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比秦始皇小三岁 » 47 李斯的督责术

47 李斯的督责术

    在消灭了武信君项梁的主力部队以后,章邯觉得东南地区的余散各股叛军已不值得作为重点打击,遂把主力军队北上移动,去抓捕另一个大王——赵王武臣。

    赵王武臣也是陈胜的故人,目前在河北发展,开拓地盘,我们暂时不提他。

    我们把目光投向咸阳。这时候的老窝咸阳里,人的流血也很多。

    赵高自从获得秦二世的宠信以来,就一直和秦二世展开杀人比赛。他把自己的异己和仇人,拿法网罩住,胡乱地杀了。赵高滥杀的人太多了,也怕这些人报复自己,譬如跑去秦二世那里诉冤,对自己不利。

    于是赵高必须遮拦住那些诉冤告御状的人,办法是劝秦二世从此不要上朝。他说:“陛下,天子为什么是个贵人呢,因为他话少,群臣都见不到他的面,只听见他的声音。‘朕’这个字,就是预兆的意思,那就是不发言,只暗示。况且陛下富于春秋,年纪不大,未必国家的事您都懂,一旦说好说错了,大臣岂不笑话您。你跟先帝不同,先帝临制天下三十几年,经验丰富,群臣当面蒙不了他。”

    “那我怎么办呢?”

    “您应该深居禁中,找一帮懂事的秘书班子,还有我,跟您一起研究事情,研究清楚了再回复大臣。大臣就不敢蒙您了,天下就都称您是圣主了。”

    秦二世是个要面子的人,觉得能不跟下面人直接说话以免露怯最好。于是秦二世就不上朝见大臣了,躲在禁中办公,遇上大臣们上奏章请示问题,他就跟赵高研究,然后再回复大臣们。于是,就听凭赵高在旁边忽悠。

    左丞相李斯一直忧心忡忡,想给秦二世提合理化建议,找出解决天下叛乱的根本办法,但是赵高现在已经控制了皇上,没机会说话。李斯对此大摇其头,赵高把皇帝给霸占了,我们这些大臣想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了,现在天下闹得如此之乱,皇帝到底知道不知道啊!

    李斯摇头摇得动静太大了,被赵高知悉了,就因为这点儿小事儿,赵高就恨起了李斯。赵高就去见李斯,诳害他说:“丞相啊,现在关东群盗非常嚣张,皇上还在沉迷搞大项目,我的身份太低贱,说话没分量,你作为元老级的丞相,不能不说两句啊。”

    李斯说:“我正有此意,现在我看不惯的事情太多了,这长时间都都想讲,只是没得当面进谏的机会呢?”

    赵高说:“我去给你安排,过两天等我消息。”

    过了两天,秦二世在宫里搞奢靡聚会,一帮美女穿的很少在面前列着,赵高看他玩的很高兴,就派人去通知李斯:“丞相,皇上现在正有空,你快来进谏吧。”

    李斯立刻穿戴整齐,撅着七十多岁的老腰,巴巴地坐车赶到宫门,说要见皇上。

    卫军进来禀告秦二世了,说丞相李斯要谈国家大事。秦二世正在发情,急得不得了,怎么这么讨厌,人家刚要发情,他就来捣乱。鉴于李斯辈分比较高,他只好喝了口汤,也穿戴严肃了,去办公室见李斯。

    李斯见二世之后,立刻扑通跪倒,声泪俱下地嚷嚷形势坏的一塌糊涂了:“现在关东群盗并起,数千人为聚,不可胜数,我们发兵诛杀攻击,所杀亡的不计其数,可是仍然不能控制局势······”

    “咦,谁说不能控制局势,章邯不是在前敌讨贼吗?”秦二世最不高兴别人说他没把天下管好。

    “没有啊,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啊,现在群盗甚多,都是因为我们赋税太重,人们水运之后又陆运,把征粮千里迢迢运输到都城和边境,奔波甚苦,还有其它劳役苦作,老百姓受不了啊。”

    “咦,难道臣民们不应该做这些事吗?”

    “有些事情是可以少做的啊。这些年来,我们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都消耗了大量兵员和物资,还有阿房宫,这些都可以减一减啊。这不光是我的意见,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也是这个意见啊。”

    “咦,这是先帝就定下来的事情啊,我怎么能改呢?”小伙子秦二世很孝顺,他说:“先帝搞的都没有错啊。先帝已定天下,就外攘四夷,戍守边境,有什么不对的吗?建作些宫室以威服天下,彰显自己的得意,让臣民看见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景仰和顺服,这不也很好吗?现在我刚刚继位两年,群盗并起,你们这些人不能禁断盗贼,却要中断先帝经营的项目。这是向上对不起先帝,向下对不起我啊!你们这样的人,难道还算称职吗!”

    秦二世说到这里,自己也气坏了,李斯更是吓了一跳。

    李斯走了以后,秦二世嘟嘟囔囔地对赵高说:“这个老丞相,实在是糊涂了,光挑我的茬。我平时有的是闲着的时候,他都不来,我刚想要有一点私人空间,喝喝酒泡泡妞,他就准来请示事情,而且来了就专找我的不是!”

    赵高落井下石地说:“您哪有什么不是可找,丞相是想表达他的想法的。”

    “他有什么想法?”

    “当初在沙丘的事情,丞相也是出力了的,如今陛下已经当了皇帝两年,李斯的官职还是那么大。他是希望您嘉赏他,封他为王,裂土一方啊。另外,他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的郡守,守着我们函谷关的东大门,可是听说李由却跟反贼们互有文书往来,这事需要查查。想来丞相是因为怨望自己不能封王,所以阴谋串通楚盗吧。他和陈胜,其实都是楚国的邻县之人呐!”

    能给人罗织出这样似是而非的罪状,赵高也真是个人才了。

    秦二世将信将疑,于是派人屡屡跑到三川郡,按察李斯的长子李由暗通楚盗的事情。

    李斯听说朝廷派人到前敌去查自己的儿子了,不禁越想越害怕,大约是皇帝对我的忠贞发生怀疑了吧。

    李斯想起从前秦二世对他说过的一番话了。

    小伙子秦二世也是爱读书的,并且还能独立思考,他曾经对李斯说:“我读法家先贤韩非子的书,说尧帝住的是茅草屋,连路边旅馆的条件都比他强,吃的都是粗米野菜,连传达室的人都比他好,大禹爬在泥巴里疏九河,累得腿上的毛都磨没了,民工都没他那么惨。可是我对韩非子有不同意见,难道当皇上就是为了苦形劳神活受罪吗?这是下等人该干的事情,不是上等人该干的事。所谓上等人的标准,是能够安定天下治理万民。尧帝大禹这些人,连自己的身体利益都保证不了,还怎么证明他们能治天下呢。所以我应该使劲拼命享福,永远享有天下,还不至于发生灾祸。能做到这一点,才能算有本事的上等人。你们作为臣子,怎么帮助我实现这一点啊?”

    这里可见,诸子百家的议论,确实和当今帝王社会的时代已经不符,难怪烧书的时候把诸子百家语也给烧了。而且韩非子为了说理也是信口编造远古历史,大禹和尧生活条件那么差,他是怎么知道的。有意无意地编制古史,也是战国学者通用的作法。

    李斯在自己山雨欲来的相府里,针对秦二世从前的这话题,开始起草一篇奏章。这回他不敢再进谏了,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爵禄,写一篇讨好文章,题目叫做《督责术》,内容大致如下: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上等人呢?就是一定要能行督责之术。

    我们先说说不行督责之术的坏处。尧帝大禹这些人,因为不能行督责之术,结果搞得自己苦形劳神,住的比狗差,起的比鸡早,干的比驴多,天下成了他的桎梏,因为他不会督责啊,反把自己沦落成了老百姓的奴隶杂役。

    有本事的上等人不是这样的,他会督责,那就是重刑主义。一定要轻罪重罚,人们一看轻罪都惩罚这么严酷,那重罪就更不敢犯了。于是天下就太平了。所以先贤韩非子说“一寻长的布帛,不会武功的人也敢顺手偷走,而上百斤熔化了的金子,盗跖这样的大佬也不敢抢”——因为他怕把手烫了啊。只要你用重刑深罚,盗跖也不敢乱动,如果你不敢督责,小孩也敢偷几尺布。泰山那么高,可是一个跛脚的牧羊人也敢上去踩,城墙不过五丈,楼老四(楼季)这样的蜘蛛人也上不去。就是因为泰山的坡缓坦而城墙的壁陡峭。高明的上等人就是要把自己修的“陡峭”,用严厉的督责让天下人都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