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从迷雾里走出来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度假胜地

第一百一十四章 度假胜地

    一家新的“有豆记”店铺开在京城,楼下来往宾客络绎不绝,这是一座两层的小楼。

    在二楼的包间,几位年岁相近的郎君匆忙落座,不多时在众人的等待中跑堂端上一碟酱豆,几碗豆花,和一大盘油条。

    各自拿起盘子里折叠的小纸袋,伸出两个指头套进袋子,撑开后刚好套住大拇指和二指,可以捏起一根竹盘里的油条。

    “早就听说了这‘有豆记’,只是到今天才在长安城里吃到了正宗的味,数年前吾在上元吃过,味道真是一绝。光豆腐就有数种,真是把豆腐做出了花来。”

    “吾去年就在洛阳吃过,也是正宗。虽然仿制的店家很多,还真没有它家的好吃。”

    “萧三,汝看,楼下对面新开出了‘小荷伞行’,这已经是长安城的第五家了吧?”

    “若是多开几家‘有豆记’就好,省得吾等绕半个城来此就餐。”

    “若是龙王把这雨天交给卖伞的掌管,还不得天天下雨喽。庞五兄,汝说是也不是?”

    “萧三君,他家这伞可非仅雨天售卖,据说晴天销量更好哇。”

    “可不是,愚可听管家说的,连来长安的胡人都管他们拿货。”

    “李二兄所言甚是,城中娘子最喜它家的伞,尤其在酷暑之日,伞底下可按一风车,风一吹甚是凉爽。有些娘子特意买了在自家院里吹,连扇子都省了。”

    “吾妹七娘也是如此。”

    “那感情是小弟不知了。”

    “吾回家去还得给七娘带上几份‘来一份’糕点,现下的小孩可真是难缠。”

    “某也是,某家哥哥也喜食‘来一份’的果脯。”

    “吾阿爷和阿娘都喜食。”

    “那同去,哈哈。”

    几位少爷郎君吃完后,说笑着走出‘有豆记’正大门,不过又在楼下靠街的店铺窗口捎带了几份豆腐,便奔往那“来一份果脯记”。

    “庞五郎。”

    几人买了东西之后各回自己的车马,一位身着玄色长衫的青年拦住庞五。

    “秦四兄,许久未见,近来更安好。”

    “甚好,幸得五郎记挂,吾替舍妹买‘小荷’之伞,便郊游之用。”

    “也是,近来天气炎热,怕有干旱,可不得去找避暑之地待着。”

    “五郎可听说‘荷花仙谷’?”

    “不曾,那可是好去处?”

    “极好,不仅能赏那十几里荷花,附近有一庄子名唤‘古城’,庄外集市繁闹,能买到都城都买不到的东西。再者附近山脉环绕,自是清凉爽快。”

    “可是小弟孤陋寡闻了,既有如此好去处,自然相约兄几个同去,不知在何地?”

    “汝可闻‘福佑寺’?连程家少爷都去那里求取字画。那荷花仙谷就在福佑寺三里开外之处。”

    “略有所闻,之前听九王爷说起,他也想求一幅“一方画记”之画,只是路远不曾去得。”

    “确实路途遥远,九殿下一束发少年,恐路上得有护卫。”

    “那是自然。”

    张家庄内,张叔坐在堂上,“小四在军中可有来信?”

    张大道:“不曾。”

    “这小子,已离家一年,却不想爷娘。”

    张大沉默了一会,“不然吾将大郎和二郎带来?”

    “吾可不帮汝带儿子。”

    “小先生明年及冠,可他竟说不办礼,父亲可去劝说?”

    “吾原本也想去,三儿都已成家,小先生却不曾相看人家。”

    “他倒是经常帮着不介师傅,也在富春破了几桩案子,尤其是年初那桩案子。”

    “可是小贼冒充老鼠偷油之案?”

    “可不是,没想到这年头竟然也有买不起油的人,想吾家庄子里成片成片的油菜,春天之时开花很是壮观,结了果实之后再榨油,也是能打出来不少,足够两年吃用。”

    “汝又不出远门,可知世道艰难?”

    “总不像从前那般,自从小先生到了此处,可不是一年一个变。”

    “一晃一十二年,连不介都成为远近闻名的智僧了,破解案子远胜那些衙门捕快。”

    “阿耶,杏花岭上的路要不要修一修?最近走的人多,都踩出了不少坑,坡上石头都滚落山崖。”

    “修啥修,后面那几村人,自己不知道出人工修,总是蹭张陈两庄的便利,让他们去走驿道吧。汝带上大郎和二郎,跟吾去古城走上一走。”

    “好嘞,哥哥。不去找小先生了?”

    “他应该去富春镇上的祖母家了,据说这古城都成度假山庄了?来了不少都城的公子少爷。”

    “长安的大公子来过一次,其他的少爷自然也跟随。”

    “小先生言,数年之后朝堂必将再起风浪,汝可小心为上。”

    “阿耶多虑,吾居于庄子,平时只是种种庄稼,哪都不去,不过小先生说大公子的精神顽疾难以根治,若他能放宽心态,自然可避事端。”

    “此方四所言?”

    “是阿郎说的。”

    “好,汝不可再与人说起。”

    “小子明白,哥哥请放宽心。”

    十里荷花谷的尽头,古城庄外人声鼎沸,天已黑,街道上掌起了风灯。

    霎那间星火点点,灯光在不甚昏暗的溪流上流淌,流向三里之外的驿站,站外的守卫立于溪边,看着那水中的花灯,是古城里游玩的小娘子小郎君所放,隔三差五的总会漂下来那么几盏。

    “晚上还能这么热闹的,也就只有古城了,那附近的柳安庄可是老庄子了,也没有这般热闹。”

    “古城可是接待商客的,柳安庄属柳家所有,他们又不营商,自是不同。”

    “前几天,富春镇衙门下了一纸文书,让吾等看好这三里之地,古城住着不少商户,怕是也会遭殃。”

    “淮南道,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各地都有此类案件发生,听说上次发生的地方就在上元。”

    “曹兄可知具体案情?”

    “不太清楚,改日不介师傅途径此处,某问问他看。”

    “吾也可以问,某等不管谁遇上他,可相互转告。”

    此时上游漂下来一盏造型有些别致的灯,其中一个守卫忍不住下去捞。

    “石二,你不要捞了,某等也去古城集市上转下,买上一盏玩玩,驿站有其他人,守着也是无用。”

    两人去驿站提了一盏灯,一路往古城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