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八十九章状元郎(下)

第八十九章状元郎(下)

    随着那龟速往里走,此时天也渐渐的亮了起来,辉宏的殿宇,展示着它那至高无上的皇权。置身其中,王道秋那男儿与生俱来的野心,不禁让他想成为这里的主人。

    压抑住内心喷勃的野心,面上不苟言笑,一张扑克脸,王道秋领着一众三百名官场新人,来到了大明王朝进行大传胪仪式的谨身殿。

    这座谨身殿,坐落在七米多高的汉白玉石基上,汉白玉石基分三层,每层都有一圈按着相同间隔距离,精雕细刻、模样凶狠的龙头,向外探出,密密麻麻的,王道秋也数不出来有多少只。反正不管别人是不是觉得这些龙头艺术,王道秋是欣赏不来的,他觉的这有些恶心。

    不说那些龙头,对于这座谨生殿的伟岸,王道秋还是觉得挺震撼的,传统中国建筑风格,高近三十米,辉宏大气。要说让人看了啥感觉,那就是“霸气”。

    因为大殿坐落在七米多高的汉白玉基石上,所以从这底部设石阶通往大殿。这石阶也很有中国古代皇宫的建筑特点,两旁边是台阶,中间是横卧着的蟠龙飞舞,彰显皇权。

    当然谨身殿下广场上,通往谨身殿的路,前段一段二十米左右,是整个一排大型的横卧石雕,九龙出海戏珠,张牙舞爪,模样凶狠可憎,晚上一个人过来看,胆小的见了,估计脚会抖。

    这些从大殿底部石基通往大殿平台的石阶,学名叫“陛”,而石阶与石阶之间的那一小段平地,学名叫“墀”。因为今天这儿要举办“金殿传胪”,所以现在这段上谨身殿的石阶上,都被辅上了大红喜庆的红绸带。

    文武百官按着规矩、自已品级,上去台阶,踩着红绸站在“墀”上自己该站的位置。而王道秋等三百零一名新晋进士,则老老实实的排队站在台阶下的小广场上,仰视着他们的那些官场前辈。

    因为等下嘉靖帝会亲自来主持,此次的“金殿传胪”,所以现在谨生殿上,并不是只有些文武百官,那么单调。大殿顶檐下正中的位置,仡立着皇帝专用的九龙曲柄黄伞盖。伞盖两侧依次还有拂、炉、盒、壶、盘、瓶、椅、杌等一应,帝王该有的排场。

    至于烘托气氛的什么宫廷乐师,卖相十分好的天子亲卫,他们此时也都是拿着自己吃饭的家伙什,或坐或站,在他们该在的位置上。

    文武百官和三百零一名新晋进士,都按规矩站好后,主角嘉靖帝也就在一众仪仗队员的簇拥下,坐着大号“滑杆”来到了现场。

    “鸣鞭”

    嘉靖帝一到谨身殿,那该有的欢迎帝王亲临的一整套仪式,也就从三声晴空霹雳般的清脆,重鞭抽打地面开始了。

    鞭子抽完,接着就是鼓乐齐鸣,一直等到嘉靖帝坐上龙椅,然后乐声停下,文武百官和王道秋他们这些新晋进士,在太监司仪的指挥下,向嘉靖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对嘉靖帝行完礼,然后就是鸿胪寺卿出来,高声宣读一下此次会试、殿试的总结报告,千古不变的官方文章,一堆屁话,没任何干货。

    忍着恶心,在那儿装孙子听完鸿胪寺卿的屁话。然后王道秋就看见一个小太监将一卷轴,交到了内阁首辅严嵩的手上。严嵩接过卷轴,高高举过头顶,对着高坐在龙椅上的嘉靖帝,又是行跪拜礼。

    行完礼,严嵩站起转身,而这时候,就有另两名内阁大学士,不用严嵩招呼,他们自已就很自觉的上去,帮着严嵩把卷轴打开。然后严嵩就开始高声唱榜了。

    当然凭严嵩那年近七旬的年纪,他那点中气发出的音量。别说现在站在殿下,离上殿台阶还有三十米左右距离的王道秋他们,就是离他严嵩十米开外的人,在这空旷的环境下,估计也听不明白,严老头到底说了什么。

    于是没有麦的年代,远距离传声,人们就想了个土办法,用人来声音接力。老严嵩气沉丹田,用足气力,大声吼道:“嘉靖二十六年丁末科殿试,一甲第一名,浙江省湖州府长兴县,王道秋。”

    严嵩一唱完第一个榜,侍立在他身旁的皇帝亲军中,事先专门挑好的吐字清楚的“大嗓门”,就开始声音接力,一声声的把严嵩刚才唱的榜,再一个个重复一遍往下传。

    经过几轮的声音接力,唱榜的内容,站底下的新晋进士们,包括王道秋本人,也都听明白了。不过听到归听到,王道秋还是站那儿没动,因为按着规矩,金殿传胪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要连着唱榜三遍,才算结束。

    于是王道秋耐着性子听唱榜,在第三遍唱榜结束后,他才迈步从众进士中走了出来。当时在旁的一名鸿胪寺官员,见王道秋走出来,他忙按着仪式流程,过来从旁引领着王道秋去台阶下的御道,跪谢皇帝隆恩。

    在背后三百名新晋进士的羡慕嫉妒恨中,王道秋跟着鸿胪寺官员,小碎步非常低调的走到了御道上。

    御道,一听这名就知道,这是封建礼仪中,专门留给皇帝走的道。当然为了某些特殊的政治目的,每届殿试后的状元、榜眼,探花和新婚时的皇后,他们平生可以得到一次走御道的机会。

    鸿胪寺官员将王道秋引到御道近左,指了个有一只巨鳌头的位置,示意王道秋站那儿。独占鳌头吗!这个王道秋懂。

    于是得到指点的王道秋,就先向引他来的那个鸿胪寺官员,拱手行礼。然后他就站上鳌头,作势先整了整自己的衣冠,再缓缓冲嘉靖帝跪下。

    “臣王道秋,谢主隆恩”

    大声吼完这句官方固定语言,王道秋再按着规矩叩拜。等上面太监司仪,代嘉靖帝吼:“王卿平身”,王道秋就站起来老老实实的,恭腰低头站那儿。

    完成了状元的唱榜,接下来金殿传胪继续。于是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里,王道秋就听到了这些声音:一甲第二名李春芳,一甲第三名胡正蒙……二甲第九名张居正,二甲第十一名杨继盛……二甲第三十一名凌云翼……二甲第八十名王世贞……三甲第四十六名袁洪愈……三甲第一百零六名殷士儋,三甲第一百零七名汪道昆……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殷正茂。

    纵观整个中国科举史,有两届科举榜被公认为最牛。一届就是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的,北宋嘉佑二年进士榜,这届进士榜上有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家,分别是苏轼,苏辙和曾巩。除这三大家外,这届进士榜上还有思想家二程、张载等人,以及日后的大宋宰相吕惠卿,曾布、章惇,可说是群星璀璨。

    中国千年科试最牛两届进士榜,除了北宋嘉佑二年的这届,另一届就是大明嘉靖二十六年的这届了。这届共录取了三百零一名进士,其中后来青史留名的就有七十人左右。他们中后来官拜尚书的有十人,入阁辅政的有三人,以及大文豪王世贞。

    张居正,大明的改革家,大明头号权臣。王世贞,文学家,史学家,独领文坛二十年。杨继盛,大明第一硬汉,铁骨铮铮,著名谏臣。太平宰相李春芳。抗倭英雄、戏曲家汪道昆。文武全才殷正茂、一代帝师,暴脾气大学士殷士儋,水利专家凌云翼……。

    大明二十六年的这届进士,在历史上对日后明朝中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的大能太多,于是就被公认为明清科举第一榜。

    当然随着王道秋这个历史作弊男的穿越,他个人的成就,以及对这届牛榜人才,更加合理的使用。这会让这届牛榜中的大能们,都会有更高的成就。会直接干翻大宋嘉佑二年的那届进士,成为咱们中国历史上,无可争议的科举第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