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比秦始皇小三岁 » 32 大辩士蒯通

32 大辩士蒯通

    张耳原是魏国大梁(开封)人,年少时就去到了魏无忌府上当了宾客(也就是门客)。这相当于给自己镀镀金,积累些人脉和资历,也替贵人办事,博取赏识,乃至走向仕途。当初魏无忌窃符救赵,带着几百人要去赵国拼命,不知道其中就有没有张耳。

    后来不知怎么搞得,张耳一度把自己的“户口”给丢了,户籍没了,只好游走到魏国的外黄县。当地有一个傻富美,就是富人家的闺女而且长得特别美。这位是非常相信爱情的,于是嫁给了一个特别不争气的丈夫。后来她实在受不了了,就从家里跑了,跑回找老爸吧,又不好意思,就去他爸爸的一个门客家里住着去。这门客素来闻知张耳,就对这美女说:“要找一个贤的丈夫,那就张耳挺好。”这女的就听他的意见了,于是坚定地跑回去,要求跟丈夫离婚,然后嫁给了张耳。这时候的女孩还是大大咧咧,还没有人发明出“三纲五常”这些东西教导她们,所以主动离婚了。这女方一家,既是富人,张耳就拿着岳父赠送的巨资到外面活动,当上了外黄县的县令。怎么当上的呢?他有了大把金子了,就可以盖房子发工资了,于是其他丢了“户口”的人们不远千里来投奔他,他挑其中能文能武的留下,这帮人就当了他的门客,或者叫宾客。这帮宾客的主要本事除了吃饭就是嗓门大,到处嚷嚷张耳的贤名,替他联系结交千里远近的豪杰达官,相当于他自己养了一个媒体班子一样,于是达官豪杰们都与他交结,请他参加各种活动。终于他成了名人当了外黄县令。当了县令以后,贤名就由此更大了。

    不知是他当县令前还是当县令后,刘邦也一度游走他门下,在他那儿做了几个月的宾客。刘邦能够当上泗水亭长,大约也因为曾经在他那里镀金得到他的推荐信有关。当时为吏需要众人“推择”的。

    陈余的发家史跟他差不多,陈余也是大梁人,喜好儒术,然后娶了一个富家女,他雇了一些人给他宣传同时,也使劲帮张耳宣传。于是俩人关系好的要命,号称“刎颈之交”,就是谁要敢给他们做负面宣传,他们就敢为了对方而去拼命。由于陈余比张耳出道晚、年纪小,所以陈余把张耳当作父亲辈来侍奉。

    秦灭魏国以后,这爷俩是魏国著名人士,不想跟外来的秦国人合作。过了几年,政府也听说他俩是魏国名士了,秦政府就出资一千斤黄金和五百金黄金分别购求他俩——抓他俩。于是他俩就改了名字,跑到陈城,在陈城的一个小区(“里”,有围墙),当了看门的。靠领点相应的待遇,自己养活自己。

    看门是个很轻闲的职业,工资聊以自奉,就这样消磨了十几年。其中有一次,陈余犯了错误,被里吏(就是小区的民政事务负责人,管理“里”内民户的户籍、帮着催征赋税和服役乃至治安的)按在地上就打。陈余怒了,想跳起来。张耳在旁边急了,就用脚踩住他,叫他趴着受打。里吏用竹板噼噼啪啪把陈余打够了数,才放他一瘸一拐地走了。

    事后,张耳引着陈余到了桑树林里,数落他说:“我以前跟你怎么说的?你为了怕一点小辱就要和一个小吏拼死吗?”陈余觉得有道理,张耳“父亲”说的对,是应该不反抗。

    只有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荣辱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友情的可贵。若干年后,诸侯格局云起云落,楚秦之间的战火重新点燃。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攻入陈城来了。

    张耳、陈余都是陈胜及其左右平生素闻的大名人物,也去见陈胜。陈胜没有接受他们的树立六国之后为王以为号召的建议,但是陈胜欣赏他俩的才干和广泛的诸侯人际关系,让他俩护卫着陈城人武臣向北方赵地去攻略土地。

    这个武臣跟陈胜是“故人”老朋友。陈胜抬举武臣做了攻赵军的将军,带领楚卒三千人,北略赵地。陈胜在陈城的另一个故人邵骚作为护军,张耳、陈余级别再低一格,为左右校尉。

    看的出来陈胜的用人之道只相信自己的故旧,张耳陈余本以为自己能做将军,不免有所失望。

    他们一干人在白马津渡过黄河,北上赵地,也就是原赵国地区。

    说起河北省(赵地)这个地方,就想起“幽并游侠儿”来。燕赵大地,山寒水薄,民生粗砺,所以燕赵儿女脾气火暴,好气任侠,古来属于“多慷慨悲歌之士”,出过蔺相如、荆轲这一类敢死队员。

    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有很多硬汉了,所以凭武臣这三千人,想攻夺赵地城池,那真是势比登天了。但是陈余有办法(注意是陈余),陈余从前长期游历赵地,与诸县的豪杰交往甚盛,尽知赵地的山川地形,赵地各县的豪杰都跟他交善。

    这些豪杰都有自己的子弟、家产、童仆、宾客、庄丁,属于各县有势力的家族或者大地主。

    陈余于是找到他们,陈说利害:“秦国的乱政和酷刑,已经残贼天下数十年了。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搞得海内骚动,百姓罢敝。如今陈王胜奋臂为天下始唱,楚国大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战,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里的豪杰杀其县令县丞,郡里的英雄杀其郡守郡尉。刚刚,吴广、周文已经率卒百万(吹牛了)向西击秦。现在这个形式,你们不想成就封侯之业,报自己的父兄之怨,真不是人中豪杰啊!”

    我们说,赵国人性情卞急、直悍,好气而轻于发作,但脑皮层并不多褶皱,所以特别直爽,一听陈余的话,纷纷觉得确实有理,而是又是从前一贯跟陈余交游的,于是毫不犹豫地动用自己的资源人力,支持陈余。

    陈余走了不半圈,就从这些豪杰手中收得了兵卒数万人,他喜气洋洋地回来向武臣、张耳报道。(显然,赵国地区的反秦运动,是这些豪强地主出人启动起来的。)

    武臣大喜,赶紧用这数万人加上三千楚卒,进攻赵国城池。以众击寡,一番血战,不到一个月,就下赵十城。但是,陈余的能量和社会关系基本上就用光了,其它的数十座赵国城池,都据城防守,死活不向武臣军屈服。

    武臣军随后进攻范阳县(今河北省徐水县),范阳县令从前替秦国人办事特别卖力气,因为修项目而征敛,征敛任务完不成的时候,就用苛法峻刑相随,修理老百姓无数。

    于是,本城一个纵横家,大名叫做蒯通,看准了形势,就来找他,对他深施一礼,说:“我听说您要死了,特意先来吊问!”

    纵横家都是这么先声夺人的。范阳令大怒,不待发作,蒯通说:“值得庆幸的是你遇上了我蒯通。”

    范阳令不解,蒯通说:“秦朝的法令素重,足下担任范阳县令十年,其中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谁也不敢把刀子捅到你的肚子里的,原因是畏惧秦朝的政府。现在天下大乱,秦国的政法已经瘫痪,那么慈父孝子为了报仇了,要把刀子捅到您的肚子里,何可胜计。所以我特来吊问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