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8章 吃大户

第8章 吃大户

    下午,赤军又行军二十里,远远看到一处田庄,里面炊烟袅袅,有人正在生火造饭。

    方世珍介绍说:“此田庄名叫太平庄,庄主绰号刘大狼,为富不仁,是永新县有名的土财主。去年,永新县十三家缙绅起义抗清,檄令刘大狼缴钱缴粮。刘大狼十分吝啬,只认缴了五十石粮、一百两白银。

    “这家伙平时豢养有两百多个家丁,又有太平庄以西的刘家庄建立寨垒,人称刘家堡。刘大狼在堡内整备军器,义军对他无可奈何。清军反扑时,刘大狼又认贼作父,第一个投降了清军,甘作清军的爪牙。”

    既是土豪劣绅,就没必要跟他客气了。赤军初建,正好可以拿刘大狼练手,从中补充钱粮物资。

    于是,沈赤心令一连长周练孺,带着方世珍骑快马前往太平庄侦察。

    没多久,周练孺和方世珍回来了,说道:“大帅,弄明白了,刘大狼田亩甚多,他儿子刘小狼平时住在太平庄。

    “最近永新暴乱,太平庄的佃户也趁机闹事,刘小狼跑到刘家庄投靠刘大狼去了。佃户们占了刘小狼的屋子,杀猪宰羊,正在吃大户。”

    一听说有肉吃,赤军眼睛都放光了。沈赤心自入狱起,一直喝粥续命,昨晚杀了清军,才吃上了两顿白米饭。

    真是缺什么来什么,沈赤心当机下令:“一连长,你带领你们连充当全军先锋,先行开入太平庄。进庄之后,注意保持军纪,告诉佃户我们是义军,是来帮助他们的,不得伤害一人。”

    虽然只是一个三百多人的小队伍,沈赤心并不妄自菲薄,下达命令一板一眼,力图给将士们做好榜样。

    一连长周练孺是秀才出身,文武双全,带领队伍闯进太平庄。佃户们大吃一惊,正准备要逃命,见赤军头发散发,既不是清军,又不像明军。他们舍不得眼前的肉食,犹豫着没有离开。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真正有纪律的军队并不多。清军也好,明军也好,义军也好,军纪大多不佳。佃户们处于社会底层,常被各路军队凌虐,见到赤军之后自然不免有些恐慌。

    赤军虽然刚刚成军,却极为重视组织纪律。昨夜,有人想开小差,被斩杀于阵前,给官兵以极大的震撼。沈赤心弥勒下凡,料事如神,无疑也增强了赤军的凝聚力。

    周练孺对佃户们大声喊道:“父老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赤军,专门为老百姓谋取福利。我们的元帅乃弥勒下凡,为世间百姓解脱痛苦。”

    白莲教之所以能在民间广为传播,是因为契合了老百姓的心理诉求。

    在封建统治下,底层百姓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幸福,渴望解脱。白莲教宣扬末世,宣称信奉弥勒者方得解脱,方得升入天界(天堂)。困苦的老百姓面对现实一筹莫展,只得以白莲教为精神寄托。

    佃户们半信半疑,却已经停住了步伐,不再逃跑。

    方世珍用方言说道:“老乡们,军爷的话是真的。我是永新大族方家的长子方世珍。我向大家保证,军爷的话千真万确。”

    周练孺则放出了终级大招,说道:“老乡们,元帅说了,我们赤军今天停驻太平庄,明日把刘大狼的土地平分给大家,让每个人都有田可种,有饭可吃!”

    封建时代,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片田地,种自己的田,吃自己的粮。若有人分田产给他们,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都愿意。

    佃户们瞪大了眼睛,一脸的喜悦。有个胆子大的中年人,看样子像是佃户们的头领,问道:“军爷,田契都在刘大狼那里,拿不到田契,怎么分田?”

    周练孺呵呵一笑,说道:“这还不简单?我们赤军元帅是弥勒下凡,法力无边,要取田契还不易如反掌?只要元帅一声令下,我们赤军就攻破刘家庄,从中取走田契。”

    佃户头领颇为狡黠,想了一下又说道:“军爷,刘大狼那里有白契,也有红契。白契自然好说,红契官府里有备案,可该怎么办?”

    封建时代的田契,分为白契和红契。所谓白契,是指没有经过官府备案的田契,相当于民间私下交易。所谓红契,是指经过官府备案,加盖官府印信的田契。

    红契合法性强,受官府保护,但要额外负担契税。官府为了筹措费用,定下的契税很高,疍吏又从中盘剥。到了王朝中后期,民间交易土地、房产大多以白契为主。

    周练孺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也好说,咱们央求元帅下令,以赤军攻下县城,不就好了吗?”

    佃户们大喜过望,再次杀猪宰羊,迎接款待赤军。

    周练孺的差事办得很漂亮。赤军们来到太平庄后,佃户们已经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又有猪肉、羊肉、鸡肉、鱼肉、萝卜、白菜等菜肴。

    一个多月的牢狱之灾,一个多月的稀米粥,赤军的肚子里没有半点油水。直到今天,大家才吃上了荤腥,连日来的疲劳一扫而空。

    沈赤心连吃两大碗饭,又吃了一盘猪肉、羊肉,心满意足地打了个饱嗝。

    官兵昨夜一夜没有休息,今天白天又走了一整天,已经相当疲惫。沈赤心传令全军休息,他却闲不下来,召集周练孺、方世珍、李胜等部将商议对策。

    他说:“对付刘大狼,我有十成的把握。此刻我们必须考虑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赤军以推翻满清、为民谋利为目标。实事求是地讲,满清统治已固,明朝大势已去。我们势单力孤,要想推翻满清,靠什么?凭什么”

    此言一出,周练孺等人都无言以对。特别是李胜和杨国琛,都是武夫出身,以为沈赤心真是弥勒下凡,拥有无边的法力,考虑问题并不深远。

    沈赤心自问自答,说道:“赤军要学习李自成,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当年李自成为什么能够迅速成功,因为他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三年免征’等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李自成起义多年,一直被明军追着打,直到崇祯十五年冬才开始着手建立政权。

    崇祯十六年,闯军相继提出“均田免粮”、“不纳粮”、“三年免征”、“蠲免钱粮”、“平买平卖”、“追赃助饷”等政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为了维持军费开支,闯军严刑拷打明朝官吏、宗室,从中征集钱粮,维持了“三年免征”的承诺。之后,闯军势如破竹,于崇祯十七年攻占北京,明朝宣告灭亡。

    二连长李胜、三连长杨国琛都做过明朝边兵,一个是辽东兵,另一个是大同兵,都曾与农民军、清军作战过。

    沈赤心说要学李自成,两人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闯军的流寇作派,不由得眉头紧皱。

    李胜为人直率,直言不讳地说道:“大帅,李自成乃一流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早已身死国灭,部下一哄而散。咱们赤军怎能学习流寇?”

    沈赤心却摇摇头,说道:“崇祯年间,各地农民军风起云涌。李自成能够从众多农民军中脱颖而出,率领闯军灭亡明朝,必有其过人之处。

    “我们赤军同样以底层农民为主体,性质与清军、明军大不相同,与闯军相似。闯军虽有诸多不足,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中奥妙,容我向你们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