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山木匠1986 » 第四十一章:炫耀

第四十一章:炫耀

    可很快杨建国就发现他并没有跌到地面,而是靠在软软的靠背上。

    这才发现,原来是他轮椅的靠背倾斜了。

    “哈哈,”杨烈和父亲就开个玩笑,谁叫父亲刚才那么“嚣张”干嘛。

    果然把他吓了跳。

    杨烈之前和父亲关系一般,因为性格原因,两人都不太会表达自我,无形中便彼此有了隔阂。

    亲依然还是亲,但亲的不那么干脆和直接。

    如今天这种温和融洽的氛围,以前是断然没有的。

    杨烈有自己的孩子后,逐渐明白父亲与孩子就是两代人,彼此的观念受时代影响,区别很大。

    更多的是要彼此尊重和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融洽快乐的相处,真就像两人是朋友一样。

    不受太多传统礼教的影响。

    “爹,我给你专门做了这个倾斜板,你要是走到哪里觉得累了,就可以扳旁边这个把手,里面我装了几个档,可以放倒不同角度。

    你看可以直接放下来,就像个床一样,完全可以躺着晒太阳。

    也可以稍微放倒一点位置,斜躺着舒服……”

    杨烈耐心教父亲慢慢熟悉轮椅。

    一点都不觉得麻烦。

    就像小时候父亲很耐心扶着他走路一样。

    杨建国不愧是木工出身,很快就明白其中道理,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他又注意到前面的摇把,便指着说:“如果爹没猜错,我只要转动这个,轮椅就会向前走吧?”

    “哈哈,不愧是我爹,就是聪明!“

    这就属于没大没小的玩笑了。

    好在杨建国也不是那种计较的人,他尝试着慢慢转动把手,车子果然缓慢向前移动。

    “啊,还真的动了啊,太神奇了!”

    母亲紧张地跟着轮椅向前,就担心轮椅倒了,丈夫突然瘫倒在地上给摔着。

    但杨烈怎能考虑不到这个点,他之前就反复调试过配重和平衡,已经尽可能地将轮椅能达到的程度做了保证。

    调试后的轮椅,除非遇见大坑或者大坎需要小心过,防止倾倒,其他地方完全可以放心前行。

    他和母亲一左一右护持,父亲摇着轮椅在院子里转了很多圈,已经可以熟练左转右转,速度也已能转的比较快。

    杨烈还是提醒父亲日常使用的时候,尽量不要提升速度,要不万一倾倒比较麻烦。

    父亲点头同意,示意他会小心。

    “好,我要出去转转。”

    父亲试着试着,已不能满足在自家院子里转圈了。

    “出去干嘛?你就在院子里活动活动嘛!“母亲有点担忧。

    “你要是出去到外面,路也不平,万一出点事咋办?”

    “能出啥事,我就是要出去转转,让别人都看看,我儿子本事多大。”

    杨建国这时候却固执起来。

    做轮椅前,他就说做好后会绕着村子转一圈,当时还以为是说着玩,没想到还真要去。

    杨烈能说啥呢。

    只好让母亲跟着父亲,出去转转呗。

    反正父亲在家里憋了这么多天,也是需要出去好好透透气。

    至于他自己,当然是马不停蹄修理淘回来的台锯。

    这些天帮父亲做轮椅,他已经充分感受手动工具的麻烦之处。

    同样的板,如果用台锯可能就是一两分钟,但要用手工锯子慢慢去锯,半个小时都不一定能锯好。

    而且,手工打造东西,越小越容易出精品,大而简单的却比较难。

    若不是他手稳,还真不一定能使好锯子。

    如今有了这个台锯,若是能修好,简直不亚于欧洲发现了蒸汽机。

    将父母送出门外,他迫不及待拿出钳子,螺丝刀,扳手等各种工具,准备好好治治这东西的毛病。

    他相信他能处理好。

    后世用到的很多大型机械他都能修理,这点玩意肯定不在话下。

    “建国叔,你出来逛啊~”

    “哎,出来逛逛。”

    “你的腿咋样了啊?”

    “好一些了,大夫说要慢慢恢复。”

    “那就好……咦,你这个轮椅车哪买的啊,真阔气,肯定不少钱吧?”

    “呵呵,不是买的,是自己打的。”

    “真不知道你还会打这种东西啊,这可比你打的架子车强多了。

    哎呀你看,这个轮椅车还能摇着走呢,我还没见过这种车。”

    “实话告诉你吧,实际上这玩意是我儿子打的,我现在这个样子,还怎么打车呢?”

    “这倒也是……

    不对啊,你儿子啥时候会做木工的,他不是想着考大学嘛,不考了啊?”

    “我儿子准备继承我们家传手艺,以后要做个比我强的木匠。”

    “这能行吗,我听人家说,学手艺要从小学起,他都这个岁数了,还能学会?”

    “谁说他现在才学,他之前很早就学会了,只是一直没做东西,你看看现在不是做出了吗?”

    “那还真是强的不得了。”

    “行啦,我去转了,你忙。”

    “你小心点啊~”

    “建国叔,你咋出来,好久没看到你了,听说你腿……你这个轮椅阔气啊!”

    “建国达达(也是叔叔的意思),你这个轮椅……”

    一路上,杨建国不厌其烦和每个问他的人都宣传遍儿子的牛逼之处。

    大家当面都是半信半疑。

    杨建国也不在意,他觉得儿子要做木匠,就需要从村里的人气开始培养。

    一个木匠每年打造的东西是有限的,如果能将村里大多数活计揽下来,就完全够吃饱肚子。

    他就是这样做的。

    村里人之所以都认识,就是因为他是个好木匠。

    几乎大半个村子的人都用过他打的东西。

    更甚至,很多人要个小玩意,例如小板凳这种,他会直接赠送。

    即使在其他地方买的家具或者农具,如果需要小修,杨建国也会随手帮忙,几乎都不要钱。

    所以他虽然是个木匠,在大家心中却是很有地位。

    若是之前腿没有出问题,人们还更热情呢,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有些人不怎么愿意理睬他了。

    经过三队和二队的转弯处,一个年约半百的老人和两个年轻人站在门口树下,看到杨建国过来,对身边的徒弟说:

    “看看,这不就是报应嘛,他杨建国恨不得将村里村外的生意全部包揽完,报应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