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蓝色纹明 » 第3章 彰德府与哈尔滨

第3章 彰德府与哈尔滨

    铁柱5岁那年,根生二十八岁,老娘也得病死了。草民的岁月,跟野草一样的,没人在意。

    春去秋来,一晃八年过去了,铁柱九岁了,原根生靠着自己的脚板儿和肩膀不知道往来了东岗村和邻近的村子和彰德府之间多少次。扁担压弯了原来挺拔的身材,太阳晒糙了皮肤,从精壮小伙已经变成了一个麻木憨厚中带着小生意人特有的伶俐劲儿的中年人,只是身边多了一头毛驴跟着他一起翻山走货。

    铁柱也九岁了,跟着老爹去了一次彰德府,青石铺的道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青砖商铺,沿街叫卖的小贩和商家卖力地向来来往往的行人叫卖着各种吃食。油炸的麻食,入口即化的豆腐脑,麻花油条,街上涂脂抹粉的大户人家的丫鬟夫人。让小铁柱看花了眼,闹着让老爹每次去彰德府都带上他。

    这么些年过去了,根生小有积蓄,盘算下来也攒了二十两银子。藏在床底下,根生在床底下挖了个小坑,盖上木板,再盖上土用木锤子夯实,看起来跟屋里夯土的一样,每隔一段时间,根生每攒够一两银子就埋起来。

    靠着走街串巷当货郎,王氏在家操持家务,农忙的时候两口子一起下地干活儿。日子倒是过得不算艰难。

    人呐,眼睛里的东西看多了,就回不去没见过之前的日子了,彰德府的繁华让根生动了搬家的心思。一是他不想儿子继续村民那样野草一样的生活,二是他这一脉人丁稀薄,在村里没有啥实力,时不时还得忍气吞声息事宁人。跟王氏拖拖拉拉商量了一年,两人定下心思,换一种活法儿,搬去彰德府。

    根生趁着这次去彰德府上货之前,去了隔壁六婶子家里,放下了手上拎着的一大包油炸的吃食,问刘婶能不能帮忙照顾铁柱几天,自己想让自家媳妇儿也去城里看看,顺便问下刘婶子有啥要带的东西没有。

    六婶自然一口答应,让铁柱在自己家和儿子凑合睡一个炕,还说每天会去根生家喂那几只老母鸡和家里的一条黄狗。

    根生两口来到了彰德府西,去了根生这么些年一直去的小客栈,名头挺大,叫四海客栈,其实就是个五六间屋子的小客栈。

    夫妻二人安顿下来。趁着掌柜得空,根生跟赵有财说了自己的心思,并许了不会让赵有财白忙,事后自有谢礼。

    根生和这赵有财,也算老相识了。

    赵有财是个中年汉子,四十出头,身材不高但是脸盘很大,外号赵大头,此人是个地头蛇,生意不大倒也很有眼力见,见面自带八分熟,所以各路人等也都相熟,消息比较灵通,人也勉强算得上实诚。在彰德府也算有点名头。

    赵大头叫来一个年轻的伙计,带了根生两口儿去看了彰德府西居民区的一间二进的小院,伙计大概十七八岁,嘴皮子很利索,他指着巷子里阴面的一处小院儿,赔着笑道:“老哥,这是掌柜的去年收下来的,家具简单但也算齐活,掌柜的嘱咐俺,说大家都是多年的熟人,原掌柜你买的话十两银子就够。”

    小院儿不大,只有两间,虽有些破败,虽有些破败,但收拾得还算干净。根生和王氏里里外外看一遍,然后对视一眼,根生对伙计说:“行,我这就回去跟掌柜的商量。”

    事实上,对于此时彰德府的房价,原根生也是了解一些的。像这样的小宅院,还是阴面,最多也就值个七八两银子。掌柜的要十两,这绝对算是杀熟了。回到客栈,根生破费要了一桌酒菜,请赵有财一起吃饭,推杯换盏,你来我往以后,两人定下以八两银子成交。

    事情一时办不完,索性多住两天,隔天赵大头带来了地契。根生不识字,自去请了街头代写书信的中人,听完了中人读的地契,根生才强忍着内心的波澜地签字画押。

    买卖两方都还算满意,赵有财还请根生吃晌午饭,根生哪还有这心思,根生向赵有财借了独轮车,退了客房就回到了自家城南的小院里。

    有了自己的家,氛围自然就不一样,王氏自然也是开心,脸上挂着忍不住的笑意,里里外外地收拾起来,根生推着独轮车去了主街采买了粮食蔬菜、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柴火被褥这些家伙什儿,还买了些做好的吃食。

    忙到天黑,两口子总算收拾妥当,坐在自己家的正屋里,根生把吃食一样一样拿出来,蒸饼(馒头)、油饼、烧鸡,王氏还破天荒地出去给根生打了二两黄酒,两口子边吃边聊。

    “孩子他娘,咱们在彰德府也有了自己的家了。”

    “他爹,这么多年可是苦了你了。”

    “也不苦,比咱们苦的多了去了。”

    “说的也是。”

    乔迁之喜夫妻俩自然兴致很高,晚上还尽兴了恩爱了一番。

    隔日回到村里,根生也不想声张,就跟刘叔刘婶两口子说了这事儿,自家以后就搬去彰德府做货郎了,以后还会时常到村里来。

    村里有什么事儿,传的都特别快,没两天大家就都知道了,络绎不绝登门道喜,根生自然也一一招呼回礼。

    根生和王氏商量过后,自家的屋子就先留着,几只老母鸡和毛驴都带去城里,自家的田地有地契,也不着急卖。但也不能抛荒不管,荒久了就被邻里给占了,打官司也伤和气。

    刘叔家和根生家关系不错,刘叔为人沉默寡言,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响屁来,忠厚老实,刘婶也算识大体。刘叔家儿子多,有三个儿子,刘大,刘二,刘三儿,地不够种。

    于是根生就跟刘叔一家商量好,自家的十亩地交给刘叔家租种,收成的二成归根生家。

    事情都安排妥当以后,根生隔天一早就出门了,毛驴背上两边两个箩筐,装着杂七杂八的东西,根生用扁担还挑着两个箩筐,几只母鸡被绑了腿窝在一个箩筐里咯咯叫。

    邻里们混杂成羡慕、妒忌的复杂心情,看着根生两口带着铁柱出了村口,家里的黄狗摇着尾巴跟在铁柱后面跑。

    一家人到了彰德府安顿好以后,根生继续做着自己货郎的生意,并且和王氏商量着在彰德府盘个铺面做生意。

    三个月后,两口子瞅准机会盘下了邻近主街的一个铺面准备做面馆。铺子面积很小后面带个小院儿,面里只够挤挤挨挨摆下六张长方桌,主家开价十六两银子,根生软磨硬泡主家也不松口,最后被根生磨得受不了改口十五两。

    根生盘点了所有的积蓄还不够,根生只好厚着脸皮找赵有财借五两银子,赵大头倒也利索答应了下来,两家约好,借期一年,利息二成。

    备注:明代一两白银等于十钱银子等于百分银子等于一千文铜钱。

    。。。。。

    冰城哈尔滨,夜幕渐渐垂落,城市的立交桥上车水马龙,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不经意之间,路灯们不约而同地亮了起来,在明黄色的灯光下,整个城市也露出了温柔的一面,变成了暖暖的颜色,带点黄又有点儿金属光泽。

    夜色已经笼罩大地,人们结束了忙碌的一天,不分男女老幼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出来,行色匆匆地流向自己的家里、电影院、超市。

    这座北国之城夏日的夜晚是美丽的,无数的灯火组正了一个个美丽的线条和图案,城市的夜晚和白天一样喧嚣。川流不息的车辆,如同流水一般随着道路四处流淌,有时,堵车了,喇叭声、叫喊声、叫骂声混合在一起的声音震耳欲聋。

    有的人一边散步,一边和同伴谈笑风生;人们在广场上跳着广场舞,小孩们最开心了,因为这个时候,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了。小孩们一起在巨大的操场上打打闹闹,跑来跑去。

    在一栋栋的居民楼里,炒菜下锅受的“滋啦”的声,飘散在楼道里的饭菜的香味,左邻右舍吵架的声音声声入耳。

    “倩倩,作业写完了吗?饭做好了,先过来吃饭。”

    “妈,我马上来。”

    随着桌椅挪动的响声,一个绑着马尾辫穿着小白裙,冰雕玉琢似的小姑娘像小鹿一样弹出了自己的房间,挨着妈妈坐在了饭桌上。

    “倩倩,今天是你8岁的生日,妈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几个菜,来,先吹生日蜡烛。”

    “扑”,小女孩鼓着嘴唇,吹灭了小心心形状蛋糕上的八根蜡烛。

    “亲爱的宝贝,祝你生日快乐,我们一起唱祝你生日快乐。”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来,宝贝,吃饭。”

    窗外,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