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从迷雾里走出来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前世不忘后世之事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前世不忘后世之事

    夜晚的富春西郊,某处大宅子内,“丽娘,汝都二十有四,还未婚配,祖母这心里,哎。。。”

    “祖母何需担忧,只管好吃好喝好玩。”

    “你这乖孙儿呦,祖母都六十二有了,何时能抱上曾孙子,不如把身份公布了,换回女儿装。

    吾看那王员外的大侄子挺好,品貌端正,年岁虽小你两岁,但也是个举人,再说素来和你交好,若是考中进士,你岂不是有所依靠?”

    方宏想起那个王员外的大侄子,她是贞观五年的时候认识他的,现在也五年过去了,第一次举人考不上,又考了一次,人是还不错,只不过还是跟自己心里的形象有点差距。

    她找钱枫也找了十年,有一点自主能力经济基础的时候就开始找,画了不少画,这么多年过去,人估计是不会出现了,除非阴差阳错,她生君未生。

    她并不觉得自己是唯一意外,钱枫也可能去了某个时代,是不是来这个时空就很难说了。

    她可不想靠大侄子,虽然他也还尚未婚配,学方宏这样,潇洒人世间。

    两人谈谈诗,说说画倒也可以,只不过毕竟是时代隔的太远,她可是见识过二十一世纪的文明,这人对她来说太过于迂了,会有代沟。

    常会跟她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惜之”。假如引用到帝皇身上,这句话就没什么用了,对亲族也不例外。

    谁好用就用谁,谁不好用就弃谁,谁挡了他的道,生杀予夺,他会考虑别人的身体发肤吗?

    此人对待孔夫子之言也是一丝不苟,一字不错,只不过孔夫子明明不是那个意思,他却非以为是那个意思。

    要不就是“阿耶如何如何”,那是他爹,跟她有什么关系吗?

    夫子之言对古人影响力很大,对几千年后的后人影响不到,那是思想和精神力的进步。

    每一个时代都在探索未来,追问前世,经历现实。前世的学者也是如此,诸多的返诸求己,都是因为先人看到了世界的不足,才劝说世人改善自己。

    可是来来往往那么多人,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把恶贯彻到底,改变了N次,还是如故。

    帝王在于尊贵,拥天下而不惜之,富者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生活依然不满意,穷者倾其全力,也换不来一份安宁。

    这样的生活需要世世代代,生生世世延续下去。若不合理改变它,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后依然如此。

    对于这些贯穿今古的东西,她自然是没法和这位举人聊的,所以自然会觉得存在代沟。

    即便让她跟皇帝聊,说说后世的进步,说不定她就会被立马斩首,他还觉得自己是对的。

    一个时代的进步,可需要倾惊天巨变才行。后人和古人本就站在不同的起点之上,拿后世的进化去批古人的顽古,有何意义呢?是为了证明自己想不开吗?

    方宏可不想那么做,不过她知道,几年后随着一个人的进宫,这个时代会迎来巨变。她倒是很好奇,甚至很有兴趣去认识此人。

    世界虽然一直在改变,但也有不变的东西,比如利和恶,善这几样。

    万一老死在这个时代,方宏也想平安的死去,她是不是要考虑那大侄子呢?再想想,至少这人还算善良。

    戒备是动物的天性,文明是一种后天的驯服,方宏想起这个时代某些身处皇权之中的人,会感到一丝释怀,因为这些人还未被后天驯服。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到现在,过程充满了艰辛,是一代又一代的改变换来的。野蛮和文明,先天和后天相结合,用先天自保,用后天建设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她在这个时代已历时十二年,成了一方豪门,几乎无所不能,没有人知道她的财富,除了她自己。

    明显的钱财并不存在自己手上,所有经营的产业也都是民间的普通行业,不扩大宅邸,不留子嗣,除了朋友,始终都是一人,但是她阻止不了那些热衷于皇权之人的自相残杀。

    古人还能停下脚步歇一歇,她这个后人却因为危机感一直奔走在路上,像狡兔三窟似的扩展势力。

    因为古人很穷,所以会显得她富裕,世界的物资还是很丰富的,只是没被开发利用起来而已。

    古代到未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东西却一直延续了下来,没有改变的可能,那就是造假,就像后世的造假史泛滥。

    因为之前在民间的影响不太好,所以有些帝皇就想着修饰自己,编撰出自己较为光辉的一面,有些有责任心的,自然也会做同样的好事,这样与民与己都算有利。

    普通人都有自尊心,何况皇帝呢。不过就怕有一种人,为了掩盖自己祖先犯下的罪行,不影响自己人在现世的形象,安加一个更加光明的身份,结果造成了文明的断层,将那段历史抹去。

    古人有一点是好的,会想着把历史留下来,也有很实诚的人,偷偷撰写着那些人的履历,大侄子身上也有这一点,他可记了不少民间趣事。

    祖母见方宏有些恍神,一直沉默不语,以为她又想起了一些悲伤的事。有时跟她在一起,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好像跟人有隔膜似的,有话也不说出来。

    她唤来丫鬟,吩咐给少爷煮点银耳羹来。院子里有“咕咕咕”的叫声,一会管家走了进来,在内厅交出信纸,方宏接过,发现是张小四写来的。

    近来也没什么征战,不过边境还是有些小规模的骚乱,他已经立了军功,只不过还未得封赏。

    一个国土资源丰富的国家都没有发展起来,何况那些环境恶劣的边城之地,人口自然也是没有发展的,随便几千武士就能打发了。

    不过等中原富裕了,也会惠及边民,所以后世很多战争,只因为这些边境之民在不知不觉中繁衍生息,他们资源不够用,经常受苦,一面又觊觎中土的繁华。

    而富裕的中原却因为帝皇的昏庸,不事战事,不关注敌情,只顾着享受安乐生活或内斗了,就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银耳羹煮好,方宏喝了一碗,她开始给小四回信,自然是让他好好干。

    “不介师傅。”

    院子里祖母看到匆匆而来的和尚,便打了招呼,眼前孙儿跟男子打交道,她也习惯了,知道她一直把自己装作男子,为了更好的创造出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