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见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第54章 鲁班门前弄大斧

第54章 鲁班门前弄大斧

    京师,皇宫内。

    朱见深正在翻看南和伯方瑛于昨日快马加鞭递上来的奏折。

    南和伯方瑛,在大明新年之际在苗地各处忙着夷平,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已经将大部分的苗地部落全部夷平。

    若是顺利的话,再给他半个月的时间,便能彻底办好朱见深交给他的差事。

    “从苗地递折子到京师,即便快马加鞭,也需要数日时间,在这数日时间里,也不知道方瑛的进度推到哪个程度了。”朱见深叹了口气。

    自从年前派曹吉祥前往苗地告知南和伯方瑛尽快夷平苗地后,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多的时间,朱见深也一直在关注着苗地的动静。

    因为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很有可能引起大明很多人的反弹。

    不过,眼下还是要等杨善带回来调查结果。

    想了想,朱见深扭头看向身旁的小宦官,“去问问内阁,左都御史杨善回京了没?”

    “回陛下,奴婢今儿个清晨问过,内阁回应说是今日傍晚时分便到。”身旁的小宦官立马回应道。

    朱见深听闻,有些期待的点了点头。

    他要第一时间听到杨善从苗地带回来的调查结果。

    毕竟关乎到自己亲政后的第一件事,能不能顺利完成。

    现如今不仅满朝文武,都连整个大明都在看着他。

    特别是于谦。

    自从于谦同意他夷平苗地后,便一直在商讨该如何处理苗地后续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

    于谦认为,搬迁大量的移民只会空耗银两和粮草,倒不如留下一些苗人,将其发配到辽东,用来打仗。

    但是朱见深认为,从大明各省移民,固然会耗费银两和粮草,但是可以用苗地的粮田进行补偿,最多两代人就能让苗地彻底安稳。

    此外在采取驻军、屯兵、修边、筑卡等强硬军事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动苗地社会的“儒化”,其中主要包括通过设置官学、书院、义学等构建儒家教育体系、给与少数民族士子资助及科举名额优惠、重视对先儒先贤的祭祀、颁令禁止苗民诸多宗教祭祀活动及风俗习惯、推行三纲五常及忠孝节义观念等等途径。

    他就不信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苗地还能不安稳?

    然而他的这个决策,不仅于谦质疑,就连胡濙都有些无法接受。

    在胡濙看来,苗人多蛮夷,用圣人之说教化蛮夷,完全就是浪费。

    对于胡濙的看法,朱见深直接否决掉。

    圣人还说过有教无类,怎么到你胡太师口中就是浪费了?

    每当这个时候,朱见深都会想念身处苗地帮他干活的杨善。

    杨善这个家伙,除了调查背后真相之外,每天都不会忘记给朱见深递上奏折,甚至就连朱见深都有些忍不住告诉他。

    “杨卿,你不要每日耗费驿站人力物力给朕写奏折了,一切话语等你回到京师再说。”

    本意是让杨善好好调查,不要闲着没事干就给他拍马屁。

    结果杨善反手就打出一张“陛下,臣很想你”的感情牌,搞得朱见深也不好意思拒绝了。

    而杨善偶尔也会在奏折中,吹捧朱见深堪比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

    因为只有这样的君王,才能容忍优秀的贤臣。

    而现如今大明的显明君王就是当今陛下朱见深。

    陛下慧眼识珠,看出了他杨善的真本事,杨善定会为必须爱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这让朱见深看得脸色发热滚烫。

    朱见深也是从这里看出,杨善这个家伙的嘴巴,是真的能说会道。

    尽快让杨善回来,利用杨善的能说会道,能够帮助自己尽快在朝堂上辩赢其他臣子……

    总得来说,虽然这家伙会舔,但是能处。

    ……

    距离京师越来越近,杨善的心里也愈发激动起来。

    自从自己得到陛下青睐之后,如今可谓是风光无限。

    虽然自己只捞得个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职位,但这仅仅只是开始,杨善也并不在乎,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狂舔,与陛下的关系亲近了很多。

    而随着他被陛下器重,在朝堂官僚之间也得到了极大的好人缘。

    很多人都开始想要巴结杨善。

    就比如此时的京师城门处。

    有不少官员早就在这里等着了。

    早些年的杨善并不受到器重,所以与同僚们的关系也不是那么亲近,但是自从陛下着升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后,他的地位那叫一个个蹭蹭往上涨。

    京师城门处。

    杨善下了马车,与车前迎接他的诸多同僚们问好。

    “杨都御史,此番你前往苗地回来,陛下肯定会再度嘉赏于你的。”有官员笑呵呵的说道。

    杨善笑了笑,一张口便是吹捧道:“陛下每日都在为百姓操心,乃是真正的心系大明,而我杨善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罢了。”

    “况且,这些日子,杨善虽然远在苗地,但是每日都与陛下有书信往来,看着陛下书信中教导我的话语,果真让我杨善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若非这会儿我要即刻入宫拜见陛下,定要与诸位同僚写诗,好生赞扬一下我们这位英明神武的陛下!”

    杨善说的这番话,使得站在城门口处迎接他的官员们,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还得是杨大人啊,吹捧陛下的话语真是一套又一套,即便远在苗地,都能与陛下有书信往来!

    众人见状,也连忙夸赞起来。

    “杨都御史,此番定能更进一步啊!”

    “以后下官等人,便要多多仰仗杨都御史了!”

    听着这些人的吹捧声,杨善只觉得一阵索然无味。

    他们这些人吹捧的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完全没有领会舔这个词的精髓!

    在他这个能说会道的人面前吹捧,跟鲁班面前做木匠活又有什么区别?

    但是这种话,杨善只能在心里吐槽两句,没办法放到台面上说,只得报以微笑,耐心的听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城门内有太监急急忙忙赶来。

    “杨都御史,陛下命你即刻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