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见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第53章 您和大明的关系,就像鱼和水。

第53章 您和大明的关系,就像鱼和水。

    寝宫外面的声音骤然响起,深宫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起来。

    寝宫内的宫女们,都跪在了朱见深的脚下。

    朱见深听到这道熟悉的声音,脸上流露出一道笑容,转身望去,直接施礼道:“孙臣见过皇奶奶。”

    说完之后,他便上前搀扶住孙太皇太后。

    此时的孙太皇太后脸上的皱纹多了不少。

    可能是这七年来吃斋念佛的缘故,身上盛气凌人的气势也没了,反而带着温和的感觉。

    在听到朱见深的话语后,孙太皇太后笑呵呵的拍了拍朱见深的手,有些慈祥的说道:“好好好……我的乖孙儿越长越大,眼瞅着越来越有宣宗皇帝时的风范了。”

    在与朱见深说完话之后,孙太皇太后转头看向皇太后,冷喝道:“倒是你这个长舌妇人,在这大好节日,端的是嘴毒!还不快些滚回去反省!”

    皇太后一看孙太皇太后的架势不像是假的,连忙开口祈求道:“母后,我儿自小便没有跟在我的身边,儿媳也是心疼我儿啊!”

    在皇太后看来,自己儿子朱见深刚满月就被孙太皇太后带回宫中抚养,甚至就不愿意让她见见自己的儿子。

    后来,好不容易等到朱见深登基,结果她这个皇太后又被孙太皇太后下令禁足,非公开场合绝对不允许私自见朱见深。

    孙太皇太后认为皇太后会带坏自己的孙子。

    而皇太后却很委屈,觉得孙太皇太后太过无情。

    现在孙太皇太后这般说,更是让她分外委屈。

    “皇奶奶,这次就原谅母后吧。她也是有一年没见到朕了。”朱见深站在一旁替皇太后解了围,而后又看向皇太后道:“母后,你和慈懿太后都是朕的母亲。”

    慈懿太后只是笑了笑,并未说话。

    孙太皇太后见状,叹了一口气道:“这次就看到皇帝的面子上,饶恕你一次,下次你若是再敢这样,必定惩处你。”

    “知道了,母后。”

    皇太后眼中含着泪,不明白为何会如此。

    朱见深当即转移话题道:“皇奶奶这一年身子骨可还好?”

    孙太皇太后被朱见深搀扶着走进寝宫,而后示意朱见深坐下后,说道:“自从你父皇下葬之后,哀家就一直吃斋念佛,你还别说,本来想着是个打发时间的事儿,没想到倒是心境平和了不少。”

    “我父皇……”朱见深闻言,沉默了一下,叹息一声道:“是啊,父皇已经下葬七年了。若是他还活着该有多好,朕有他从旁辅政,肯定大有作为的。”

    “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呢!”

    听着一直都很乖巧听话的皇孙儿的话语,孙太皇太后也忍不住叹息一声,当即说道:“皇奶奶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父皇已经去见先帝们了,即便他还活着,他也没有能力再次执掌神器。”

    朱见深抬起头看着孙太皇太后,开口道:“父皇御驾亲征时,朕才两岁,可是现在,朕已经忘记父皇的模样了。”

    看着朱见深的样子,孙太皇太后心里明白,但也有些难受。

    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如今才九岁,却要承担起整个大明帝国的责任,时刻不得停歇。

    “皇帝,你身上的胆子很重。大明的江山社稷,朝堂的臣子,以及天下的黎民百姓,都在看着你等着你亲政呢。”

    “作为皇帝,你要克制住思念你父皇的想法,要多想想大明江山社稷,想想天下的百姓们,只要你做得好了,哀家相信不仅仅是你父皇,就连祖宗先帝们也会感到欣慰的。”

    孙太皇太后劝慰道,而后又突然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语。

    “皇帝,你这些年过得如何,身子骨怎么样?”

    两人每年都会见面,孙太皇太后却加上了“这些年”的字眼。

    这句询问,终究是孙太皇太后思念儿子,担忧自己的儿子过得好不好,但是有皇太后和慈懿太后在,她并不能直接询问,而是心照不宣。

    朱见深在听到孙太皇太后的话语后,先是愣了愣,而后反应过来,孙太皇太后并不是在问自己,而是在问被关在大明某个地方的朱祁镇。

    他明白了,明白的彻彻底底,人上了岁数之后,终究会如同前人那般,将亲情看的很重,尤其是那个在官方名义上已经殡天,实际却被关起来的儿子朱祁镇。

    “皇奶奶,过得很好,甚至还胖了不少呢。”

    孙太皇太后思念儿子的想法,也换来了朱见深情真意切的回答。

    ……

    在整个大明都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时,可是苗地的某个地牢中的气氛,却有些压抑。

    “你回京之后,能去见见母后,告诉她,朕很想她吗?”

    朱祁镇坐在地上,站在他面前的杨善只是静静看着他。

    前些日子杨善得到苗地的锦衣卫名单后,便重新启用进行彻查,最终得出来的结果,让杨善大惊失色。

    此行,他便是想着跟太上皇拜个年,而后此行回到京师向陛下汇报此番在苗地的成果。

    可谁知道,朱祁镇在听说他准备回到京师后,当即提出了要求。

    “不行。”

    对于朱祁镇的要求,杨善只是摇了摇头,开口道:“太上皇,您于成化元年,也就是七年前已经殡天,现在让臣回京师告诉太皇太后,万一吓到了她,纵使臣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啊!”

    “朕交出来的名单,难道还不够让你答应这个条件吗?”朱祁镇难以置信问道。

    杨善心想这都是哪跟哪啊!

    你这个太上皇交出苗地锦衣卫名单,是你的应尽之事。

    再说,我当初也没答应跟你换条件啊!

    但是眼下大过年的,也不能让太上皇太生气,自己身为读书人,糊弄糊弄一下太上皇总是没问题的。

    “这样吧,等臣回去之后,跟陛下禀报一声再说。”杨善笑呵呵开口道:“况且臣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调查一些东西,此番回去肯定会得到陛下的嘉奖,若是陛下高兴了,说不得会答应你。”

    朱祁镇闻言点点头,突然想起了什么,“朕已经有七年没有见到过皇儿了,你回京师之后,一定要告诉他。”

    “太上皇想说什么?”杨善疑惑。

    朱祁镇开口道:“若是他不能解决苗地麻烦的话,就来这个地方求朕帮忙,朕倒不是不可以为了整个大明着想,重新出山。”

    杨善一听,心中无语。

    “太上皇,您还是操心好自己吧。”

    “您和大明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您没了大明就会死。”

    “而大明没了您,国力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