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59章 京营虚实

第59章 京营虚实

    从登州一路拼杀到了京师,戚建业自问也没有什么发展规划,基本上还是随波逐流、顺势而为。

    这一世的身份开局没有什么主角光环,一来就是兵凶战危,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过活。说直白一点,一直在刀口舔血求生存啊。这种情况下,哪有时间精力想未来,想想眼前怎么活下去才是最紧迫最现实的事情。

    好在现在金人已经退去。生存危机暂时解除。戚建业阴差阳错之下获得了一份军职,是时候好好想想未来的路怎么走了。

    戚建业屏退刘能等人,自己一人静静地坐在营帐中思考。

    朝廷虽然仍控制大局,但内忧外患不断,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感觉到了社会的动荡。现实的说,在当前这种动乱的前夕,当兵吃粮倒也不是坏事。毕竟,乱世中,拿刀的比拿笔的厉害。

    戚建业思考了好一阵子,可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头绪。想到了陶兴先,他灵光一闪,陶兴先是从中枢下到地方的,要是换在后世属于交流干部,一般都比较有背景,不妨再去封信问候一下,毕竟自己是他的救命恩人,关系非同一般。关键时刻,这座庙还可以再拜一拜。

    想罢,戚建业也不迟疑,拿出纸笔开始写信……

    随着战事结束,朝廷战事善后事宜已逐步展开处置。各路大军按照朝廷定计分别归建返回防区。

    戚建业现在已经是京营的武官了。因为他是皇帝亲自点名关照的人。京营总兵徐勤祖也不敢轻慢,专门派亲兵传令在前线的四威营指挥使赵建,让其将戚建业招至麾下,好好抚慰,待京营归建后,徐勤祖亲自召见考察后再安排具体职事。

    “建业老弟,你这一仗打得可是有些气势,声名都已经直达御前了。”赵建是开国十二侯之一成都侯赵无极的后人,也是官N代,是家中嫡次子,成年后就被家族派到军中历练,多年下来也独掌一营。

    赵建公子哥脾气甚重,性格豪爽,喜饮酒,对酒宴上放得开、酒量好的戚建业颇为高看一眼。

    “总兵大人传令要我好生照看你。你小子福气不浅啊。”赵建看着表现略显局促的戚建业,开怀地哈哈大笑。

    “小人能到京营,能为总兵大人、指挥使大人效力,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今后,将军命令,小人莫敢不从。将军说往东,小人绝不向西。”戚建业来前已经打听了赵建的背景,不敢怠慢,话里话外都是“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满满诚意。

    “戚老弟,你且安心在我营中呆着。现在本指挥使也还没有资格给你派差事。你的差事要等回京后,总兵大人亲自指派。所以,我说你小子福气不浅。军中那么多指挥,以往,军中一个指挥的差事哪里需要总兵大人亲自过问的,到营指挥使这里都已经是顶天了的。看来,你以后是要大用的。”赵建作为世家子弟,虽然带兵能力不行,不过看人看事的本事很有一套。

    这小子虽然不是正途出身,不过有总兵大人亲自过问安排,决不能以等闲之辈视之。

    此次随大军出征,赵建心中忐忑,生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官宦子弟,虽然嘴上无敌,但是没有经过战场见过真章,心中还是有些发虚。大战时,还好窝在大军后方压阵,看着之前民壮方阵的惨烈局面,虽然身免但心有余悸,对打仗也有了畏惧之心。不多,对戚建业这样敢打敢杀敢拼命的勇士也颇为激赏。

    这次得了徐勤祖传来的消息,还有传圣旨大太监的意思,这戚建业可是入了皇帝的青眼了。趁着这小子还没发达,先搭个线,留份香火缘,以后可能也有不一般的用处。客气一点,结个善缘,也就是举手之间的事。

    正是基于此,身为四威营指挥使的赵建颇有折节下交之风,对戚建业甚是客气,或者说是一种亲热,令外人看上去似乎二人是久别重逢的好友。

    戚建业也不是职场菜鸟,自然知道其中缘故,也不点破,两人称兄道弟,你来我往,搞得不亦乐乎。

    趁着这个机会,戚建业也想通过赵建了解了解京营的情况。

    “赵兄,小弟到京营后可是两眼一抹黑,寸步不敢乱行。还想叨扰兄长给小弟指点迷津、除疑解惑……”一番热络下来,戚建业与赵建二人已是兄弟相称。

    “贤弟,京营历史悠久,说来话长,且听为兄为你细细道来。”

    “京营为我朝第五代皇帝宣德帝始建。国朝鼎立时,朝廷大军军锋盛大,诸胡不敢放肆。随着承平日久,朝廷大军在宣德元年遭受第一次大败。从那以后,金人、蒙古轮番来犯,搞得朝廷颇有些应对不及。”

    “在各军镇之外,朝廷效仿前宋组建一支强大的中央禁军,内可遥制各军镇,防止藩镇之祸,外可根据对外作战需要及时增援各军镇。”

    “为此,朝廷由户部每年安排军费,皇帝陛下从内库也专门拨付军资,由此形成定制,组建京营大军。我京营大军下设五军营、神机营。其中五军营下设四雄营、四奋营、四振营、四威营、四掖营等五个营。神机营专管火器,主要以火炮、火枪为主。”

    “京营各营指挥使均由世袭勋贵或朝廷大将担任。军卒不定期从内地各省、边地军镇抽调精锐充入,一直以来战斗力雄冠全军。不过,……”说到此处,赵建脸上呈现出一副可惜之情。

    “不过什么,赵兄?”戚建业好奇地问。

    “不过,随着朝廷疲于应对外虏来犯,京营原有的精锐军卒轮换之制近十年来已有废弛之像,朝廷考虑边军防御边境,抽调边军精锐已多年未行。而京营驻守京师,历来不轻动,战场上的少了,军力也日渐下滑,诚然为当今圣上之所忧!”

    “原来如此,怪不得皇帝如此看重我这个微末小人啊。”戚建业闻言,心中已经了然皇帝青眼自己的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