大的,就是义帝(假皇帝,“义”是假的意思)。

    西楚霸王的“霸”,不是霸道不讲理的意思,是春秋时代的霸主的意思。当时春秋时代的霸主如齐桓公,是替式微的周天子维持诸侯秩序,位置在诸侯之上。项羽叫霸王,也可以这么理解,就是诸王的霸主。十五个王都向他汇报,当然,这些王的正式上级,是义帝。

    项羽的九郡占有山东省南部、中原河南省东部(魏地)、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总体来讲是整个淮河流域。此外,项羽封英布(他在诛秦战争中常为军锋)为九江王,地辖江西省和邻近的安徽、河南、湖北部分地区,把楚怀王下面的柱国共敖封为临江王,地辖湖北、四川部分地区,乃楚国核心旧地,因为这个地盘是他略定下来的。封原鄱阳县令吴芮为衡山王,因为他领着当地蛮夷响应诸侯反秦,还跟着项羽入关,王国在湖南省和临近地区。这样合计下来,就是十八个王。再加上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十九个王。但是,项羽位置高于诸王,所以,还是宜于说是十八个王。

    项羽的分封是迫不得已之举。当时,六国各地皆已有王,项羽不可能直接取缔他们。譬如说,项羽确实有恩德于赵国,但是并不等于赵王歇就愿意把自己变成郡守,当流官(流动官员),向上去给项羽汇报。他还是要自己当王,自己自治的,并且世袭的。跟项羽关系好的赵王歇尚且如此,跟项氏势不两立的齐王田氏就更是如此了。

    项羽在这次大分封中所处心积虑地做的,就是把六国贵族之王,都往坏的偏的地方赶,齐、赵、燕、魏、韩五国旧王,无不被挪到了偏的地方,然后用自己的部将或者联军诸将为王。

    这五国旧王中,其中齐王带一点贵族血脉,原赵王歇是旧贵族,原燕王韩广是官吏出身,原魏王豹是旧贵族,原韩王成是旧贵族,此外,楚怀王(义帝)也是旧贵族。

    项羽无疑已经成为旧贵族们的眼中钉,他必须承受所有旧势力回光返照的一击。从这个角度来讲,项羽根本不是旧贵族的代表,而是他们的敌人。

    有人会说,项羽干吗一个都不封,而是带着这四十万大军和诸将,把六个既有王国,全都灭了,做成统一的帝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项羽和“暴秦”又有什么区别呢?秦的罪过不就是灭了六国吗?项羽等联军诸将反秦的前提不就是给六国复国吗?而且民心还是希望六国王族都回来的。所以,直接攻击这六国国王,是不得人心的。并且,项羽也未必能以诸侯联军逐个灭掉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