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撞破了皇兄的女儿身 » 第15章 胥吏、官绅与皇亲

第15章 胥吏、官绅与皇亲

    纵然公孙媺已经救下了那个妇人,司鸿政还是赶上前去,身后随从的十几个人不敢怠慢,纷纷跟了上去。

    “你这女人是疯了么,为何阻拦我收贷。”倒在地上的一个大汉愤恨地质问,同时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画过押的宣纸,示道:

    “这牙行的契书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六个月前、三月二十,那妇人将腹中的胎儿做质,向我借了一两七钱的白银,如果逾期不还,则将以腹中的胎儿抵账,我连利息都给她免了,还要怎样!”

    司鸿政已到近前,顺手便接过了宣纸,那壮汉见又有闲杂人等前来瞎管闲事,当即便要将人咤退。

    可看到其身后站着的十余个缉事厂緹骑后,他登时便把话咽了回去。

    一番端详之后,司鸿政确定那壮汉说的不错,这妇女确实卖了孩子;便将契书团成一团、扔了回去:

    “她欠的钱我来还了,不要再纠缠一个妇人。”

    令狐宪一听这话,大惊失色,立刻让十几个手下散开,戒备森严地围在四周。

    司鸿政一开始还不明白这是在做什么,但片刻之后,现实便告诉了他答案:

    听到他说话的乡里乡民,瞬间从田埂上、水井旁、草垛上,发疯一般地围了上来,粗看便有二三十个,并且眼看着越围越多,口中则皆是请求之语:

    “贵人行行好.,也帮我还还吧......”

    “小的母亲死了八日还未下葬,请老爷......”

    “......”

    所有人涌过来都是为了请求,其中一大半都是欠债还不上的,他们七口八舌地吵叫着,噪地司鸿政脑子嗡嗡响,他不禁抱怨道:

    “这地方怎么几乎人人都借钱。”

    “不借钱把夏税交上,那便要么死、要么逃,你选哪个?”

    公孙媺清丽的声音响起,一口就将司鸿政呛了回去;而后她从怀中掏了两个约莫一两的银锞子,塞到妇人手中,劝慰道:

    “这些大概够买个三四石大米,省些吃用也够你母子二人支撑一年,不要再卖孩子了。”

    那妇人一面抽泣,一面回道:

    “恩人,若不是无奈,谁家会卖儿卖女;先夫在军中当差,朝廷却什么也不发,他需要银子修补棉甲、补充铅子、火药,我家又没有田地,只能质子借钱;

    本想着他能博几个功勋,回家后倒也可还上欠款,谁知刀剑无眼,先夫再没能回来......”

    “朝廷的抚恤银子难道不够还钱?”司鸿政听的惭愧,压着嗓子问道。

    “这位公子可真会说笑,”另一个壮汉胆子颇大,开启了司鸿政的玩笑,而后又续道:

    “那抚恤银子是这些马前卒能拿到的吗?

    皇帝拨下来之后,什么国公、伯候先过一遍手,参将总兵再截留几成,等到哨官这一层,就没几个铜板了,那些个大头兵——

    屁都看不到!

    现在去当那丘八,不是傻子么,要我说,还不如给索虏掠去当奴才......”

    令狐宪将腰中雁翎刀陡然抽出三寸,吓得那说话的壮汉赶忙噤声。

    司鸿政被说得没脾气,心中愈发愧怍,他看了看周围瘦骨嶙峋的百姓,也猜到了他们为什么要借钱交粮纳税:

    当下就连天子脚下的平民也民不聊生,不少百姓或逃或死,但人死了,官府收的税却没有减少的意思。

    死人的田被达官贵人们兼并,死人的税,则转移到小民身上。

    而转移之后,税负加重,交不起税的人也变多了,他们进一步地逃亡,而剩下的人税负再一次加重。

    如此一来就成了个恶性循环。

    更别提还有接连不断的加税。

    围在四周的饥民僵持一会儿后,逐渐散开,有些脸皮厚的,径直原地躺了下去,不管不顾地请求施舍。

    “堵在这里作甚,赶快散开!”

    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吸引了刘家里路口处大部分人的目光,司鸿政也抬眼望过去,见来了数十个班房捕快,为首之人则是个身穿青袍的小吏,那小吏又说到:

    “本吏来这里征税,望你们赶快将税额补齐,不要耽搁了时间。”

    “又要缴税……”一个拄杖的老人从人群中钻出,衣服上虽然浆洗地发白,也在周遭一圈赤贫之民陪衬下,穿着也算得体,他颤抖着说道:

    “这夏税已齐,秋粮缴纳的日子还没到,现在又要交什么?”

    “里正,我可不是乱征!”那小吏说话之时多有鄙夷之色,身后的几十个衙差给了他不少底气,“这朝廷税收,自有制度,这次要收的是,间架税、除陌钱以及协济蓟州兵备道饷银!”

    听到这税目的名字,司鸿政心中的火气又往上窜了几分。

    这间架税差不多相当于房铲税,眼下这刘家里范围内,举目望去全是草庐,连个带瓦的房子都难看到,到这里征间架税,可谓是要榨尽百姓最后一滴血汗。

    而除陌钱大抵上相当于是商业税,这穷地方要说没人卖东西是不太可能;可官吏们盯着老百姓卖草鞋、竹篾、席子那点微末小钱,就真的应了那句,“取之尽锱铢”了。

    再说最后的协济蓟州兵备道饷银,更显得有些荒唐!

    司鸿政一听就知道,这是宛平县向蓟州前来作战的客军支付的饷银;本就是项临时支出,现在蓟州兵都回原籍了,这税还是照收不误。

    汉国的正税一直不多,但杂税和加派却着实不少,其中相当一部分税收,开始都是临时的加派,然后稍稍的落地生根,形成制度化;这一项一项的积弊,一重一重地压在了百姓身上,使民不堪重负。

    司鸿政瞧了瞧远处的田陌,发现这刘家里也有不少上田,却瞧不见里中有什么富户,就向身边的人问道:“照理说有这么多上田,此地不至于这么贫困……”

    “殿下,那地属于皇庄,是陛下的地……”成禄轻声附耳说道,并又补充着: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这京畿的良田,大部分属于皇庄,直隶周遭的州府,良田也多由皇亲圈占,光论皇爷的姑母、安平大长公主,她一人便在保定、顺天、河间三府占了数十万亩的土地,还……”

    成禄自知失言,说话声戛然而止,在司鸿政眼神的不断催促下,他才续道:

    “还说自己只能勉强果腹,拒不纳税……”

    司鸿政不知该说些什么,高高在上的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太宗皇帝的兄弟们,也在数百年来,繁衍出数十万人,成为国家极大的累赘,带来了极重的财政负担。

    而维护皇家统治的官绅阶层,则是统治阶级中重要的一环,在替天子牧民的同时,也不断从百姓身上攫取利益,肥其自身。

    至于最下层的胥吏,在欺压小民方面,已经驾轻就熟,身处底层的他们,竭尽全力对百姓吸髓敲骨,毕竟应付完上头的催缴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数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目及西边渐渐落下的夕阳,司鸿政有些怅然:

    汉国就像一个喝下了百草枯的病人,虽然普通的救治措施能让他看起来好转;但其社会秩序崩溃的不可逆化,就像病人肺部的纤维化一般——无可救药。

    或许只有系统,能够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