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见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第8章 另立新君

第8章 另立新君

    “朕,朕不能死!”

    朱祁镇看着死在当场的王振,吓得浑身哆嗦,“朕是真龙天子,还未做出一番大事业,岂能死在此地?!”

    现在的朱祁镇,依旧没有搞清楚当下处境。

    王振的死亡让朱祁镇惊恐至极,瘫倒在地,感觉双手有些湿润,举起手一看全都是血,想来是他最信任的王伴伴的血。

    文臣们看到这一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有人后悔自己当初为何没有拦住皇帝御驾亲征,也有人后悔没有跟着勋贵武将们留守大同。

    不过此刻,再多的后悔都没用了。

    一群瓦剌的骑兵冲进营帐,想要杀了朱祁镇的性命,但是看到朱祁镇手中没有兵器,穿着金色龙袍,一定是大明天子,便将其俘获,献给了也先。

    也先看到朱祁镇后,也是震惊异常。

    自己竟然将大明皇帝给俘虏了!

    当即也不二话,直接带着朱祁镇继续北上。

    距离土木堡最近的军事重镇怀来,只知土木堡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却不清楚战况如何。

    至于远在大同的张辅等人,并不知土木堡之变发生。

    京师却早了一日收到消息。

    因为有逃回去的文臣,将这个消息传给了京师。

    京师得知明军大败,皇帝生死未卜时,钱皇后快要昏厥过去。

    周贵妃也趁着慌乱去了太后宫中,想要将朱见深抱到自己的身边,但是却被孙太后强势呵斥。

    “天子被俘,还有太子在京呢!天塌不下来!”

    此时的孙太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前线究竟发生了什么,到现在都不知道。

    皇帝是生是死,现在无人知晓。

    虽然早就知晓皇帝御驾亲征胜算不大,但是想过无数种可能,从来没人想到会有这种结果。

    直到天色傍晚时分,也先派人报信,说朱祁镇在他的手上,要求金帛相赠,可送皇帝回京。

    消息传开,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

    孙太后抱着两岁的朱见深坐在四方凳上,身旁站着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下方是留守在京城的官员。

    为了稳住朝堂官员和在京城的百姓,孙太后下旨让朱祁钰担任监国之职。

    本来孙太后见朱见深岁数太小,不准备带到朝堂上的,但是朱见深却不愿意,反而对孙太后道:“皇奶奶,我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又是大明皇太子,此刻国家有难,即便我做不了什么事情,出现在朝堂上就能安定人心。”

    开玩笑。

    在这个时期神隐,以后还能不能出现在朝堂上还不一定呢。

    说什么都要在臣子们面前露露脸。

    朱见深言辞真切,使得孙太后大为感动,但又不放心朱见深,于是也随之出现在朝堂。

    而朱祁钰虽然也有慌张,但面上倒是稳住,现在的他已经明白自己这个所谓的监国之职意味着什么,但是皇兄临走前已经立下皇太子,况且朝中无人。

    作为一个闲散王爷,在王权不知道状况的情况下,被孙太后从府中拎了出来,如同赶鸭子上架一般。

    即便朱祁钰想做些什么,暂时也无能为力。

    前方战事吃紧,天子被俘,群臣惶恐,站在朝堂上的臣子们交头接耳,一时间竟有种菜市场的喧闹声。

    朱见深坐在孙太后的怀里,孙太后身上的香味很重,甚至有些软润的感觉,与旁边宽敞的龙椅形成鲜明对比。

    自己只是皇太子,并不是皇帝。

    他扫视大殿内,朝堂上只有零零散散的官员,皱了皱眉,便又瞬间想起来,大部分官员都被父皇带走了。

    大明朝的大多数文官和五官,因为父皇的缘故,损失了太多太多!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群臣俯首,山呼海啸,声音很大,原因就是他们所要行礼的对象,从皇帝朱祁镇,变成了如今位置最高的孙太后。

    “太后,臣有事起奏!”

    于谦出列开口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如今天子蒙难,应早立新君,定夺社稷之主,以安军心!”

    天子蒙难……一个抛弃大明疆土和将士性命的皇帝配用这个词吗?

    或者说,他还配做皇帝吗?!

    在听到于谦的还以后,满朝文武脑子里都是这个想法,但是却又不敢说出来。

    毕竟此时关乎到江山社稷,更关乎到孙太后。

    朱祁镇是孙太后的亲儿子,另立新君的话,就意味着孙太后要放弃朱祁镇。

    而哪一位母亲愿意放弃自己的儿子呢?

    虽然于谦知晓这件事情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却又不得不在朝堂上提出来。

    毕竟此时远在大同的勋贵武将们,在出征之前就得到了便宜行事之权,公然抗旨,直接得罪了朱祁镇。

    之所以提起这个,是因为这些勋贵武将们,手中有几十万军队。

    对于现在风雨飘摇的大明来说,非常重要。

    即便是个傻子也该知晓,若是朱祁镇有朝一日回来,这些人肯定会被满门抄斩。

    与其等着被满门抄斩,何不原地造反?

    内有几十万大军造反,外有瓦剌也先攻击,谁能挡得住?

    唯有另立新君,才能打消勋贵武将们心中的顾虑,稳定军心。

    除此之外,就是好让那些武将们回京支援了。

    “如今天子尚在瓦剌人手中,首要任务就是先把皇帝迎回来,此时谈论这些,有些过早了吧?”

    于谦话语中的深意,孙太后听懂了,然后她沉默了,随机转头看了一眼朱见深,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

    朱见深依偎在孙太后的怀中,用从未有过的坚定语气说道:“皇奶奶,父皇被阉贼蒙蔽,如今京师危险,孙儿一定会保护好皇奶奶的。”

    朱见深心脏扑通扑通狂跳。

    自己能不能提前将命运掌握在手中,就看孙太后如何抉择了。

    虽然有些紧张,但是朱见深还是看着孙太后。

    别看我小,可我天资聪慧,我有帝王之相。

    孙太后叹息一声,想着朱见深这两年来聪慧异常,心里纠结至极。

    朱祁镇临走前,已经立下皇太子,此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选一个两岁的孩子继皇帝位,会不会对大明不利?

    她摸了摸朱见深的小脑袋,然后又看向了朱祁钰。

    朱祁钰已经成年,心智成熟,俨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问题在于,朱祁钰不是她的儿子。

    若是她绕过皇太子,推荐朱祁钰为皇帝,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最重要的问题是,若是朱祁钰做了皇帝,我儿朱祁镇回来之后,后续问题该怎么解决?

    很快,孙太后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