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两个男人的大学往事 » 第14章 上课点名的乐趣

第14章 上课点名的乐趣

    客厅里,两台吊扇正以最大功率吹动着。

    也不知谁在客厅里系了根长绳,上面挂着床单被套,看起来还湿乎乎的,看来这人是想利用风扇吹干。

    冷飕飕的凉意袭卷全身,唐鸿双手环抱在胸前,心想:这他妈谁想出的馊主意,难不成尿床了?

    唐鸿疑惑地问宋元,原来是梁小宝的女网友明天下午要过来了。

    好像是从广东大老远过来与梁小宝相会。

    安顿的住处即是周心禾的寝室,但床单被褥需要梁小宝自己提供。

    梁小宝这才想起他那扔在床底下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的一堆脏衣服。

    从早上泡到刚刚才弄出来,拿水冲了一冲,这样明天下午干不了,他便想着用风扇吹干。

    见唐鸿问,梁小宝对他皮笑肉不笑地乐呵,似乎在炫耀自己的杰作。

    唐鸿懒得搭理他,心想:不知道是哪个瞎了眼的姑娘。

    第二天下午,梁小宝眉开眼笑地携着女网友进了二零四宿舍。

    这姑娘不但没有瞎了眼,还有一双很好看的眼睛,长相配梁小宝是绰绰有余。

    关键是这两人从一进寝室,就紧紧地黏糊在一起,仿佛是那万能胶也是不能比拟的防水、防火、隔音。

    这两人就在唐鸿的对面床铺,呢喃私语,缠缠绵绵,言不尽相思之苦,道不完相见之欢。

    对二零四宿舍众人而言,白天倒是好说,眼不见为净,大家各找一处,为两人创造空间。

    到了晚上,犯了难,瞅着两人的意思,根本没有分开的打算。

    见此状,众人一合计,宋元先行进屋,咳嗽几声,佯装收拾东西。

    对宋元的举动,那两人视而不见。

    接后,宫七、季文略、曹德才、钱守道一一试探均不奏效。

    等到唐鸿回来,这群杵在客厅的室友,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小宝,晚上怎么安排?”唐鸿很直接地问梁小宝,他不像先前的那些人一样,只有肢体动作,没有语言。

    “啊……”梁小宝仿佛突然从梦中惊醒。

    坐在身旁的女孩似乎也意识到,小声说:“挺晚了,我是不是该过去了?”

    唐鸿心想:你话是这么说,却不见你有走的动作。

    于是他开玩笑地说:“来一趟也不容易,你们两个多聊聊吧。要不,小宝,晚上大家也不妨碍你,你请网吧通宵吧!”

    “好耶。谢谢啊!改日给你们钱哦。”

    唐鸿恨不得狠狠拧一下自己大腿,他微笑着把房门掩上。

    不用跟大家说,都听着呢,众人均想:看来还得自己掏钱。

    去就去吧,季文略吼了一嗓子,去通宵打游戏嘞。

    宫七去甲室把汪絮也拉上,呼天喊地,一群人涌着去了网吧。

    次日众人哈欠连天,睡眼朦胧地回到宿舍。

    宫七看到自己床铺边挂着洗过未干的女生内衣、文胸,顿时火上心头。拿起就扔到还在美美睡着的梁小宝脸上。

    上午的课,寝室里只有江晓、宫七、季文略三人去,其他人补觉。

    这课无趣的紧,班上近乎有一半人不去上。

    季文略作为班长,形象要的,必须去。

    唐鸿是不管什么课,只要还能走得动路,必去不可。

    宫七实在是不想待在寝室,看到梁小宝,他就感到一阵恶心。

    之所以这课出勤的人不多,而且众人敢不去上课,主要是讲课的老师缘故。

    唐鸿私下里给这老师起了个绰号:假大师。

    假大师上课开始后,前十来分钟用来带领大家翻翻书,完全照本宣读完毕,余下的时间,便是吐沫横飞,大发牢骚之言。

    他能从美伊战争一直调侃到当下时事,信手拈来,滔滔不绝,每每一事结尾,再加上自己几句独到的见解,令众人啼笑皆非。

    其话外之音诸多影射学校事宜,鸣处境不公之忿,发待遇不平之怒。

    对唐鸿众人而言,假大师最大的优点:上课从不点名!

    开学伊始,假大师当着全班的同学说:“我这门课是今年新上的,要来欢迎,不来也不勉强,至于点名的事在我这里不是事。大学之道,贵在自学!”

    这点不同学校里的其他科目。

    大都老师为了出勤率,或是本着为学生着想,每堂课前总会拿着花名册点名到课人数。

    少则五分钟时间,多则一刻钟时间。因而有时课堂人数齐全的情况,倒不是因为这课有多么精彩,而是因为来人留名,不至于因此被老师在期末的时候扣掉考勤分,搞不好重修的下场。

    对于老师课前的点名套路,时间久了,大家也掌握了应对策略。

    前一刻钟留在教室里,等点完名后,趁老师不留意功夫,再从后门开溜。

    不过,精英的老师们也不是省油的灯。

    发现几次这种情况后,采取了相应的对付策略,在下课前一刻钟时,又复点名。

    这样一来,课堂时间有一半花在了点名上面。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师生间这种点名游戏,玩得花样百出,乐此不疲。

    乃至于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感慨地说:“一日不点名,心里总感觉痒痒的。”

    而假大师上课不点名的这一亮点,使得师生间相处甚是融洽。

    也从没发生过有学生去教导处匿名举报假大师的情况,假大师也不会给从不光顾的学生穿小鞋的情况。

    这样一来,假大师的课反而成为最为轻松的课。

    用假大师的话说:大家都在江湖中飘,你飘你的,我飘我的,各得其乐,不要无事起风,搞得大家都不好飘。

    他这样说的时候,自己反倒先乐出声来,那鸭舌帽下宽额厚实的脸上显得极为和善。

    愉快地度过假大师的课,众人转场到了最为枯燥的“金工原理”课,这也是唐鸿最为头疼的课。

    上课开始,照旧点名。

    唐鸿按宋元的嘱托,点名到宋元时,放低嗓门应了声:“到。”

    女老师似乎没察觉到,继续一板一眼地点名。

    待到点到学号为三十八时,无人应声。

    她停顿了一下,抬头望了一眼堂下,拿手指把眼镜轻轻往鼻梁上推了推,又喊了一声:“三八!”

    “没来。”一位男生大声回答道。

    堂下一片哄笑,那女老师感觉莫名其妙,茫然环顾众人。

    “来了。”另外一位男生无奈地应道。

    “咳,来了,怎么都不吱一声?”那女老师不解地问道。

    “吴老师,你能不能以后点名时喊三十八,不要说三八啊?”男生涨红着脸说,看来他是忍了很久。

    “哦,我就这么一路叫的啊,三六,三七,然后三八嘛!”

    堂下又是一阵哄笑,吴老师这才意识到不妥,也随着众人笑起。

    见吴老师尴尬地笑,唐鸿突然感觉她挺可爱的。

    并不像汪絮形容的那样:嘴大唇厚,龅牙突齿,脸如烧饼,身似水桶。

    吴老师挥手示意众人止笑,柔和地说:“这孩子,就因为这个啊。行了,下回就三十八吧。“

    她顿了顿,眼神扫过,那说没来的男生慌忙低下头。

    “你是叫严新声吧,你起什么哄!我记得你原先是学习委员啊,怎么现在不干了?”

    问得那叫严新声的男生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

    原来上学期的考试成绩公布后,严新声有两门课不及格,这当中还包括一门专业课。

    教专业课的老教授与季文略谈及此事,非常不满,意思这人专业课都不及格,怎能担负学习委员一职!

    季文略到不好意思跟老教授说实话,上学期刚入学,哪能知道谁当职合适?

    况且严新声毛遂自荐,又有同寝室一帮人拉票。

    事后才知道,严新声请寝室一帮人吃茶叶蛋。

    这选班委都成赶集吆喝卖鸡蛋了,季文略心下也是恼火,当即表态,马上开班会重选。

    他找许静云合计,不如两班合一,选出一个代表即可。

    最佳人选当然是二班的现任学习委员沈初晴。

    后来事态发展,季文略始料不及。

    为选出统一的学习委员,共计开了三次班会。

    虽然严新声板上钉钉被撤下了,但吆喝卖鸡蛋一幕又重新上演。

    二零四宿舍一干人等只是坐视不理,无人对此职感兴趣。

    争得不可开交的是二零六与三零一宿舍,倒不是谁争得这个委员有多大好处,而是由一开始的吆喝卖鸡蛋演变成以宿舍为阵营的对垒战。

    这时女生只得持观望态度。

    前两次班会开得火药味浓烈,季文略着急,心想:这么闹下去,保不准自己这班长职位也要重选。

    他找唐鸿、宫七商议,拉票方案如下:二零四宿舍两不相帮,另行支持女生沈初晴;争取二零五宿舍,分解三零一宿舍。

    唐鸿答应请二零五宿舍的田海、雷芾打游戏。

    而谢正本就向着女生,更何况许静云跟他走得挺近。这三人在二零五宿舍是一呼众应。

    对三零一宿舍的周象坤,江晓与其是棋友,甚为熟悉。

    而许辉与包一飞招呼一声即可。

    肖伟被宫七几声“肖部长”恭维的话,立场摇摆不定,表面上应承了宫七,私下里的打算到时看风向,也不得罪人。

    二零六宿舍的宇文来,关贺山属于独来独往型,对这事嗤之以鼻,冷眼旁观。

    这两人虽孤僻乖戾,却与汪絮脾气十分合得来。

    汪絮打定主意投女生票,他们自然相帮。

    第三次班会,态势一边倒。

    原先争论不下的双方,本着宁可他人,不愿对手的斗气心态,结果是沈初晴全票当选。

    事后,众人仿佛又回到平常心态,这人说:“不选她还选谁?”

    那人说:“非她莫属,选其他人我肯定不服。”

    ……

    吴老师见严新声识趣认错,便不再追究。

    点完名后,依旧一丝不苟地讲起课来。

    她看起来估摸也就三十出头的年纪,唐鸿却感觉她知识渊博,厚积薄发,犹如静水深潭般,不可触底。

    除却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她时常会注释引申,糅合捏细,令学生触类旁通,连贯相容。

    虽然有时说的语速过快,偶尔前后颠倒,并不影响在唐鸿心中好老师的形象。

    像她这样恨不得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倾其所有传给学生的老师,真是难得一见。

    放了课,几位同学围着吴老师。

    唐鸿也本想就几个模棱两可的细节请教吴老师,见此状,索性先记下,待日后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