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华夏足球 » 第四章 进城上学

第四章 进城上学

    这次又是爸爸背着孙善行回家的。

    他根本就走不了路,如果不是爸爸来接他,他想要回到家,恐怕得走两个小时吧。回到家已经饿得不行了,幸好妈妈中午炖了排骨,连吃了两碗米饭,孙善行这才觉得活了过来。

    孙羽溪溺爱地在一旁看着儿子“吭哧吭哧”吃饭,笑迷迷地问道:“儿子喜欢踢球吗?”

    “喜欢,超级喜欢。”孙善行端着碗,头埋在碗里,碗和头一起猛烈地点动。

    “那爸爸带你去城里上学,并且也能经常踢球,你说好不好?”

    “去城里上学?那我就不能和三太子一起玩了。”

    “可是城里有专门的老师教给你踢球,甚至还能参加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比赛,还能拿奖杯呢。”孙羽溪又惇惇诱导:“而且城里的学校学生多,老师水平高,教室特别宽敞明亮,能画画,能上音乐课,还天天上体育课,可以天天踢球。在城里星期天爸爸还可以领着你去公园玩,可以坐过山车,可以去动物园看各种没见过的动物。还能坐公共汽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你难道都不想去吗?”

    “想,我真的能去城里上学吗?我真的能天天踢球吗?”

    “当然了,爸爸和妈妈都商量好了,咱们就搬到城里去,爸爸妈妈在城里上班,你就在城里上学。这个学期正好是新学期,也不会耽误你上学。明天星期六咱们去你姥姥家一趟,后天咱们就进城。”

    “好耶,噢噢,进城喽。咳咳,进城。”

    “慢点吃,吃饭的时候别说话,看看,呛着了吧。”李小芳在一旁忙给儿子拍了拍后背,又有些心疼地拿起儿子的鞋子,才做好几天呀,今天就穿破了。

    “别心疼了,等到了城里我给儿子买真正的踢球鞋。”孙羽溪轻松地说道,儿子这边说好了,这事就好办了,只要进了城,那将是一片不可预知的未来。

    去姥姥家时,孙羽溪专门拜访了老校长李长山,说明自己一家准备搬到城里去的打算,孩子也不能再上学了,也要转学到城里去,那边有农民工子弟小学,嗯,也不能叫这种名字,但农民工子弟可以就近入学。

    李校长惋惜了三秒钟的校踢球赛,又用两秒钟接受了本校足球新星就要转会的消息,就心情愉快地接过来孙羽溪送的两瓶酒,并回馈上了最真诚的祝福。访谈之间还隐约透露了自己当年在学校也曾经踢过踢球的光辉历史,凭自己的眼光,再接合自己所了解的教育现状,对孙善行提出了最可行的发展路线:“善行是个苗子,身体素质好,又是这个恰好的年纪。再就是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足球事业,并有全国普及之势。中国每年有三千万大学生、五千万高中生、一亿初中生,一亿五小学生,每一个年龄段都要发展足球,这就是机遇。而且有高端的省级联赛来供养低级比赛,但凡有这个爱好的孩子都有可能会走到足球产业中来。听说城里的学校比赛都有出场费的,这大大激励了少年足球的发展。你这一步算是走对了,如果我家的孩子年龄合适,我也会走你这一步的。”

    孙羽溪感谢了李校长的鼓励,在岳父家吃过午饭,汇报了最近的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也带上了岳父家的种种羡慕和祝福踏上了归途。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大早,孙善行一家三口便带着行李坐上了村村通中巴赶往县城,又从县城坐火车赶赴省会省城南吉市。孙羽溪所在的工地就在南吉市,这里本来已经有了两座足球球场,可是当时选址都在城市南部,分列东西。现在国家规划又批准再建两座更大的足球场,却分布在城市北部,黄河之畔。

    孙善行啥也不懂,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第一次出远门,一路所见已经让他眼花缭乱,火车站竟然有那么多人,公路的汽车竟然有那么多,各种口音的旅客混合的嘈杂的声音充斥着他的耳朵,让他应顾不睱。饿了就要吃的,渴了就要水喝,然后一路行行停停,下了火车坐汽车,汽车停了就步行,终于来到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那里有几片白色的简易房,那里就是建设工人的宿舍区和办公区。

    孙善行也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办到的,总之他们一家三口便住进了一间彩板房,面积不大,大约有二十来个平方,里面有两套高低床,这是工地统一配置的床铺,他们一家便算是安了家。爸爸要给妈妈在工地上找个工作,让孙善行自己在宿舍里玩耍,并拿出课本来让他学习。可是没有大人在跟前,哪里还有学习的时间?门都没关,孙善行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把整个宿舍区都跑了三四个来回,这里早上人很多,但是一到点就都消失了,根本没几个人,就连小孩子也不见踪影,他明明记得昨天来的时候有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呢。

    中午,孙善行饿了,闻着味跑到食堂后门口,眼巴巴地看着里面做饭的师傅把炒好的香喷喷的菜倒进一个大盆里,又把雪白的馒头装到大簸篮里抬到出售口。几个厨房师傅见到新来的小孩子也不认识,都忙着也不愿意答理他。站了好一会儿,孙善行才低垂着头回宿舍,却又迷了路,因为这里有十几排平房,从外面看都一个样。他找了三排才算找对了房间,吓得也不敢再出去了,只好待在房间里等候爸爸妈妈。

    这个时候的孙善行,感觉委屈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