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农家崛起 » 第十七章 捕鱼

第十七章 捕鱼

    安康光饼是AK市的传统食品,是直径约8厘米的圆饼,中间有小孔。光饼皮橙黄发亮,饼心松软如棉,略带咸味。

    王瑜前世的时候安康也有这种特色小吃,是戚家军抗倭时的军粮之一,因此又称为戚公饼。

    王瑜不清楚这平行世界的安康光饼是否也跟戚家军有关,原主并没有这方面的记忆——当然极大可能纯碎是原主孤陋寡闻。

    光饼一张两毛钱,买一块钱还赠送两张,总共七张。

    王大山嘴里咬了一张光饼,将袋子打开递到王瑜面前。

    王瑜拿了两张,将一张递给吴颜玉。

    “帮我吃一张,我吃不下,要是带回家我爸会骂我。”

    吴颜玉没说什么,接过光饼。

    原主也经常这么做。

    回家有一段路是下坡,比来时花费时间少了一些。王瑜四人只花费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高上村高下村的公路。

    吴大清回高下村,王瑜叫住了要回高上村的吴颜玉。

    “下周带一坛咸菜去学校呀,不用炒。到时候拿到我们班主任的宿舍炒。”王瑜说道。

    “好。”吴颜玉点头。

    “还可以这样啊?那我们岂不是连周三周四周五都不用买菜了?可以省下一笔钱呢。”王大山大喜道,“哈哈,吴颜玉、小瑜,这事别告诉家里人啊,不然生活费会减少。我们就说是送给老师同学的。”

    “嗯。”

    王瑜两人与吴颜玉分开,继续朝着天际村走去。

    王大山将两张光饼塞进书包中,将袋子递给王瑜,袋子中还剩下两张光饼。

    王瑜接过。

    “小瑜,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带一些其它的菜去学校呀,到时候也借用你班主任的厨房。”王大山问道。

    “没问题呀,只要你拿得动。”

    “嘿,包在我身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说的就是我。”王大山拍着胸脯说道。

    还挺自豪的。

    “奶奶,我回来了。”回到天际村院子外,王瑜用方言喊道。

    郑奶奶踮着脚从屋里出来,笑得脸上皱纹都挤到一起:“回来啦,肚子饿了吧,锅里有你最喜欢吃的土豆饼。”

    旺财冲着王瑜吠了几声。

    “这畜生越来越呆了。”郑奶奶骂着赶走了旺财。

    王瑜一边吃着香喷喷的土豆饼,一边问道:“奶奶,我爸妈呢?”

    “去清水湾采茶还没回来呢。你爸让你回来去浇下柳树坡的菜地,吃完土豆饼再去。”郑奶奶说道。

    “好。”

    王瑜去柳树坡浇完菜地,回来天色已全黑。王荣贵和姚大玉也刚回家。

    “妈,明天去哪里采茶?”王瑜问道。

    “其它地方采完了,溪边的茶叶剩下三垄,明天你去采。我和你爸就不去了,我们要收割稻谷。”姚大玉说道。

    “好的。”

    王荣贵看到光饼,问道:“你买的?”

    “大山送的。”

    吃过晚饭,王瑜来到同村的陈友家。

    陈友是个竹匠,农闲时会做一些竹箩竹筐之类的售卖。当然,生意不是很好,单靠这个无法养家糊口。

    陈友今年五十三岁,长得黝黑瘦小。王瑜来时他正坐在自家院子里乘凉。

    “小瑜来了,晚饭吃了没?”陈友热情的问道。因为王瑜经常帮他读信写信。

    “吃了。陈叔,有信吗?”王瑜问道。

    “还没。秀儿都快两个月没寄信回来了。小瑜,你说邮递员会不会把信给弄丢了?”

    “这应该不会。陈叔,我想让你帮我做件竹具。”

    “要做什么你尽管说。”

    “鱼篓。”

    “鱼篓?我没听过也没见过,要怎么做?”陈友为难的说道。

    王瑜知道这不是陈友在推脱,因为原主的记忆中确实没有任何与关于鱼篓相关的。可见鱼篓在大坑乡都不常见。

    不过鱼篓的样式很简单,王瑜比划了一阵子,陈友就明白了。

    “得,我知道了,现在就做。”陈友马上动手,院子中就有已经削好的竹条,可以直接编织。

    “小瑜,你要这鱼篓做什么?”

    “捕鱼。”

    “捕鱼?这东西能捕鱼吗?”

    “应该能的吧。”王瑜也不确定了,前世他只是在视频中刷过。天际村距离小溪并不是很远,小溪中有各类溪鱼,却没发展出任何类似鱼篓的捕鱼工具。

    不过邻村倒是有个人经常用捕鱼网捕鱼,这大概就是村民们认为的正确捕鱼方式。

    陈友的手艺不错,只花了三个小时就编制出鱼篓。

    鱼篓上尖下宽,这是防止鱼进去之后跑出来。

    王瑜谢过陈友,拿着鱼篓回家。

    次日一早,王瑜就带着鱼篓和装茶叶的竹篓前往溪边。

    来到溪边,王瑜找了个水流平缓的地段,将鱼篓沉入溪中,固定好绳子。

    鱼篓中放了一些死虫当诱饵。

    放置好鱼篓,王瑜来到自家的茶山采茶。

    三垄茶叶并不是很多,到上午十一点左右,王瑜就已经采完了。

    他来到溪边,捞起鱼篓。

    里面居然有不少鱼,都不大,最大的一条大概三两重。

    有石斑鱼、有鲫鱼、有罗非鱼。

    王瑜数了一下,总共十三条,加起来大概有两斤左右。

    他将这些鱼货装进桶中,又重新放饵,将鱼篓沉入溪中。

    王瑜将水桶套上编织袋,一头编织袋一头竹篓,挑着担子脚步轻快的回家。

    这周终于可以改善伙食了。

    虽然米饭从一盒变成了两盒,但配菜只是素菜,营养明显是不够的。晕菜没钱买,王瑜只能自己想办法了。相比较其他肉类,鱼肉是比较容易得到的。

    下午,王瑜将茶叶挑到百家村去卖,回家时碰上吴颜玉也挑着茶叶去卖。

    晚上,王荣贵姚大玉回家,见到养在水桶里的溪鱼,极为惊讶。

    “这鱼哪来的?”王荣贵问道。

    “我捕的。”

    “用你昨晚的那个什么鱼篓?”

    “嗯。”

    “那东西还真能捕鱼啊?”王荣贵脸上露出喜色,浑然忘了昨晚王瑜将鱼篓拿回家他还训斥王瑜不该去麻烦陈友呢,“这个得有两斤了吧?吃了饭让你妈将鱼给杀了制成鱼干。”

    这是王瑜家处理鱼的方式,平常是不舍得吃的,制成鱼干,逢年过节或者等有客人来的时候才吃。

    不止是鱼,其它好东西也都是这样。

    “爸,这鱼我要拿去送给老师。”王瑜说道。

    王荣贵皱眉,说道:“还要给老师送礼物?这是鱼,多可惜。”

    “大弟要拿去送给老师就拿去送给老师。不是已经有鱼篓了嘛,回头让大弟教你怎么捕,你自己去捕不就得了?”姚大玉说道。

    王荣贵眉头舒展开来,但还是嘀咕着也可以送其它东西给老师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