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93章 夜校

第93章 夜校

    雷州府附郭海康县,位于雷州半岛中部,濒临雷州湾,地处雷水入海口。此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军若要占领雷州,就必须占领府城。

    赤军选定雷州作为决战的战场,在此备战已久。大战在即,雷州城的赤军反倒是好整以暇。

    这天当晚,当尚可喜正为战局所忧愁时,赤军照常组织夜校,开展临战动员。

    夜校由沈赤心所创,旨在利用晚上时间,在赤军中开展教育。内容有两项,一为文化扫盲教育,教官兵读书识字;二为思想教育,提高官兵思想觉悟,激发战斗意志。

    参谋处长周练孺也来到了前线督战。一切都已准备完毕,各种文书也都处理完毕。他揉了揉干涩的眼睛,一问时间,已是戌时了。

    周练孺年轻轻轻,却已是赤军的参谋处长,平时负责筹划练兵备战,战时负责指挥打仗,可谓位高权重。

    这主要得益于他与沈赤心的亲密关系。这一年半来,沈赤心创建赤军,奇思妙想,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若不是明王出世、弥勒下凡,怎会有这许多惊天地泣鬼神之计?

    周练孺和沈赤心是同乡、同学,原本以卧龙凤雏自居,彼此不肯相让。现在,周练孺已经完全信服了沈赤心,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本领,领悟了许多思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参谋处长。

    大战在即,周练孺处理过公务,反而无事可干了。赤军实行层级管理,一级有一级的责任,层层下达指令,上级督促下级。参谋处作为指挥机关,临战时反而轻松不少。

    他吃过晚饭,开始巡视军营。步兵第二标刚从遂溪撤回不久,周练孺放心不过,先去看第二标。

    对过口令,周练孺和随从进入第二标第三营的营地。营里正在组织夜校,营长惠延年也在参加学习,听闻参谋处长来访,连忙出来迎接。

    周练孺向他笑道:“惠营长,想不到呀,你也亲自参加学习了。”

    惠延年憨厚地笑笑,说道:“没办法,上面有规定,军官不识字,就不能得到提拔重用。我是营长,学不会两千个常用字,就升不了标统了。”

    他话说得实在,毫不做作,很讨周练孺的喜欢。

    这位惠延年出身于明军,原本是龙虎关守将曹志建的部将,为人耿直忠正,得罪了曹志建,性命几乎不保。

    赤军夺取龙虎关,曹志建败亡,惠延年则加入了赤军,辗转成为第二标第三营营长。

    周练孺说道:“元帅说过,欲开启民智,就得先扫除文盲,欲扫除社会上的文盲,就得首先扫除军队中的文盲。要把赤军练成一支有灵魂、有血性、有文化的军队,军官就得带头学习识字。”

    明朝建立了完善的官学制度,农村亦普遍建有社学,由落第秀才施教,但社会文盲率依然很高。

    赤军为了扫除文盲,做了大量的努力,制定了很多详细的制度规定。

    譬如说,文化程度高的官兵,会优先得到升职。军官由营长晋升为副标统以上职务,必须通过一项文化考试,掌握两千个常用汉字,会阅读、书写文书,会进行简单的算术计算。

    在赤军,由营长升到副标统,意味着由长到统,是一步比较关键的升迁。惠延年已是营长,要想升为副都统,除了要有战功,还得通过文化考试。

    这恰巧是他的弱项。所以,他参加夜校学习相当积极。

    周练孺问道:“你们营识字情况怎么样?文盲率多少了?”

    惠延年答道:“总体情况很好,我带头学习,底下都踊跃得很。标统资历老,跟军政处关系很好。军政处派到我营的王教谕,开展教育深入浅出,官兵很喜欢他的课。

    “我营刚成立时,做过一次文化摸底,全营五百六十三人,粗通文墨、可以书写文书、认识一千个常用汉字者,仅有五人,文盲率为百分之九十九。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全营文盲率已经降到了百分之八十。官兵熟记常用军语,可以普遍看懂军队旗号、标志。”

    赤军规定,为加强军队的思想和文化教育,由军政处负责遴选考查,为营一级部队配置一名思想和文化教员,称之为“教谕”。

    赤军步兵标包含三个步兵营、一个火器营,以及若干个直属队。四个营各配一名考生教谕,直属队配一个教谕。这样一来,一个步兵标就得配置五个教谕。

    好在沈赤心礼贤下士,贤才四方云集。赤军在武备学堂组织了一期教谕集训,培训、遴选出了足够的人才,为全军配齐了教谕。

    惠延年陪着周练孺,来到营夜校参观。全营五百多人,除各级值班、事假之外,有四百多人参加今晚的夜校学习。

    说是夜校,其实只是营里一片空地。全营官兵集合在一起,围坐在篝火旁,听教谕上课。

    每晚夜校学习时长一个时辰,共分为两节课,上节课为文化课,下节课为思想教育课,各半个时辰。

    今晚的文化课即将结束,王教谕正在教授“協”字。此協即为繁体“协”字,赤军编有协一级编制,即为此“協”。

    王教育说道:“我们赤军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很快将增加協一级编制。一个步兵協下辖三个步兵标、一个火器标,总人数将达到一万五千人。

    “既然都要成立協了,大家都得记住協字的写法。很简单嘛,左边一个十,右边三个力,上面一个力,下面两个力。

    “如何记呢?大家不妨这样想,打清虏要齐心协力,三个步兵标合成一个步兵协,就是三股力量,合成一股力量……”

    官兵们印象很深刻,很快就记住了協的写法。他们一人一个树枝,在地上跟着描画起来。

    第二节课,王教谕授课的题目是“坚定必胜信心,讲究斗争策略”。他说:

    “兄弟们,赤军必能打败清虏,这个道理我已经讲过很多遍了。清虏人少,到粤西已是强弩之末。我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打败清虏决无问题。

    “只是,我们还要讲究斗争策略。前面,我们第二标在竹园设下埋伏,不费吹灰之力就重创清虏先锋,斩杀清虏总兵班志富,体现了灵活高超的斗争策略。

    “接下来,我们与清虏决战,也得讲究策略。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争霸。为了诱敌深入,晋国军队主动撤退九十里,把楚国军队吸引到自家地盘下,最终全歼晋国军队。

    “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我们第二标从遂溪撤到雷州,就是为了退避三舍,为了把清虏吸引到雷州城外,然后更好地歼灭清虏……”

    清军已经逼近雷州城外,战斗很快就会打响。王教谕的话,解释了第二标为什么要撤退,也激发了官兵的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