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道无长存 » 第二十章 李梦仙(一)

第二十章 李梦仙(一)

    铅灰色的天边划过白亮的电光,雨中的身影被拉的很长很长。

    李夏言回过神来发现面前的土地上已经蓄起了雨水的小坑。不知何时,雨已经大的和瓢泼一样了,操场上白茫茫的一片。

    雨水顺着茂密的树叶缝隙噼里啪啦的滴落在他头顶,李夏言才慌张反应过来自己正蹲在树下,在雨天这么长时间都没挨雷劈可真是万幸。

    他在雨中抱头鼠窜,仅是片刻功夫,他的上衣就全湿了,连忙钻到了仅有五层高的铁质看台之下。钻进去后的李夏言一愣,发现看台下已经躲了一个人了。

    看那人的样子似乎与自己年纪相仿,穿着一件湿透的黑色连帽卫衣,正把帽子拽到身前拧着上面的雨水。脚边却摆着一把整齐收放在伞套里的黑伞,伞上没有一滴水珠。

    那人见到李夏言后也是一愣,而后自来熟的打起招呼来,“呦,哥们也来躲雨呀。”

    李夏言沉默的点了点头,他感觉像自己这样下雨没伞还不回家的人算的上是怪胎,可面前这位有伞却不用的人更是重量级。

    那人拧干帽兜后又重新戴在头上。两人就这样缩在看台下躲雨,在偶尔吹过的凉风下瑟瑟发抖。水幕串联成珠,砰砰地砸在头顶的铁皮上,落叶顺着雨水汇聚成的小河在两个沉默无言的家伙面前奔流而过。

    李夏言从衣兜里摸出卫生纸想擦干满是水滴的眼镜,可掏出来一看它们早就被雨水打湿了。正当他在犹豫要不要用衣服擦时,一旁递过来一块干爽的白色纸巾。

    李夏言道了声谢,接过纸巾擦干眼镜,还是忍不住好奇问起来,“下这么大的雨,你既然有伞怎么不回家?”

    那人则是淡淡回了一句我喜欢下雨天,随即有反问李夏言不也正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才会待在这里,而后者不可否认。

    他也确实喜欢下雨天,尤其是下雨的夜晚。他喜欢在瓢泼大雨的天气中窝在家里,看书,看电视,或者干脆直接钻进温暖被窝里睡大觉,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无比享受。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雨声会让人神经舒缓,还能隔绝外界噪音给人安全感。雨水的声音有敲打着窗户玻璃的声音,也有雨水冲刷着树叶的声音等等。这些雨声叫做“白噪声”,这种声音区别于普通噪音,往往能让人放松心情。

    而且这些雨声很大层度上隔绝了外界的噪音,仿佛空间被切开了一般,只要是站在雨中,每把伞下都是属于自己的一片独特天地,会让人莫名产生一种安全感。

    “看过火影吗?”那人突然问到。李夏言先是一愣,随后一脸欣喜,他瞬间明白了对方的心中所想。

    “你是不是想说疾风传第345集鬼鲛和宇智波鼬在山洞中躲雨的那一个?”

    那人也是一愣,随即也笑了起来。

    “看来我们是一样的,不是吗?”那人转过头来看着他,帽兜下细碎湿润的长发遮住了眼睛。

    “在雨中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哭,不会怕别人看出来那是你的眼泪。”那人顿了顿,感慨道:“真是他妈强者那牛逼而又拉风的意境啊!”

    李夏言颇为赞许的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兴奋的像是找到了同类。

    “你叫什么名字?”

    “李夏言,你呢?”

    “真巧啊,我也姓李,我叫李梦仙。”

    “李梦仙?”李夏言重复了一遍,“我去,哥们,你这名字听起来好像修仙小说里面的男主角啊!”

    “哪里哪里。”李梦仙不好意思的笑笑,“我爸是个文学爱好者,我出生的时候恰好他正研读白居易的一首五言诗,诗名就叫‘梦仙’,所以不过我妈反对他就懒省事给我取了这个名字。”

    李夏言也想起了那首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梦仙》。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

    “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軿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

    “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这一个“一梦误一生”的故事,说是有一个人因为把梦当真,结果抛妻弃子,结果求仙不成,耽误一生。

    那时李夏言他们刚学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6课的《琵琶行》,当看到课文后面的“要求全篇背诵”和老师扬言要在明天上课时抽查后,班里的同学直接“满座重闻皆掩泣”。

    不过李夏言很快就发现这首长篇叙事诗背起来真是朗朗上口,他还花时间找了找其他白居易的诗歌,一篇是选修课本中《长恨歌》,一篇就是中学生阅读里的《梦仙》,于是他就顺便把它们背了下来。

    一个追寻仙道的可怜之人,抛弃妻儿,只为求得那飘渺的长生仙道。

    李夏言一直不明白,都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就算真的寻得长生仙道,你独自一个人跳出三界不入轮回可是有什么意思呢?你抛弃了你的家庭,抛弃了你的责任。养你育你的爹妈没了,同床共枕相濡以沫的老婆没了,然后你儿子后代说不定也会没。

    你抛弃了那些爱你之人,也抛弃了对所爱之人的爱恋,从那一刻起,你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混蛋!

    此后余生不入红尘,说好听叫餐风饮露,说的不好听就是天天喝着西北风过活,有什么意思呢,那天仙配里面的仙女还天天要想着下凡体验人间呢!

    他一直觉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骗人的。世间万物质量守恒,要是一个人拖家带口的就飞天上去了,那这个资源消耗的空缺是谁来填?只能是尘世间那些普通人了吧,他们又会遭受什么呢,而且天庭仙界也不是无限大,你上去带那么多人,那后上来的咋办?

    敢涉手凡间就是天雷灌顶神形俱灭。那什么条条框框天道法则永远束缚着你,这真的就会是求仙者想要的生活吗?

    今后一个人永远孤独的活着,就算直到宇宙磨灭大道洪荒,你也只能独自在一旁观察,就好比喝拉菲嚼鲍鱼一旁却没人看的寂寞。

    当然这都是他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人和人之间终究是无法做到百分百互相理解。庵野秀明告诉我们,只有全体人类变成橙汁的那一天,人类完全相互理解的时代才会到来。

    可真到那时又能怎样呢?理解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所以人类始终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理解,他们的心与心之间永远都会有间隔。

    两个男孩打开了话匣子,摆着蹲坑的架势,在漫天风雨中蜷缩在铁质的龟壳下,畅聊天地,周围的世界一片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