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草木之德 » 第四章 手心多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第四章 手心多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福宁镇地处两山之间的平坦开阔处,一条河流横穿小镇东西,月圆之时,河面粼粼宛如镜碎其中,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动听的名字——银溪。平日里的饮水梳洗,行船浣衣,都离不开这条河流。

    今晨,银溪上的码头依旧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往来商贩,渡船客人,搬运脚夫……

    一艘商船缓缓靠了岸,只见一个衣着光鲜的瘦黑男子钻了出来,冲岸边大声喊道:“诶,来人帮忙搬个东西诶。”

    话音刚落,码头上立即围拢了几个精干的脚夫帮忙接应。他们个个手持扁担和麻绳,为南来北往的客人搬运货物和行李,靠出卖力气谋生。

    几个沉甸甸的大箱子被陆续搬到了岸上,瘦黑男子在一旁指挥着:“慢点慢点,千万拿稳了,这箱子可是上好的黄花梨,里面装着我做买卖带回来的值钱货品哪,轻点儿放。”

    脚夫们听他这么一说,更是加倍小心。可上天似乎有意与他们过不去,忽的,只听得背后“哎呀”一声惊呼,一个澄黄的实木箱子从一个年轻人手里滑脱,重重摔向了地面,然而还未结束,箱子侧缘着地,翻滚了一番竟落进了河里。

    “我的个祖宗,你们还不赶紧捞去啊,我舟车劳顿几个月运回来的货呀,这丢了谁赔得起?可别把我本钱折里头了。”黑瘦男子见状慌得在岸边直拍大腿。

    一时间,众人手忙脚乱纷纷下河摸寻,好在大家都熟悉水性,不多时,箱子就被打捞了上来。男子急忙上前检查:“哎哟,我的货诶,这,这,全都弄湿了。这么一搞,我时辰也耽误了,你们说这笔帐怎么算吧?”

    一个稍年长些的脚夫赶忙安慰怒气冲冲哭丧着脸的男子:“这位爷,这事儿实属我们的过失,我在这儿给您赔不是,您看这样行不,大家伙儿不收您的钱,把这些货物送到您府上,雇牛车的钱也由我们来出,您将军额头能跑马,原谅我们这一回。大家伙出门在外的,上下都有嘴,讨口饭吃不容易,您这个恩我们记心上。”

    见这领头的脚夫态度诚恳,货物也没什么损失,自己还不用付工钱,男子眼珠子滴溜儿一转,这才作罢。

    等搬运完了所有的箱子,方才失手的年轻男子低着头,对领头的脚夫说:“大哥,是我对不住弟兄们,害大家白跑一单子。这趟的钱,就从我头上扣吧。”

    领头的男子也是面露愠色:“老五你怎么回事儿,这个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得亏他那箱子里没装什么不能泡水的稀罕物件,下次要摔个金银玉器的,就你肩扛手提挣那俩子儿得赔到猴年马月啊。老这么着也不是办法,你赶紧找个郎中看看你那手心多汗容易打滑的毛病吧,要不然趁早改做别的营生,别吃这碗气力饭了。”

    “哎哎,永青山上有个郎中,听说还不错,你去找他看看呗。”一个稍年长些的汉子连忙给建议。

    “三哥,你咋知道,你去看过?”老五反问道。

    “啧,王拐子,记得不,就住咱们巷子口那个王老汉,左边膝盖疼,下坡都得扶墙,走路一崴一崴的,就永青山那大夫治好的嘛。现在走路多顺溜,你这年纪轻轻的小毛病能有那他严重?明天你别来码头跑活儿了,赶紧上山瞧瞧去吧。”

    ……

    隔日清晨,永青山上。清槐正兴致勃勃地给篱笆园子里的植物浇着水,有些植株已经开出了喇叭状白色的花,他嘴里一边念叨:“百合呀百合,我这么用心照顾你,你可得好好长呀,我还等着拿你煮粥呢。”大概是联想到百合粥可口的味道,又或是想到做粥的人,他不禁发起愣来。

    “有人吗?”一声喊叫打断了少年的美好幻想。开门一看,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请问,蒲大夫在吗?我是来看病的。”来人小心翼翼地问道。

    “师父不在,才刚出门,一时半会儿应该回不来。你哪儿不舒服我可以先帮你看看,进来喝口茶坐会儿吧。”清槐热情地迎接着。

    此人正是脚夫老五,看着这么个黄毛小子要给自己诊病,他心里有些不情愿,但想想自己走了这么远的路,加上这小兄弟端茶递水的极为殷勤,也不忍坏他的好意,只好乖乖坐到诊桌前让清槐检查,边向他描述病情:“我这双手老是止不住地出汗,脚心虽然也出,但是没手上多,就现在我的手都是湿漉漉的呢,跟刚浸了水似的,拿东西一不小心就打滑。”

    “嗯嗯,你这个样子多久了呢?饮食、睡眠、上茅房什么的有没有不对劲儿的地方?“清槐一边耐心听着,一边在诊集上飞快地记录着。”来,把这两张纸垫在双手下边。“说罢,递给老五两张草纸。

    “这个汗出好久了,打小就这样,加重大概有一年了吧,吃喝拉撒的都还行,就是睡眠不好,随便一点动静就醒,以前可不是这样,睡到大天亮,人放炮仗都不一定闹醒我。”老五回答到。

    “好,抬起手来。嚯,你这汗出是真的多啊,纸都湿透了。“只见老五手下的草纸上赫然两个汗渍浸出的手印。

    “小大夫,我这是怎么了?“老五很焦急。

    “你先别慌哈,我想想。“清槐咬着笔头思索着,片刻,他缓缓开口:”这人喜欢出汗哪,一般是两种原因。第一呢是卫气虚,人体有很多种气,什么营气、卫气、宗气等等。这个卫气性质属阳,顾名思义就是护卫的意思,类似看大门儿的,这人要是伤风、受寒,最先出战的就是体表的卫气。它是循行于体表毛孔的一道栅栏,人体内的津液呢就好像一群羊,这栅栏不牢靠,松动了,羊群就都往外跑了。卫阳气虚的人群呢多表现为怕冷怕风,衣服被褥总比别人用得多,平日里容易感冒,精神萎靡不振,喜欢喝热乎的东西,出冷汗,稍稍一运动,汗液就直流,比普通人要流得多。”

    “那还有一种原因呢?”

    “第二呢是营阴虚,人体本来是阴阳平衡,阴与阳互相合作的,白天阳气占主导,主司动态、温煦、兴奋,所以人白天有精神头儿。而到了晚上,阳交于阴,就是两个人交班的意思。阴与阳相反,它主司静态、寒凉、镇静,所以人到了晚上得睡觉,心情需平静。营阴一亏损,阳气失去约束就显得相对亢奋,人就容易失眠、兴奋,阳热逼迫阴液往外跑,也会出汗。所以说,阴和阳谁虚了都不行,二者都会导致出汗,但是症状不同。阴虚汗出多表现为夜间汗出,天亮缓解,像小偷一样昼伏夜出,所以我们也叫它盗汗。这类人群常表现为手足心和胸口发热,失眠,夜间精神亢奋,因为阴镇静的功能不足,而且常常口干鼻干常想喝水,有的人还可能出现腰膝酸软疼痛。舌头红红的,但舌体比较瘦小干燥,没什么舌苔。因为缺乏阴液的濡养嘛,脉象也是细细的,像根线。”

    “纸上知识倒是谈得头头是道,就这两种原因吗,啊?再想想还有什么?”一阵洪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原是师父蒲林回来了,清枫跟在身后偷偷笑着。

    “师……父”清槐有些心虚了,他看蒲林平日里看病那淡定的模样,面不改色间就把病人的问题解决了,觉得很是帅气。好不容易今天有一个机会让自己试试,结果还被当众指出了不足。可是还有什么原因呢,抓耳挠腮半天,还是想不出来。

    蒲林在一旁提示:“看病不仅要分阴阳,还得分虚实,你方才所说两种情况都是虚证,阴虚和阳虚,那实证呢?有没有往这个方向想过,难道实证就不会导致汗出了吗?”

    “哦,是了是了,还有实证。”经师父一提示,清槐猛地想起了什么。“体内邪热过盛,郁蒸机体的时候也会导致汗出。就好像……好像,煮大米饭,蒸笼上的水汽就是米被加热后蒸出来的。此种人通常体温高热,口渴不是普通的渴,是大渴,像牛一样能饮许多水,汗大出,一模脉象,是像洪水一样汹涌有力的大脉。“清槐力图想找一个不那么蹩脚的比喻,好让老五听明白。

    老五在一旁眨巴眨巴眼睛,也不知听没听懂:“那我这个是羊没关住,小偷来了,还是蒸米饭呀?”

    “这……”清槐刚才被师父驳了面子,不敢再在他跟前班门弄斧,怕又挨批,心里原本的答案也不确定了,支支吾吾起来。

    蒲林本想给清槐一个锻炼的机会,见此状,也不好再耽搁患者,只好亲自检查了老五的舌象和脉象。只见舌色淡红,舌苔薄白,脉象细如线。

    他在心里梳理着:舌象倒是未见明显异常,关键是脉细,细脉多主虚证,此人汗出多见白天,且无手足心烘热、舌红少津及孔窍干涩之症,那就排除阴虚。再细看清槐写下的诊集,他心里有了定见。

    “我问你俩啊,全身上下头、手足、胸背各个地方皆可出汗,为何这位小兄弟独独手心汗多呢?”蒲峰决定用这个现实案例给弟子传授医理。

    对啊,为什么是手呢?这里有什么特点吗?同样都是筋肉骨皮,为何不是脚,不是脸。两兄弟面面相觑,皱着眉思考着。

    良久,清枫小心翼翼开了口:“莫非和经脉循行部位有关系?这手心属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所过。手心多汗,那是心出了问题。”

    “嗯”蒲林赞许地点点头,很是满意,”你们也看到了。这小兄弟脉细为虚,然并无阴虚表现,那可定性为阳虚。如果是全身卫阳之气虚,那理当全身汗出才对,仅仅只是手心汗多,那就得考虑一下对应部位的脏腑。毕竟人是一个整体,有时候表面的症状是内部脏腑病变的信号,如果只注重表面,可能导致延误病机,失治误治。”

    “那这位小兄弟是哪个脏腑阳虚呢?正如清枫所言,手掌心为心经和心包经所经过,那定位就是心了。所以他的诊断是心阳虚证。这种人通常睡眠不好,易惊醒,而且汗出遇精神紧张则加重。这是由于五脏之中,心主神志之故也。”

    “对的对的,我一慌,手汗就更严重了。我给人搬东西的时候,那雇主不说还好,一说东西贵重,我心里就急,怕给人摔咯,越是这样,手越出汗,越打滑。“老五见蒲峰说到了点上,很是高兴,想多举些例子好让大夫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情况。

    “那蒲大夫,我这要吃什么药呢?”老五心里想,这中年人其貌不扬,想不到确实有两下子。

    蒲林说:“《难经》中有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既然是心阳虚,那可以采取养心通阳敛汗之法,可以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其中桂枝汤调和营卫,龙骨牡蛎敛汗潜阳。先服十剂,后再上山找我,届时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调方。清枫,抓药去吧。“说罢,将药方递给了一旁的弟子。

    十日后。

    老五端坐在诊桌前,蒲峰静静为其把脉:“怎么样?手汗好些了吗?”

    “好些了,蒲大夫,现在出汗已经没有那么多了,睡眠也比之前要好多了。都是就感觉还没断根。”

    “嗯,治病有个过程,得一步一步来,不可心急。今日看你舌脉同前,而原方有效,那就继续服上一个方子吧。”蒲峰耐心为其解释

    “诶诶,好的。多谢蒲大夫。”

    病案来源:

    熊继柏教授的《熊继柏医案实录》汗证案中记载了一则手汗症的诊治,该故事改编自此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