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士家三国 » 第三十章 上书汉朝廷,任命风波起

第三十章 上书汉朝廷,任命风波起

    杜畿带着从交州拿来的各种珍惜财宝来到洛阳。随行的还有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的陈纪。

    这次举荐士徽担任南海郡太守的人正是他。

    士徽之所以派杜畿前来,除了他识大体,顾大局,懂得轻重缓急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士徽他们这群人之中,最有为官经验的人。

    “伯侯,我们先去拜访一下伯喈。”

    他两人还不知道的是,蔡邕已被士徽关了起来。

    “但凭五官中郎将做主。”

    “我这五官中郎将的印绶都没拿,还是别用这个称呼为好。”

    “陈公这是早晚的事,何必谦虚呢?”

    两人聊着聊着,就来到了蔡邕的府邸。当他们看到门上满是灰尘时,一阵惊愕。

    “伯喈不会还没到洛阳吧!”

    陈纪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这都一个多月过去了,就算再慢也该到了。

    “难道伯喈没回洛阳,或者是……”

    陈纪不敢再想下去,为了弄清楚,他打算到好友处打听一二。

    就在陈纪思考之际,杜畿上前查看了一番。发现里面真的没有蔡邕的身影,这时他意识到蔡邕可能出了事。

    陈纪拉着杜畿,也不管身体有多疲惫,赶快去各家询问。他年纪大了,没走多少路就累得气喘吁吁。

    第二天,蔡邕失踪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引得许多名士。

    “不就是蔡邕失踪了,有何大惊小怪的。”

    此时一个老者在庭院中发牢骚。他非常嫉妒这个让洛阳为之疯狂的男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未来的司徒小人王允。

    蔡邕的事的确忧心,但有些事还是要办。此时陈纪表士徽南海郡太守的心,更加迫切。

    蔡邕一旦身遭不测,士徽升官也好给士徽夫妇一点慰藉。

    陈纪将奏章递了上去,董卓看过内容后,对此相当重视。

    士徽恐怕自己也没有想到,正因为蔡邕失踪,让他成为南海太守的事更加顺畅。

    体型肥大,脸上满是赘肉的董卓叹息道:“可惜了,本来咱家还想授蔡邕左中郎将之位。现在看来不管蔡邕是生是死都无法接任了。”

    “文优,你对陈纪表士徽为南海太守之事如何看?”

    说实话从情感上讲,听过蔡邕讲解经书的李儒愿意成人之美。可理智上他却认为此举不妥。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理性最终战胜了感性。

    “岳父,我认为不该答应。”

    “这是为何?”

    李儒耐心的解释,“一来士徽之父士燮是交州刺史,一旦士徽成为南海太守,将阻断朝廷与交州的联系。”

    如果从地图上看确实是这样,南海紧邻着扬州,濒临着海洋。士徽只要把住南海郡的各个路口,别人很难知道交州内部的情况。

    “这二来,士徽是刘辩的伴读,感情非同一般。而您正打算废帝,到那时士徽是怎样的态度,谁又拿得准。”

    “言之有理。可若是否决,士燮那里势必会对我多有怨怼。为这件事得罪士燮这样的实权人物,是否得不偿失。”

    “要知道袁隗那老东西贼心不死,万一被他利用,将会对咱家大大不利。”

    “您不是打算表蔡飞白为左中郎将吗?就将此位交给士徽。”

    董卓惊得眼睛都快掉了出来,“不行,我军的儿郎们都无人到达此位。你让一个毛头小子担任此职,这不是寒他们的心吗?”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们只要稍加安抚,想必不敢再闹。”

    其实李儒也有自己的私心,那些骄兵悍将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可实际上都瞧不起他。

    这让自尊心极强的李儒,实在难以忍受。他想通过这件事告诉那些人,他李儒一句话就能改变你们的命运。

    因为董卓没有子嗣,导致不少人心怀鬼胎,觊觎董卓的大位。

    “就按你说得办吧!”

    董卓和李儒刚商量完毕,一封密报就到了杜畿手中。

    “元显猜的果然没错,李儒一定会阻止。”

    杜畿早有了应对之策,他将这则消息放了出去。

    李儒的最大竞争对手牛辅,首先找到董卓诉苦。

    牛辅噗通跪了下来,“岳父,不可将左中郎将之位,给那黄口小儿士徽啊!”

    “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整个洛阳都传遍了。”

    董卓知道这其中肯定有了在捣乱,要不然传播速度不可能如此之快。

    紧接着其他将领也来了,这让董卓颇为头疼。李儒听到外界的传闻,就知大事不好。

    “李儒不用想也知道,这肯定是你出的馊主意。”

    牛辅一见李儒来,就将一切扣在他头上。确是如此,李儒无从反驳。

    “太尉,若是你将左中郎将给其他更有名望的人,我们无话可说。可那士徽年纪尚轻,受他此位实在难以服众。”

    “是啊太尉,我们实在容忍不了一个小儿,在我们头上拉屎。”

    “诸位你们要以大局为重,切不可因自己的私心,而耽误太尉的大业。”

    “李儒,你所谓的大业不会就是你要压我们一头吗?”

    “一派胡言。”

    李儒都快气死了,牛辅平常看起来傻模傻样。一旦涉及到与他争权夺利,思想就通透了许多。

    牛辅之所以这么明白,谁叫人家有个贾诩呢?

    “够了,都闭嘴。”

    庭院内吵吵闹闹的,董卓逐渐不耐烦起来。

    众人噤若寒蝉的不再说话。

    鉴于上次的消息走漏的如此之快,董卓这次没打算将心中所想说出来。

    “你们都回去吧!我心中自有定计。”

    众人不甘心的离开了。

    第二天朝议。

    “陈纪,士燮联名上书朝廷,让士徽担任南海太守,诸位怎么看。”

    众人都没注意到,刘辩的眼神中的光芒。

    “不可,士燮已是交州刺史,再让其子担任南海太守,这不是在变相承认交州是他士家的吗?”

    “此言差矣,先帝在世就对士徽赞誉有加。我还听说他在龙川县政绩斐然,升任南海郡守也无不可。”

    不少大臣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些实权人物静静的看着这一切。下面的人吵得再凶,最后拍板的还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