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九十章御街夸官

第九十章御街夸官

    唱完榜,再一次的享受完蝼蚁般众生的三叩九拜,让小太监代理,说了一堆官方屁话后,嘉靖帝就坐着他那大号“滑杆”,吹吹打打的又回西苑,继续去做他的道长了。

    道长走了,但正如大明百姓,有没有道长都一样过年,这金殿传胪在道长走后,也还是一样继续走流程。

    嘉靖走后,作为现在的现场老大,内阁首辅严嵩,笑呵呵的领着一众文武百官,下来慰问,走他们领导的亲民流程。

    严嵩一下了石阶,就来到此时独站鳌头的王道秋身边。他笑呵呵满面春风的装不认识王道秋,说道:“状元郎,你乃我大明立国近二百年来,科试之第一人啊!不但六元及第,还年仅十八岁就高中状元,较之我朝现有记录的最年轻状元,老夫的江西老乡费宏中状元时,还要年轻两岁。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众位同僚,你们说是与不是啊?”

    “是极是极,状元郎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等老矣!”

    “跟状元郎一比,我等当年的科试成绩,真是不值一提啊!哈哈哈哈!”

    ……

    严嵩跟王道秋客套完,就回头与他身后的一众同僚互动。严嵩就是这么个人,不管他心里怎么想,在面上他对别人都很客气,你只要跟他聊上几句,不自觉的就会对他产生好感。这在后世,叫做亲和力。

    老严装不认识自己,在人前隐藏自己与他的师生关系,这对彼此的将来都好,这一点,王道秋懂。于是明白严嵩心意的王道秋,他也配合着严嵩演出,恭身低头脸通红,装着一副害羞,聆听大佬教诲的萌新样。

    这年头的人不像后世,追求个性,他们现在都比较喜欢,那种所谓的“老实人”。因此王道秋现在的这副小白兔,我很乖的模样,赢得了在场的一众文武百官中,绝大多数人的好感。

    对于王道秋的演技与临场应变能力,严嵩很满意,捋着他那把花白胡须,继续勉励道:“汝如此年幼就能独占鳌头,此乃陛下皇恩浩荡。老夫忝为本届殿试的首席阅卷官,第一个评阅汝之卷子,一看就视之不凡,当场写下了百字评语高荐。汝聪彗过人,为百年难遇的栋梁之才,老夫对你有所待也。希望你入仕后,能继续勤奋律已,莫做了那伤仲永。”

    “谢前辈教诲,后学末进定当努力,不负前辈的期望。”

    老严嵩装慈悲长者,长辈关爱后辈。王道秋忙也配合着装谦虚,恭谨应答。一对祖孙年纪的官场新老两代,一副温馨友爱的和谐画面。

    “哼,年纪轻轻不学好,小小年纪就学那官场中钻营之术。老夫真是有眼无珠,竟在会试时点中了你这等小人。哼,羞于与你这等奸邪小人为伍!哼!”

    俗话说,有些人他天生就是破坏气氛,就是让人不痛快的。就比如现在,一副前辈关爱后辈,后辈敬重前辈的和谐气氛中。王道秋在会试时的副主考,那个被王道秋用计,把门生敕又要回来的李默。

    他见王道秋和他政治上的敌人严嵩,互动的那么嗨,他那颗玻璃心受不了了。于是他就丝亳不顾忌,现在这是在金殿传胪,众目睽睽之下,就向王道秋发飚了,同时顺便也指桑骂槐,羞辱了一下首辅严嵩。爽完后,李默就气哼哼的带着数位,他们清流一派的官员,拂袖而去。

    金殿传胪这种国朝喜庆的场合,李默居然如此不管不顾的砸场子,这一下子就把现场的气氛搞的很僵。刚才还一脸轻松,例行公事的在那儿高兴的一众官员们,现在全是僵硬着张脸,不敢再笑了。

    看到现场气氛如此尴尬,官场老油子严嵩,哈哈笑着对一众官员说道:“诸位同僚,诸位同僚,会试后皇上提拔了李大人为吏部右侍郎。当日在这事上,老夫在皇上那儿,说了几句得罪李大人的话,李大人他刚才那是冲老夫呢!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老夫连累了诸公,连累了状元郎。这事,老夫会选时机向李大人致歉的,诸位不必在意,咱们的传胪大典继续吧。”

    “好了,好了,诸公诸公,不要为那不值当的人,坏了咱们今天的这份喜庆。来来来,咱们继续。”

    ……

    严嵩明着把责任全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实则是给李默暗渡陈仓,安了个公报私仇的罪名。而明白严嵩意思的严党们,也忙纷纷跳出来配合,明着让大家不要因小失大,一切以今日的庆典顺利举办为重,暗地里却在给大家洗脑,让大家对李默产生反感。

    一场小插曲,在严嵩的领导下,只溅了几朵小水花,就消失了。喜庆的传胪大典继续。

    没那么简单,官场没那么简单,毕竟是一群时代最强大脑间的争斗,这里面的技术含量……。看过了严嵩与李默的这局较量后,王道秋有些伤自尊,也有一种深深的自我怀疑。自己一个两世的屌丝,真能玩过这些老狐狸吗?是宏图壮志,还是岁月静好?一时间,王道秋那脑子里,莫名其妙的就冒出了这么道选择题。

    不管王道秋的自我怀疑,流程继续。接下来的节目,就是此次金殿传胪的重头戏——御街夸官。

    所谓的御街夸官,说白了就是朝廷把一众新晋进士,打扮的跟个花痴似的,穿上新衣服,披红挂彩,脑袋上还要插花,然后去街上走秀,搞行为艺术,让一群吃瓜群众品头论足。

    说实话,别的新晋进士一般都会认为,能御街夸官,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是一种风光。但作为一个后世的宅男灵魂,王道秋认为去御街夸官,就跟某陈姓小虎队员T台走秀一样,纯粹就是恶心自己,娱乐别人,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傻叉行为。

    王道秋不想打扮的跟个花痴似的,去大街上被人围观。但奈何他是状元,别的进士不想去,还可以躲一下。但王道秋这个状元,他是御街夸官这个传统保留节目中的绝对主角,他没有资格请假。否则他就是藐视朝廷,藐视皇上,是要上菜市囗的。心不甘情不愿的被小太监,引去了一处偏殿。然后在那里,两个小太监帮王道秋换好了状元冠服。这状元冠服,二梁的朝冠,一根纯金冠簪,青色的垂缨从下巴下绕过,把冠和脑袋绑一块儿,省的等下一阵风就能吹走。

    状元的袍服是红色的,相比于其他进士的青色袍服,显的更耀眼更喜庆。腰带是六品官的标配光素银带,上面还镶有一些玉佩。

    以上的这些状元衣冠还没什么,最让王道秋恶心的是,按着规定,状元御街夸官,帽檐两侧,还要戴上两排点翠簪花。而且这点翠簪花还特别大,特别的艳,戴上它就跟脑门上带着两朵大牡丹花一样。

    大家说,一个男生穿着红衣服,脑袋两耳朵上各插一朵大牡丹,就这副造型走出去,会有人不评价“傻叉”的吗?

    心里吐槽着古人的这变态审美观,王道秋就这么一副花痴打扮骑上马,领着一众进士去大街上,恶心自己,娱乐大家了。

    御街夸官开始,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手捧金榜,一脸装叉样的走在前面,王道秋领着榜眼和探花,一人一马走在队伍中间,然后其余的进士就步行,跟在后面。而在这些进士的后面,便是一群鼓乐御仗,锣鼓喧天,鞭炮一路走一路甩。

    就这样一路吹吹打打,先去长安左门,挂上了金榜,然后在一众民众,人挤人,吵吵囔囔品头论足中,王道秋忍着恶心,强挤出一丝笑容,坐在马上,一路接受数万人的围观。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的这首《登科后》很流氓,一日看尽长安花。你若中状元了,全城的思春少女的确都会从家里跑出来,挤在路边围观你,你也的确能一日看尽全城花。但奈何,玛德!这穿红衣服,脑袋上左右两侧各戴一朵“大牡丹”,就这副花痴变态样,你也好意思去与那些美女们对视?特么的,劳纸不要面子的啊!

    心里吐槽着孟效的臭不要脸,王道秋策马缓缓踏在长安街上。一路走来,一路的人都对着他指指点点,高声说着那些“污言秽语”,不少女人还对着他流口水,满眼都是掩饰不住的占有欲。

    忍着忍着,王道秋强撑着脸上的笑容,就希望这段恶梦早点结束,早点结束。

    “老爷,老爷”

    “王叔,王叔,抱抱,抱抱。”

    王道秋就这么忍得很辛苦,突然路边传来了两声他很熟悉的声音。侧头一看,原来是秋嫂抱着小丫头三娘,也来凑热闹了。小丫头三娘,还冲王道秋伸出她那俩小手,求抱。

    看到秋嫂和小三娘,王道秋就有如在这地狱中,找到了一丝温情。于是他忙打马靠近,顺手就从秋嫂怀里抱过了小三娘,冲秋嫂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老爷今天中状元,奴家带小三娘来看老爷的风光,讨讨喜。恭喜老爷,贺喜老爷了。老爷你快让三娘那丫头下来,她身上脏。”

    见王道秋一身状元服,丝亳不嫌弃自己的小丫头,还当众对自己这么客气,秋嫂也是觉得很有面子,赶忙向王道秋道喜,并让王道秋把身上脏的小丫头三娘给放下来。

    不过小孩子吗,都喜欢热闹,小三娘这会儿正享受着这万众瞩目,她哪还肯下来?于是她就一双小手,紧搂着王道秋的脖子,小眼神对王道秋那是满满的哀求,可怜极了。

    被小可爱萌化了的王道秋,这会儿也狠不下心拒绝小丫头。于是他就让小丫头挂在自己身上,边打马离开,边向秋嫂说道:“我带着小三娘一起御街夸官,回头我跟她一起回去,秋嫂你不要担心。”

    “哎呦喂,老爷,你别太贯着那小丫头,她那是……。”

    王道秋要带着小丫头三娘一起去御街夸官,这让秋嫂急了,忙大声提醒王道秋别太宠着小丫头。可是王道秋根本不听秋嫂的,打马就离开了。而面对现场维护轶序的官府差役,秋嫂又不敢去闯那主干道。于是就只能任由王道秋抱着小丫头三娘,去御街夸官了。

    手里一有了可爱的小三娘,王道秋就将自己帽檐两侧,那最让他烦的两朵簪花,给摘下来,戴在了小丫头三娘的小脑袋上,让小三娘做花痴。

    然后王道秋就骑马上,视道路两旁的众生为无物,一心就逗弄这小三娘。当然王道秋抱着小三娘御街夸官的温柔场景,为他收获了北京全城女性的痴迷,这为他以后不花钱,就获得了各个官员的枕头风。

    当然这以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当小三娘多年以后成为了李太后,王道秋成了内阁首辅。北京城的老年贵妇们,在跟李太后聊天的时候,时不时的就会感慨,她们当年坐在街边酒楼的包厢里,看到少年郎状元王道秋,抱着当年只有四岁的李太后,在那儿骑马御街夸官时的温馨场景。

    贵妇们的回忆,每每的都会让李太后很羞涩,每每都会笑骂,让那些贵妇不许再说了。但这人世间的女人,哪有会不喜欢浪漫的?于是在李太后这个女人的感性认知里,王道秋就是她可以信赖的自己人,这也就促成了王道秋在万历皇帝成年前的,行政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