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44章 各有打算

第44章 各有打算

    经过这一战,入关的辽东军山海关卫、辽阳卫基本都被打残了。

    黎玉田、吴襄等人带着残军跟着宣府军一起后撤。路途中,与北上的宣府镇总兵杜豫接上了头。

    杜豫已得知战事成果,脸上掩饰不住的喜色,对唐国锋、杜廉等军将一顿猛夸,对黎玉田、吴襄则是大力抚慰。

    “子由(黎玉田的字),赵总兵的事,本帅也很难过。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过,身为大吴将士,你我以及众人其实都一样,随时做好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为朝廷为皇帝陛下殉国的准备。赵总兵虽然死得壮烈,但是死得其所,皇帝陛下、朝廷诸公有目共睹。”

    杜豫嘴巴上这么说,但是对朝廷最终会如何处置辽东军战败的事情,心里也没底。不过,安慰的话惠而不费,说起来也没什么负担。

    良久,黎玉田才长长地叹了一声:“事到如今,也只能这么想了。此次我们辽东军两万多精锐健儿入关,这才几天的功夫,就已经十不存一,多少兄弟一时天人永隔,着实令人痛惜。”

    唐国锋上前拍了拍黎玉田,高声说道;“黎兄,赵总兵泉下有知,必然欣喜于我们此次的大胜。咱们还是要向前看,如此金军未退,万不可松了心气。”

    杜廉倒是心思细腻,对杜豫提了个建议:“大帅,末将倒是有个提议。不如,我们全军给死去的赵总兵和将士们设个灵堂,祭拜一番,既是对逝去将士们的惦念,也可以借机对全军再鼓鼓士气。”

    “长风(杜廉的字)这个提议好。本帅也正有此意。”

    杜豫虽是武将,但为人处世颇为周全。杜廉是他族中远亲,素来知晓他的心意,此时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不谋而合。

    此次宣府军与辽东军打了个配合,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辽东军起头的大败,才成就了宣府军后面的大胜。

    九边军镇历来是辽东镇为首,宣府镇排在中上游。

    这次反倒是有一种宣府镇力压辽东镇、挽狂澜于既倒的反超态势。这才是杜豫内心欣喜但又不能为人道的隐秘心态。

    不论如何,这是两军的第一次合作,也算是战场上结下的交情。后续不论杜豫如何,辽东军众人都会在心里记下这笔情谊。

    杜豫领着众人在大营中设灵堂祭拜,对众军也是一阵猛烈的教诲鼓舞输出,吴军的士气逐渐饱满起来。

    ……

    高梁河北面。

    京营神机营的主力已经被袁可立部署在河岸立阵坚守。

    神机营的一百门大连珠炮、两百位盏口将军(野战重炮)分别部署在高粱河北岸左右翼。六千名火铳兵手持霹雳炮(火铳)、大同军六千弓箭手在炮兵阵地中间列阵。前方部署了大同军的两万步军,五千骑兵。

    袁可立亲率京营大军四威营、四雄营两万人步军坐镇中军,还有龙禁卫的五百军卒为护卫,为预备队。吴军总兵力达五万八千余人。

    按照宣府军前线传回来的军报,金军镶蓝旗、正白旗主力尽数在北线,那么,可以预见,留在昌平金军大营的金军主要就是阿济格的镶白旗、代善的正红旗,预计一万八千人左右。

    在得到北线的捷报后,袁可立终于松了一口气,好歹北线暂时稳住了。

    袁可立等人做过战场模拟,按照目前手中的这近六万人,与金军对阵野战的话,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够看的。

    特别是,还有京营的两万步军,战斗力到底怎么样,他心里也是没有底的。对他而言,只求坚守,不求反击。

    虽然窝囊了点,但是胜在保险。

    多尔衮的正白旗、多铎的镶蓝旗目前已护送物资和难民持续北返,预计不会回转。杜豫的宣府军、刘松的大同军已按照袁可立的军令快速回援,所以只要坚守一天,吴军各军汇合后将在兵力上拥有绝对的优势。

    这一点给了袁可立信心。他希望能够在昌平重挫金军,起码能逼退金军,如此一来,京师保卫战的成果就算是到手了。

    经历了先败后胜,袁可立内心也有所收敛,从原来的力战派向相持派转变,兵凶战危,稍不注意就是大败局,这个风险冒不起。

    不求大胜,只求不败。这既是袁可立自己内心的愿望,也是袁可立背后“北党”的核心诉求,更是兴安帝与众位阁臣心照不宣的默契。

    “北党”好不容易拿下兵部尚书的位置,这才能让李三才这个分管军务的三辅坐稳位置,如果因为打了败仗丢了兵部尚书的位置,那是绝对得不偿失的。

    阿济格和代善也收到了多尔衮、多铎传递过来的讯息,得知辽东军基本被消灭的消息,两人心里一阵激动。

    辽东军在关外与金军对峙数年,有赖于赵率教老成持重,辽东军虽然一直处于守势,但依托各卫坚城固守倒也没有吃到过太大的亏,还时不时派出小股部队骚扰一下金军,让金军一直苦于不知如何下嘴。

    此次斩杀了辽东总兵及入关的两万多辽东军,为金军对吴国作战数一数二的大胜。可以预见,阿济格、代善、多尔衮等人的威望将直线上升,对皇太极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二哥,北线来的消息有喜有忧。赵率教一死,去了我们在关外的一个心腹大敌。不过,没想到正白旗这次整整损失了四个牛录的精锐,多尔衮这次有点肉痛了。”阿济格干笑一声,对代善说道。

    “这是他们前期打得太顺了。就是你我遇到这种大胜,也难免会心神摇曳,顾及不周。”代善思一想二,一边回着阿济格的话,一边已在考虑撤军的事。

    此次南侵无论是劫掠的物资、人口还是战事上的成果已经远超己方的预期,目前是要考虑怎么全身而退了。

    吴军人多,没必要和他们硬拼。

    回国后,还要靠手下的军卒给自己撑场面,军卒人少,死一个少一个,还是要保存实力。

    阿济格走到代善面前:“二哥,你说接下来怎么办?吴军在高粱河摆开了阵势,似乎想把我们堵在南岸,不想让我们平稳过河。咱们还得想想办法。”

    代善静立良久,眉头一扬,笑道:“他们不让我们过去,那就不过了啊。”

    “二哥,此言何意?”

    “十二弟,我们这次宁可得罪皇太极也要南掠,走到今天可以说咱们的目标已经全部实现了。东西也抢了,人口也有了,还灭了辽东军。接下去,咱们还得抓紧回国。回国以后,咱们靠什么和皇太极掰手腕?还不是手下这些儿郎们。咱们人少,还是要省着点用啊。”代善意味深长地看着阿济格。

    阿济格也不是蠢人,一点就透。

    对啊,吴军要和我们打,那也要看看爷爷们愿不愿意。不过高粱河,大不了绕个道嘛。直接过河也不是不行,难处就在于必定会造成一些伤亡。现到如今,正白旗已经在攻打居庸关,大军迅速北返才是要紧的事。

    不过,走之前,虚晃一枪、佯攻一下还是需要的。

    阿济格与代善迅速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