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涤明 » 第4章 崇祯十三年

第4章 崇祯十三年

    “蒙道长解惑,辰已感激不尽,怎可再累及道长。”

    “吾辈男儿,铮铮在世,其血灼灼,岂惧仙神之怒乎?辰自一肩担之。”

    感受到魏长卿言语中的善意,朱辰也不由心生亲近。

    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在二十岁时便走到了尽头,谁知现在竟又迎来了开始。

    朱辰此时的心境,前所未有的洒脱豁达。

    看到朱辰神完气足,刘管家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喜悦,扑到朱辰身前一把将其抱住,未语泪先流。

    “公子,二十年了,您终于醒了,老仆此时便是……,”本想说此时便是死也无憾了,但是却觉得不妥,公子醒了是大喜事,自己怎能说出不吉利的话。

    但激动之下,想说之事太多,竟不知从何说起,万般言语,最终化为泪水,“老仆高兴啊。”

    朱辰在刘管家身上感受到了熟悉的感情,和孤儿院院长爷爷身上的一样,名为亲情。

    轻轻拍着对方的背部,朱辰言语温和,“刘伯,小辰以后不会再让您担心了。”

    闻言,刘管家又是感动又是慌乱,赶紧后退摆手,“公子不可,以后切不可再同老仆自称小辰。”语毕,泪水又是落下,“小姐,若是您还活着该多好,能听一听这一声小辰,该多好。”

    看着因心力消耗过多,而比同龄人老的多的管家。魏长卿也能理解为何对方会想着与师弟同归于尽了。

    师弟啊,你这学艺不精吃的亏,吃的是一点也不亏啊。

    将刘管家的情绪抚平,朱辰这才有机会了解自己所处世界的情况。

    “刘伯,如今是何年何月?”

    “公子,如今是大明崇祯十三年,五月初五,今天正是您二十岁的诞辰。”

    大明崇祯十三年,自己穿越到了明朝啊,朱辰感慨。

    虽然自己攻于理科,但对于崇祯十三年这个时间点所代表的含义,自己还是了解不少的。

    毕竟之后的历史走向令无数国人扼腕叹息。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朝宣告灭亡。

    同年,辫子朝趁机入主中原,开始了长达近三百年的统治。

    而辫子朝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危害,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王朝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时,都是一样的结果,只不过是辫子朝赶到了那个时间点上而已。

    但自己却不敢苟同这个观点。

    直至明末,中国在各个方面,都不弱于西方。彼时的西方,敢做出的举动,也不过是尽可能的派遣传教士,借传教名义,来搜集这个文明古国的各种情报而已。

    但到了辫子朝末期,便是连传教士这个群体,也都可以参与侵华战争,攫取利益了。

    事情发展成这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辫子朝思想上的固步自封。

    从中华上古时期至明末,中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经验养分,何其厚重?

    当西方国家求知若渴的吸收着中国沉淀下来的几千年养分时,辫子朝在干什么?

    在暴殄天物!

    甚至在刻意销毁隐藏!

    想到这里,朱辰不由想到了一个事例。

    明朝武器专家毕懋康曾撰《军器图说》,罗列各种火器、毒弩,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书中云:“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

    可见那时,中国已对火器极为重视。

    然而乾隆年间,该书被禁毁,到了乾隆的孙子道光时期开放书禁,才得以再版出书。

    所以,终其一朝,辫子朝于科技文化等领域,可有进步?

    此外,还有一点让朱辰相信,自己所处的这个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生命力以及创新力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

    原因就是,当西方国家吸收了中国的养分与自身的东西结合后,所形成的西方列强,是以走私贩卖鸦片的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的。

    当以正常的商业方式无法从中国获利时,西方列强选择了鸦片这种“毁灭人种”的方法。

    自此,几门大炮架起,便可打开中国大门,神州即将陆沉。

    幸而,我中华文明有四万万顽强不屈之人民!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举人民之旗帜!

    振中华之复兴!

    我中华文明,我中华民族,我中国人民,强哉!壮哉!美哉!

    还有四年,历史的车轮便要碾入那一段坑洼泥泞的道路。

    自己既在1640年醒来,便不应再让车上的乘客们,忍受那一路的颠簸坎坷!

    望着朱辰身上的气场越来越凌厉,气势如剑般锋利。

    魏长卿暗暗心惊,看来自己之前对此子的评价,还是低了啊。

    回过神来,朱辰看向刘管家,“刘伯,这二十年来您无微不至的照顾,已经让我们成为了一家人,您就是我的亲人。作为我的长辈,您自然可以称我为小辰。另外,喊我时不要再称您,小辰受不起。”

    刘管家张嘴欲言,却被朱辰用眼一瞪。

    此时朱辰身上的凌厉气势还未收敛,刘管家被其一瞪,竟被吓了一跳。

    惊吓过后,刘管家不禁暗暗心喜,我家公子真厉害。

    知晓了现在是何年何月后,朱辰继续询问,“我们现在所处何地?”

    听到朱辰再次发问,一直在旁,因插不上话而急的抓耳挠腮的熊保,赶忙跳出抢答,“公子,我知道。”

    望着熊保如被教书先生提问的童子一般,刘管家和魏长卿都不由得被这年轻护院的敦厚给逗笑。

    “是熊大哥吧,你说。”朱辰也笑着点头示意。

    “可不敢可不敢,公子,我在家排行老二,若您感觉直呼名字显得生疏,叫我熊二就好。”熊保也顾不得回答问题,赶紧挥手拒绝,希望朱辰给自己换个称呼,但心中对于这个刚苏醒的少爷,却是更敬佩了。

    朱辰从善如流,“家中兄弟姐妹几人,可有表字。”

    熊保一一道来,“我上有一兄,名熊壮,今年三十二。我今年二十八。下有一弟,名熊文,今年二十三。再下有一妹,名熊玉,今年十七。公子,我不曾有表字。”

    朱辰看向魏长卿笑道,“道长可否为熊保取一表字?”

    今日得见珠玉,魏长卿心情大好,此时听闻朱辰言语,也兴趣盎然,“吾虽不精于儒学,但公子既有所请,贫道便献丑一言。”

    “熊者,怀巨力而性温和,然遇恶敌,亦能舍命搏杀。”

    “武者,止戈也,有武而不滥杀。在吾看来,以武字喻熊,格外合适。”

    “熊保既然行二,表字便唤为仲武吧。”魏长卿抚须笑道。

    “谢公子与道长赐字!”熊保兴高采烈,熊仲武,咱也是文化人了。

    “仲武,你还没回答问题呢。”朱辰面带笑意的提醒。

    “回公子,此地是休宁县,隶属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居于南直隶最南方,东南接壤浙江,西南接壤江西。”熊保详细的回答了朱辰的问题。

    原来是在江南之地,朱辰心中明悟。

    “朱公子,这些年来,我那师弟却是从我这里讨要了不少强筋健骨,活血增气的丹药,想来都是予你服用了吧。”魏长卿提起了往事。

    见朱辰看向自己,刘管家理直气壮的回答,“公子,都付了钱的。武道长说这些药物可锦上添花,让您的…,让你的体魄更加强壮,能让赤龙龙魂的锻体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

    赤龙龙魂?这又是什么东西?朱辰皱眉。

    见朱辰不解,熊保赶紧把木柜旁的铜镜搬来,目光期许的看着朱辰。

    “这是什么意思?”朱辰忍不住出声询问。

    “公子脱衣便知。”熊保见公子不为所动,有些跃跃欲试,不知公子看到自己后背,会有何反应。

    “公子,露出后背即可,看后你就明白了。”刘管家笑呵呵的解释。

    朱辰闻言宽衣,露出上身。

    镜中的自己身材精壮,肌肉棱角分明,朱辰转过身子扭头看去,一条赤红巨龙仿佛腾飞于背。

    “什么东西!”朱辰、刘管家和熊保齐声惊呼。

    感觉到后背并没有什么异物攀爬,朱辰这才放下心来细细打量,后背的赤龙并不如纹身一般精致,但神形却格外传神,这也是自己乍看之下,猛然一惊的原因。

    “这是何物?”朱辰看向魏长卿。

    “算是一个护身之灵吧。这些年来,赤龙之魂维持着你身体的运转,滋养着你的体魄。龙魂经过二十年的运转消耗,所剩的一丝龙魂被你醒后挤出体内,融进了背部印记。所以原本普通的印记才会像如今这般具有神韵。”魏长卿笑道。

    “原来如此。”刘管家与熊保听后啧啧称奇。

    “朱公子,你初醒与此,若想魂体达到水乳交融之境,不妨随贫道一行。”魏长卿认真的看着朱辰,发出了邀请。

    “既如此,辰愿往之。”朱辰神情肃穆,拱手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