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只是想当个地主 » 第十八章:磁村

第十八章:磁村

    李逸闲平时并没有钓鱼的爱好,小时候倒是有时常跟着父亲一起去‘晋江’钓鱼

    但是每次兴致冲冲的来上一杆后便毫无动静,一坐就是一整天,没能够钓上来一条鱼,甚至咬钩的都没有

    但是不知为何一同前来的李裕威却总是收获满满

    而且每次都是如此

    时间长了,李逸闲就再也不去了

    他觉得可能是因为李裕威坐在他上游的原因,导致鱼都上了李裕威的钩

    便要求要坐到李裕威的上游,但是即使更换完也是相同的结局

    看着这池中的鱼又不会跑,而且只有自己一人垂钓,他相信自己的一定可以钓上来的!

    此时王伯已经忙完,便将钓鱼的事情先放到一旁,跟着王伯上了马车

    早晨的泉城一片欣欣向荣

    一路上人群熙熙攘攘,各式各样的小商小贩吆喝叫卖着自己的商品。随处可看见孩童在街上追逐打闹,而时不时传来的各种早饭香气让刚吃完早饭的李逸闲又饿了起来。

    而且由于花朝节的缘故,路边也充满着各种花香,以及各式各样的花糕

    一路向北自然是路过了傅弘的书堂,里面时不时传来其学生们诵读文章的声音

    小时候都是王伯接送去学堂,长大后则是懒得在城北闲逛

    二十多年前‘晋江’曾发过一次大水,虽大部分的河水都被城墙阻挡在外,可泉城的西侧还是积水严重。

    最深处也到一成年男子的膝盖处

    此前大多大户人家都会选择在西北处安家,毕竟靠近水源

    而现在则是都选择搬迁到了东南这边,而西侧的地价也这两年也在逐年降低

    泉城为贸易大城,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但却都不出名

    这也使得泉城有大量的工作岗位,空闲的人力极少,只要愿意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即使家中有人有出现残疾,也可去衙门寻求帮助,衙门也会帮这些人去谋一生计

    让其有些许收入,不至于饿着

    磁村离泉城很近,约莫有个十余里地

    出了城门便可看见蜘蛛山,此前都是被城池所遮挡

    磁村依山而建开始的时候也是靠务农为生,可渐渐地却受到地形以及土壤的影响土地的收成较少

    再加上村子越来越大,大量的农地被用于建房,开始产量开始慢慢地跟不上人口的上涨

    正巧有乾商带来了乾朝烧制瓷器的手艺

    而用蜘蛛山附近的土壤烧出的瓷器呈青绿色,看着十分的美观

    慢慢的磁村的人越来越多的加入这个行当,粮食则是靠赚取的银两到其他村落或是粮商处购买

    但由于手艺一般,且多为家族为单位的小作坊导致产量十分的有限

    仅是为泉城的人烧制瓷器便已忙不开手脚

    不过往来的行脚商以及港口的他国商人则是喜欢带上几个到他国卖上个好价钱

    进村后没多久王伯便将马车停下在了一个大作坊面前

    李逸闲便跟着王伯下了马车,走了进去

    这边是捏制胚子的地方,很明显烧制瓷器并不在此处

    周围正在捏胚子的人们看了一眼,发现并不认识,便没有再理会继续着手头上的工作

    而王伯则是一进门便开始大喊

    “陈升!陈升!”

    只见坐在屋内最靠窗的一个精壮男子闻声抬起来头,看到是王伯后便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向着二人走来

    “王伯,您来了?怎么最近李府又有什么需要烧制的嘛?”

    李逸闲看着慢慢走来的男子,身材高壮但是看起来却显得老实憨厚

    “没有,我前段时间不才刚订过一批嘛?是我们就家二少爷找你有事!”王伯一边回答着陈升一边用手指了指在一旁的李逸闲

    “二少爷,这位便是陈升,是这磁村数一数的烧瓷好手,咱们家的瓷器都是从他们工坊订的”

    李逸闲听完王伯的介绍,便跟陈升打了个招呼

    “陈掌柜的瓷器确实称得上是泉城数一数二的好货啊!时常听闻是可遇不可求啊”

    “二少爷,我这烧瓷的手艺,与我师傅可差远了。就是可惜此前并没有能够多学一段时间,师傅就回去了”

    陈升的师傅便是此前乾朝商人所带来的烧瓷匠

    乾国的工艺水品以及文化方面的造诣都是属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家里的瓷器大多我都看过,陈掌柜的手艺自然是极好的,不然我们家也不会只跟你订瓷器。咱们也别不多废话,我需要陈掌柜帮忙烧一个特殊的瓷器”

    “二少爷您说,我陈某能够烧出来一定烧。”

    听到这话李逸闲便将自己想要烧制的模具与陈升进行一一说明

    “二少爷,这可是人的上半身?”

    “对的,但是手以及头都不需要,只需要躯干的部分”

    “二少爷,这我需要研究一下,此前从未烧制过此物啊!”

    陈升虽从未见过,但是李逸闲描绘的让其脑中有了个大概的样子,还是需要实际上手试试才知道可行性

    带着两人回到了刚刚的工位上,一边用陶土捏制胚子,一边询问李逸闲想要什么样式

    好在陈升的手艺十分过关,此前在于乾朝烧瓷匠学习时应当是学了有8-9成

    加上近些年的加以运用

    约莫一个时辰左右便用陶土将这模型捏了个大半

    时间却也来到了正午,便唤王伯与李逸闲一同留下吃饭

    李逸闲想了想要是回去再过来路途上又要浪费些许时间,便答应了下来

    这个作坊是几家人一同组建的,但是开始却只有陈升是有跟随着乾朝的师傅一同学习的

    只不过是因为陈升订单过多,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呼唤亲朋前来帮忙做些简单的活

    渐渐地才规模越来越大,成为磁村数一数二的工坊

    吃过饭后没有时间休息,要赶在太阳下山之前将这模型做完

    不然太阳一下山,屋内便什么都看不清了

    依旧是由陈升在捏制胚子,李逸闲负责在一旁给出一些意见

    大约又是一个时辰,这才彻底捏好

    三人看着眼前的模型,无头无腿,只留一肩膀,手臂也只有一小节。

    整体比例却如同寻常女人一般

    “二少爷,这东西是干嘛用的呀?看着怪渗人的”

    在制作过程中陈升全身心的投入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可当胚子出来之后才发觉,这东西要是半夜看到,恐怕会被吓得不轻

    “这个啊?用来当撑衣服的,之前大家都是靠架子只能看个衣裳的整体样式。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大致看出上身之后如何了。”

    陈升显然是没有听懂,他还是一脸疑惑的看着眼前的模型

    “那二少爷,这胚子可要勾花呀?”

    这也只不过是个模型罢了,对李逸闲来说,勾花再漂亮也都会被完全遮住。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不用就这样就行,什么时候可以烧好?”

    “今天应该是不行了,磁村只有一个窑子,而且是大家共用的,每日早晨入窑,下午开窑,一整套完整的流程下来约是需要八个时辰左右。”

    得知今日是取不走后李逸闲便与陈升道别,让其后天早晨给送至李氏布庄并取银两

    而后便让王伯架车慢慢的回到了泉城

    由于路途比较近,到泉城的时候约莫刚到申时,并在布庄门口停下,让王伯先行回去

    自己则是进入布庄寻到了昨日的裁缝们,继续进行讨论如何改进

    有了昨晚的记录以及画稿,今日的进展倒是快了不少

    而且裁缝们昨日也做过,便不再像昨日一般生疏

    终于赶在下班前,重新制作出了一个全包款的胸衣

    李逸闲拿起来看了看,已经几乎是跟前世的相差无几

    便心满意足的带着这刚做出来的‘胸衣’慢慢地散步回家,打算今晚再让车爱贞试一试看看还有哪里需要改进

    而且后天就可以直接用那瓷质的模具了,可以当天就进行更改

    这次李逸闲打算推出四款不同的款式

    分别是:全包以及半包,前扣以及后扣

    如果算上不同布料的选择,这便已经够大家挑选上很长的时间了

    背着夕阳,漫步在泉城的街头,周围人们也都在慢慢地收拾摊位准备回家

    太阳下山后,仅有靠月光以及烛火照明,人们也是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还正巧遇到了钓鱼回来的李裕威

    不过看着李裕威脸上闷闷不乐的样子,李逸闲就知道今日应当是没什么收获

    赶忙便跟上了李裕威的步伐一同向着膳厅走去,一边走两人一边聊

    “爹,跟柳老爷钓鱼回来了?”

    “嗯。”李裕威兴致缺缺的回答了一声李逸闲,就不再多说

    “看来爹,你这应当是一条没钓到?”

    “怎么没有?我好几次差点就钓起来了,不过是我看柳老爷一直没钓上来,让让他,我才没有拉杆上来。”

    紧随其后的便是什么

    ‘鱼竿用太久了,鱼都认识了,下次该换根鱼竿了’

    ‘今天的鱼饵不太行,做的不够好,那鱼不喜欢吃’

    ‘今天的状态不好,估计是昨晚着凉了’

    ‘也可能是今天的水流太湍急了,鱼都给冲跑了,没来的急咬上’

    李逸闲听完之后,便知今日多半是空军了

    也不在继续追问李裕威,而是问道

    “爹,那柳老爷今天的钓鱼手法如何啊?”

    一说到这个李裕威脸上的闷闷不乐便消散了许多

    “柳老爷是完全不懂的钓鱼,那鱼竿倒是十分不错,他今天也是一条鱼没有钓上来。而且还扬言要跟我在约着一起去钓,不过这次要去上游”

    “那爹,你答应了?”

    “我能怂钓鱼了?再加上柳老爷完全不会钓,到时候看你就看你爹大展身手吧!”

    两人聊着聊着就来到了膳厅

    方雨凝与赵蕙若两人已然落座,不知正在闲聊些什么

    而李逸竹则还没有到来,李逸闲问了一下赵蕙若李逸竹的情况,

    赵蕙若说是灵感来了,正在写文章,打算明日在带着文章去找傅弘探讨。

    说来李逸闲也有几日没有在见过李逸竹了

    白天基本上李逸闲醒了,李逸竹要不就还在睡,要不早已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撰写文章

    而晚上吃饭也时常不见大哥的踪影,经常是吃完了大哥也还没有到来

    此时谭姨的饭菜也还没有烧好,几人便在饭桌上闲聊这两人的趣闻

    没一会儿,便看到李逸竹满脸憔悴的坐到的座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