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佞臣 » 第三章 质子

第三章 质子

    如果说见到蓝玉之前,蓝承只是有些绝望,试图在这短短十三年时间里给自己谋求一条生路。

    但眼下蓝家既然对自己起了利用之心,那想要摆脱干系,浪迹天涯什么的,也就只能想想而已了。

    其实此事也怪不得蓝玉薄凉。

    胡惟庸案发,这位官阶紧随其后的永昌侯,自然感觉到了压力。

    蓝玉这才动了送人去东宫的念头。

    家里的后生,一个赛一个骄奢放纵,唯有这个蓝承,虽然看着木讷了些,但性情倒是温顺。

    把他送过去做皇太孙的伴读,应该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也好表示自己对皇帝的衷心。

    万一蓝承能得太子或者皇太孙的赏识,日后还可以成为蓝家的一枚重要棋子。

    站在此时蓝玉的视角来看,这个布局,不可谓不妙。

    只有蓝承自己知道,这是个多么错误的决定。

    本来蓝家就已经被死死绑在太子朱标这条大船上了。

    就算不再加码把自己送过去,只要太子还在,朱元璋就不会真的去动蓝玉。

    而真正导致蓝家覆灭的,是朱标十二年后的英年早逝。

    那朱雄英,更是两年后就要夭折,唯一能够寄托的就只有如今才两岁的朱允熥。

    一个没有母亲、没什么才能的普通皇孙,在朱允炆面前算个什么?

    尤其这位皇孙的母家,还是执掌兵权的蓝玉。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才是蓝玉满门被灭的真正原因。

    与其如此一门心思地把自己跟朱标、朱雄英绑死,为何不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

    蓝玉可倒好,恨不得全家都塞到东宫去!

    没有一点风险管理意识……

    “叔叔,您方才不是说,东宫那边觉得现下不大方便安排……”

    蓝承话刚到嘴边,就被蓝玉大手一挥给打断了。

    长得凶神恶煞的蓝玉,此时笑得格外开心。

    “哎呀那只是不方便安排差事,你去东宫伴读,有甚不方便的?又不是当差,读书而已,本就该如此!”

    “好了好了,小承,你先回去准备准备,老夫也会遣人去教导你宫中礼仪,进宫后可别冲撞了贵人。”

    他搓着手,满脸兴致勃勃:

    “老夫且得给太子写一封信去,说说此事,你莫要在此碍手碍脚——”

    “对了,此事若成,日后你便可与皇太孙同居一室,近水楼台,日后咱蓝家说不定还要指望你咧!”

    “等会儿你叫人回家去替你收拾一下,那破屋即日起便不再住了,听话,啊!”

    看起来,好像并没有自己说话的份儿啊……

    这种毫无话语权,被他人随意当做提线木偶的感觉,与前一世自己面对父母时,别无二致。

    戏演的挺好,但只有蓝承明白,这种近似于质子的生活,会有多艰难。

    若是和那朱雄英相处愉快倒也能勉强度日,若是合不来......

    蓝承一下颓了,冲叔叔有气无力地拱了拱手,答应一声,便耷拉着肩膀离开了书房。

    而已经沉浸在为家族规划未来布局蓝图中的蓝玉,根本没注意到他的模样,挥挥手示意知道了,便埋头奋笔疾书起来。

    出了书房。

    扑面而来的风雪和冷空气,倒是让蓝承瞬间清醒了不少。

    今天百转千回的想法和现实的遭遇,果真应了那句话——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他深深吸了口气,比在屋里时冷静许多。

    “走一步看一步吧……”

    蓝承吐出一口浊气,低声喃喃道:

    “就算真去当个质子......也不代表没有机会!”

    ………………

    傍晚,东宫。

    天已尽黑,自风雪中匆匆赶回来的太子殿下刚一进门,拍了拍身上沾染的雪花,便赶紧叫伺候的宫女上杯热茶来。

    待到那碗冒着腾腾热气的姜茶入肚,朱标才舒坦地长叹一声。

    “这会儿才算是活过来了……”

    缓了半天,手脚暖和一些后,朱标问道:

    “本宫忙了一整天,回来得晚了些。今日宫里没什么事吧?天这样冷,雄英、允炆和允熥他们没受寒吧?”

    在旁替他脱下狐皮大氅的太子妃吕氏笑着摇了摇头。

    “殿下多虑,孩子们都好着呢。只是今日雪大,他们都想出去玩耍,被妾身拦在屋里,挨个训了一通,估摸着等会儿得跟您告状。”

    “雄英这孩子,近日来胃口不太好,臣妾准备让后厨换些新的菜色。”

    “对了,倒是有一件事——”

    “下午时,永昌侯府送了信过来,妾身没敢擅自拆开,殿下这会儿要看看么?”

    蓝玉送信来了……可自己不是刚刚才回绝过吗,还能有什么事?

    朱标有些讶异地接过信。

    展开大致看过后,他递给吕氏示意对方也看看,同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原来是想让那孩子来东宫,给雄英做个伴读啊……”

    送侄子过来表个态,蓝玉这脑子还算有点长进,朱标不禁笑了笑。

    “倒是个好主意。”

    朱标思量了一番道。

    “雄英开蒙已久,是时候正经读读书了,只是他还小,要找个年纪相仿的伴读比较麻烦。”

    “那蓝承今年十四岁,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没能好好读过书,他们一起上课倒也正好。而且据说身强体壮,平日还能带着雄英练练体格。”

    “你觉着如何?”

    吕氏此时也看完了蓝玉的信,笑道:

    “殿下做主,妾身并无异议。”

    这意思,就是表示没什么不妥了。

    朱标将信放在桌上,对一旁的太监点头道:

    “明日去给永昌侯回个口信,就说事情定下,请他有空带人来趟东宫便是。”

    ………………

    武英殿。

    夜已深了,但这个皇帝处理政务的宫殿中仍然灯火通明。

    朱元璋伏案批着折子,不知何时,身侧却悄然无声地出现了一个人影。

    他并没惊讶,头也不抬道:

    “何事,说。”

    那人拱手,毕恭毕敬地禀报:

    “启禀陛下,傍晚时分,永昌侯府给东宫送了一封信,似乎是蓝将军打算让自己侄儿进宫,给皇长孙做伴读,太子殿下答应了。”

    批折子的朱笔顿了顿。

    朱元璋淡淡道:

    “看来,咱动了胡惟庸之后,成效卓著啊,蓝玉这老小子都怕了,忙着给标儿表忠心。”

    “算他还有点脑子。”

    “毛骧,你且盯着些,替咱看看他那侄子心性人品如何,适不适合给英儿做伴读,每日来跟咱禀报一回。”

    毛骧连忙垂首拱手: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