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唐风云三百年 »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就在瓦岗军与王世充在洛阳决战的几乎同时,北部边境的刘武周联合突厥南攻太原,给初创的李唐王朝造成极大威胁。

    刘武周,河北省交河县人。青年时骁勇善射,喜欢交友,曾经跟随隋炀帝进攻高丽,立下战功。隋末群雄竞起,他也起兵反隋,占据塞北。

    公元619年三月,名将宋金刚建议刘武周攻取太原,南向以争天下。刘武周立即联合突厥,率兵南侵并州,兵锋甚盛。唐车骑将军张达率兵抵御,全军覆没。刘武周袭破榆次,攻陷平遥,占领介州。

    李渊派遣李仲文为行营总管,与姜宝谊率兵抵达并州,被刘武周的部将黄子英击败于雀鼠谷。李渊又派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督军抗击刘武周。裴寂与宋金刚激战于索原度,唐军全军溃败,裴寂只身逃回。

    刘武周势如破竹,进逼太原;唐齐王李元吉非常恐惧,主动撤离,太原陷落。宋金刚继续南下,攻陷晋州,进逼绛州,占据龙门,攻占浍州。夏县吕崇茂看刘武周势大,主动归附,与刘武周遥相呼应。隋朝旧将王行本据蒲坂,与宋金刚联合。山西大部陷落,尽归刘武周所有。只有黄河东岸晋西南一地还在顽强抵抗。关中震动,李渊打算放弃黄河以东地区,谨守关西。

    唐王朝一下子陷入了两难选择的境地,一方面想趁洛阳战乱直驱洛阳,经略山东,另一方面太原是肘腋之患,不除不行。从战略利益上讲,洛阳要远远大于太原,因为控制洛阳就控制了中原,趁瓦岗与王世充激战后两败俱伤时如不进取,河北窦建德可能奔袭洛阳。

    当时多数人主张进兵洛阳,因为洛阳的诱惑太大了,两京连为一体,天下大势已定。

    秦王李世民却不同意,他认为太原是大唐革命的摇篮,群众基础好,政治意义重大,并且黄河以东地区富饶,是长安的经济命脉。刘武周虽然暂时占据,但太原人心向大唐,如果我军猛烈反击,收复太原,百姓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他自请率兵三万,迎击刘武周。

    公元619年冬,李世民乘坚冰渡过黄河,驻扎在柏壁。之所以选择柏壁,是因为柏壁依托峨眉岭,易守难攻。它与新绛隔汾水相望,互为犄角,一起控扼汾水。

    双方就在柏壁相持对峙,拼起了消耗。谁能破坏敌人的补给线,谁就能占据主动!

    刘武周的补给线,是沿着汾水南下,他未能控制住吕梁山占领汾阳,唐军随时可以侧击他的补给线。

    唐军也非常危险,唐军的补给,是从永丰仓,沿黄河,从龙门过黄河,抵达柏壁前线。但唐军没有攻占蒲坂,蒲坂的隋军响应刘武周,给唐军造成很大威胁。

    相持阶段,唐军的政治优势开始发挥出来。百姓听说李世民率军前来,无不带着粮食前来归顺,军粮因此充足。李世民坚壁不战,宋金刚日益衰落。

    柏壁相持,唐永安王李孝基攻打夏县吕崇茂,吕崇茂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派尉迟恭、寻相前往救援,大败唐军。李世民派殷开山、秦叔宝等人在美良川截击,大败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寻相又秘密前往蒲反援救王行本,李世民亲率三千步骑截击,又大败尉迟敬德。

    唐军连胜,诸将都请求与宋金刚决战,李世民却认为宋金刚孤军深入,麾下无数精兵猛将,刘武周占据太原,依仗宋金刚为屏障。宋金刚的军队靠掠夺补充军需,利于速战。我军坚壁清野,养精蓄锐,先挫他的锐气,再拖垮他。我再分兵攻汾州、隰州,骚扰他的要害之地,他们自然支撑不住。

    公元620年正月,王行本投降。三月,唐将张德政占领张难堡,切断了汾水东侧的宋金刚军粮道。四月宋金刚终因粮秣断绝,被迫向北撤退。李世民立即率军追击,大败其军。

    唐军乘胜追击,一昼夜奔袭二百多里,打了几十仗,非常疲惫。总管刘弘基认为穷寇勿迫,再进军就会很危险。李世民不这么认为,如果轻易放走敌人,敌人有了喘息之机,再彻底消灭他就难了。

    于是亲自纵马追击,将士们紧紧跟随,终于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一场激战,唐军消灭了几万人。

    介休城下,最后的决战终于来临。宋金刚还有两万精锐,出介休西门,背城列阵,南北长七里。唐总管李世出战不利,稍稍退却,宋金刚乘机反扑,李世民率领精骑从宋金刚背后袭击,宋金刚大败。唐军歼敌三千,宋金刚纵马奔逃,李世民穷追不舍。来到张难堡。唐总管樊伯通、张德政已经占据堡垒,李世民进入堡内。

    尉迟敬德收拾残部坚守介休,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是忠义之士,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劝降。尉迟敬德对李世民非常仰慕于是以介休、永安二县降唐。从此,尉迟敬德成了李世民的重要将领,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七。

    名将宋金刚是刘武周的肝胆,宋金刚战败,刘武周肝胆俱裂。

    他放弃并州逃入突厥。宋金刚收拾残部,准备再战,但军心涣散,都不肯再打。宋金刚也逃往突厥。

    突厥原本就不是真心支持刘武周,它只不过是想通过关中内乱捞取好处罢了,现在刘武周宋金刚只身逃回,突厥自然不会为了一个无用的刘武周得罪唐朝,于是宋金刚刘武周相继被杀。

    柏壁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从双方统帅来说,李世民和宋金刚都是著名的军事家,他们对战场态势的判断都是正确的,攻击对方的方法基本相似,都是干扰对方的后勤补给,威胁对方的交通线,断其粮道。但兵民是胜利之本,唐军的政治优势在此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初创的李唐王朝懂得拥军爱民,军民鱼水情深。关键时刻,河东人民的支援让李世民度过了难关,反观宋金刚粮尽只能被迫撤军。破敌之后,李世民的穷追猛打显示了这位年轻统帅的独到之处,不避艰险务求全歼顽敌,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完全彻底干净地消灭敌人。

    关中北方的威胁消除了,李世民的目光开始盯住洛阳,李唐王朝要冲出关去,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