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33章 西山大营

第33章 西山大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金军近在咫尺,一日不去,兴安帝寝食难安。

    金军方面,阿济格近期也没有什么大动作,大队军马在驻地休整,京师周边劫掠的小股部队则加紧向京师方向集结。

    吴军方面,随着三个边镇的援军到达,配合正军作战的民壮投入输运,巨大的战争机器也在加速运转。

    按照既定方针,京营主力京营前卫、京营后卫、京营左卫、京营中卫、京营右卫和神机营、五军营一部(四奋营)留守顺天府,由英国公、京营总兵徐勤祖总管。

    兵部尚书袁可立任讨虏督师,节制大同(四万)、宣府(三万)、辽东(三万)三军和京营五军营的两个营头(四威营一万人、四雄营一万人),统管十四万前线大军。督师行辕设在西山。

    随着兵马部署逐步齐备,兴安帝格外关注与金军的战事,每日都要召集内阁和兵部听取奏报。十余日前,听闻内阁和兵部奏报,言民壮还有近四分之一的缺口,兴安帝一度极不满意,考虑到顺天府尹是高攀龙,且顺天府又是临时接到应急差事,这才压下心中不满勉强宽限时日。

    兴安帝本来还担心高攀龙长于诗文、未历庶务,一时事急骤然完不成,碍于是自己青睐的臣子,届时还要考虑优容于他。没想到,近日从内阁、兵部、前线、龙禁卫几个渠道上报的消息看,民壮一事竟是超额完成、未拖后腿,组织招募的民壮已经分派给各军投入使用且极为得力。

    这倒是给了兴安帝一个意外之喜,内心对高攀龙的印象更是好上了几分,心里盘算着在顺天府任满后可调回部阁大用。

    听了李三才的奏报,兴安帝心中底气更壮,沉声说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东虏撮尔小贼,本我属夷,屡生反侧,妄为立国,屡兴刀兵,来犯天朝。是可忍孰不可忍。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朝廷苦东虏久矣。此次集结二十万大军,对阵东虏四万,犹如泰山压顶、瓮中捉鳖。列位臣工周密筹谋、诸军敢战用命,破虏之日,朕必不吝封爵以酬其功。”

    “陛下圣明。明君在上,臣等与诸军敢不效死。”方从哲率先出列叩谢皇帝。大殿众臣也呼啦啦跪下一片,高呼“陛下圣明”。

    “众位爱卿免礼平身。”

    “陛下威武,我军必胜!”徐勤祖作为与会的军方、武勋代表,也要适时发出自己的声音。

    “英国公,此次京营派兵助战,一定要抽调得力之人。曹变蛟是个能战的,其他军将、兵卒如何?”兴安帝对京营也非常关注,突然对徐勤祖发问。

    会有此一问,主要还是兴安帝对京营还是有些不放心。平时吹吹牛不打紧,当下要上战场了,情形又是不同,必须再三确认。

    “嗯。启禀陛下,此次京营派出的是五军营下的两个营,四威营,四雄营,这两个营由副总兵曹变蛟曹将军亲自统领,近半年来重点整训,优先在京营各部中择优补充,兵甲齐整,士气正盛,可堪重用。”徐勤祖早有准备,朗声回道。

    “好。好。如此甚好。英国公,京城安危,就要靠你了。”兴安帝目视徐勤祖,微笑地道。

    “陛下宽心,人在城在。京营受皇帝重恩,敢不效死以待。”徐勤祖雄伟的身躯直接跪地,向皇帝行大礼。

    徐勤祖和兴安帝是总角之交,私人感情甚笃,又是武勋之首。皇帝如此信任,就是肝脑涂地报答也不为过。

    “起来吧。”

    “谢陛下。”

    ……

    西山大营。

    十五日前,兵部尚书袁可立受命讨虏督师,在西山树起帅旗,抵近前沿指挥,建立中军幕府。

    兴安帝亲自命令龙禁卫派出五百名军卒为主帅护卫,京营五军营调拨三千军卒为中军护军。宣府军也已全军移驻西山。大军在西山打造了一系列的营垒和工事,鹿角堑壕前后相连,仿佛从西山伸出来的尖牙利齿。

    西山位于京师之西,两面靠山,临近水源,与良乡往来便利。是抵挡金军东进的关键屏障。据探子回报,阿济格所部金军已基本完成集结,随时可能出关退走。

    袁可立心里早有打算,虽然皇帝一直说要与金军决战京师,但金军战力超卓,恐怕接战还是力有不逮。所以,他内心是打定主意,能与接战是肯定要与金军接战的,但是节奏要把握好,要在确保自身不败的前提下,努力扩大战果。

    对。首先是保证不败。

    袁可立对京师固守抱有坚定信心。顺天府是大吴京师,经过多年营建,城高墙厚,为天下雄城。金军就是脑子再进水,内阁和军方一致预判他们不会傻到直接攻城。

    毕竟,攻城的话,光是要架云梯登城死磕,不要说阿济格带出的四万多人马,就是金军全军出动,全部消耗光了,也未必能拿得下。

    阿济格打得也是野战的主意。此次劫掠已经得到了大丰收,如能再搂草打兔子再歼灭一部分吴军精锐,班师回朝的底气就更足了,回去也能和皇太极再叫叫板、掰掰手腕。

    多尔衮派出的人已经与顺天府城内的女真商人、潜伏的奸细接上了头,顺天府重兵防卫、殊不可取。

    阿济格和多尔衮、多铎、代善等人商议后,主要意图还是打击吴军以做震慑,然后携劫掠之资从容返程,以作立威之举。见吴军大军主动贴近求战,内心反而雀跃。

    不怕你出城,就怕你龟缩。

    一时之间,直隶大地、顺天府境内,两边兵力共集结了近三十万。虽然金军人数少,但战力强且已接近金军的一半兵力。吴军兵力雄厚但战力差强人意。看上去,仿佛势均力敌的两人在西山一带进行角力。

    国朝如此兵力会战,近年来少有,之前也就是出现在辽东之战中。可惜那次丧师辱国。

    “希望这次不要重蹈覆辙。”袁可立坐在中军大帐,心头默念。

    如此次倾覆,后果不敢设想。虽不至于社稷危殆,但朝廷上下恐怕就此进一步患上“恐金症”。

    “传令各军,明日辰时各军参将以上将领来西山大营议事。”

    “是。”大营亲兵领命传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