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帝国之雄风再起 » 第二章 多种养殖

第二章 多种养殖

    日子又过去十来天,时间转眼过去,天气渐热!这一日,徐帆把老帐房请了来,这老帐房吴伯,苏州人氏,当年还是自家爷爷时请来的,后来与爷爷处成兄弟也就不走了,虽不是家人,却已是家人。此次父母的丧事就是老帐房一手办下。吴伯最近亦担心这如自家孙辈的小徐帆,虽是年幼,但说话做事与之前愚钝完全不同,似个小大人似的。今日亦不知自家小主人喊自己过来如何。

    等到吴伯过来,小徐帆亦起身作礼似小大人状请吴伯落座。

    “吴伯,我准备请你帮我到附近镇子上请一个木匠,然后再雇请人到海边拾文蛤”。又有如购砖买煤割柴建烘房的事项安排下去……

    听得徐帆再让自己去扬州城找牙行雇请做四五个杂货掌柜,吴伯不禁把眼睛睁得大大!

    “小东家,难道是想请人开铺卖海贝?”

    “这海产天热不禁放,一天不吃就会坏,臭!”

    “只能腌制或烘成鱼干,扇贝干!”

    “这干货南北到处都有,估计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银两也不足以请这么多的掌柜和租赁商铺,更不要说铺货了。”

    听着吴伯的疑问,看着吴伯心急的脸,小徐帆知道这是担心自己年幼不晓事,胡乱把自家的家底给败了。这自然,也必须让吴伯放心,才能便于下一步行事,毕竟现在银两名义上是自己的,但保管者却是吴伯。

    “吴伯,我只晓你一人知道,其实那天我昏过去后,见到了白胡子爷爷,他说是我家祖辈,得神人授得秘法传我,以便于我发家救民,我最近准备一试,如果能成,则这些人,物都是必须的。”

    此时,明人对怪乱力神是十分的相信,非常的相信,民间走阴间,扶乱什么的都是常事。包括明神宗都是服丹炼气,自然托梦之说很是正常。民间话本故事里常有某人入深山遇神仙,某人考试不第,夜宿荒庙得神人相助,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而如果你告诉别人,你不相信鬼神,那才是认为你失心风了,没有神仙,没有鬼怪,那哪来的地府和祖先保佑呢?

    说不得马上就要请和尚道士过来作法拿了你!

    听得有先人传授秘法,吴伯自是半信半疑,便耐着性子坐船去邻近的村镇请得木匠,按徐帆所绘却是风车一架,中间的齿轮转轴由木工做出模子,再请镇上铁匠依葫芦画瓢,前后全力赶工也花了半月有余!只是吴伯与木工都看不懂这风车是干什么的。而烘房只要有砖,建上一个小型的却是不费力,村里闲人不少,一听小东家要建个烘房,七手八脚三数日就建了起来,然后徐帆又让吴伯到镇上南北货买了干货香菇,又买了十数只母鸡,前后近二十两银子花去,主要是风车花费不小。

    随后,徐帆便让家里三人在自己指挥下,把文蛤去壳取肉和液,接着清洗慢火煮烂,再将香菇,母鸡一起煮熟熬成浓汤后,取浓汤与文蛤混合用文火在烘房慢慢烘干,再在风车齿轮高速带动刀片下,在大号干粉机里变成了当下绝对制取不到的破壁级细粉。

    随后,徐帆让吴伯老婆,老妈子吴氏炒了个青菜,分成两盘,一盘正常炒,一盘最后加了点点制得的粉末。随后的结果就是吴伯和吴氏两人惊呆的表情。太好吃了。

    听得两人都说好吃,徐帆小手伸着筷子尝了一下,不甚满意,与自己的预期还有距离!

    就这样,三人不断调试鸡与香菇,文蛤肉,液之间的配比,先后花去数十两银钱,费时一月有余,终于出了一锅让小徐帆满意的产品。在配试产品的日子里,小徐庄在徐帆的授意下,收集购买了村上,附近镇上鲜活野兔近百对,全部被集中在村头建的兔室里,10多家佃户每家也分了10来对,要求他们没事打草喂兔子。

    此时,野兔只是偶尔作为野味被有钱人家买去调调口味,田间地头时有被农人偶遇而打到的意外肉食,普通百姓并不会饲养野兔。却不知,后世研究兔肉是极好的低脂肪,优质蛋白,更关键的是兔子能像猫或老鼠一样,一年多次发情,一次能生出多只小兔。有一个小姐姐收留了一对被别人遗弃的小白兔,一年下来,这对小白兔加上小白兔的小白兔先后生了100多只小兔子,给小姐姐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

    而野兔也是比狸花猫更好养活的肉食种类。基本上适当的青草类饲料就能养活它们,这在苏北这遍地野草的当下,简值就是最好的饲养肉食。

    后世改开初斯,国内曾经有过大规模养兔取毛的历史,后来随着更具有经济价值的经营项目出现,养兔业迅速萎缩,徐帆自家就曾经采过青草养过。

    但兔子既然能这么好养,产量又大,为什么后世没有成为主流肉食养殖呢?

    徐帆后来搞农机下乡到四川山区时,还真与农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在于兔子的繁殖上,兔子好养也不好养,不注意牧草干净,万一染上兔瘟,可能一夜间,所有的兔子都会死,而兔子的繁殖速度太快,兔子肉价一上升,农人一多养,大量的兔肉就会出现,必须造成兔肉价格下降。而兔肉本身低脂肪,自然口感寡淡,比不上牛肉,羊肉,猪肉都有大量好食者。忽上忽下的兔肉价格影响了农人积极性,市场又没有持续消费的积极者,自然就失去了养殖与消费市场。虽然兔肉是优质的低脂肪,高蛋白肉食,但你让健身小姐姐告诉自己的姐妹,自己是通过吃小兔兔来减脂的,心理那一关就通不过。所以,在超市里,兔肉一直是冷门产品。

    但在这荒草遍地,百姓极需肉食才增加营养的时代,什么都比不上食物和营养重要,这种能快速,大量,容易饲养的肉食品种,是非常适合在这荒原上饲养的。到了江南反而不行,无它,土地都成了良田,熟田,哪有那么多的青草来给你养兔子!种桑,种棉花不好吗?再不济可以种粮食啊。

    在兔舍边上,还建了一个鹅棚,从运河两岸收的10数对大鹅正在其中。

    清代以前,历朝对吃鹅是一种富贵的象征,所谓无鹅不成席。越是富贵人家上的鹅会越多,越是高端,高档酒席越是要上鹅,上大鹅!明初皇宫一顿要上8只鹅,后期也得上3只才行!所以,在明朝,所有肉食里鹅是卖的很贵的一种家禽,号诸禽之首。

    明朝的反腐要求里,官员上任不得吃请带鹅的酒席也是要求之一。

    究其原因,鹅可能是上古生物,与恐龙同期动物,本身基因里融合了自然法则,许多动物都害怕大鹅,后世农村养鹅能看家,有的人甚至用鹅血治疗食道癌等,鹅肉的确也是颇有食用益处。

    但明人只能以散养的方式饲养,并没有掌握孵化技术,而小徐帆的烘房旁新建的孵化室就是为鹅,鸡,鸭准备的。

    在这里,到处都是淤塞的小湖泊,芦苇荡,运河等,水里植物上爬满了螺等水生物,正是鹅与鸭子的美食。同时充足的青草也能满足家禽的饲料。徐帆准备专门惹是划拨一人来河里捞螺,砸碎后混在青草里给家禽们吃,等自己的其它种植产业发展后,更丰富的饲料陆续就会出现!

    村里还新建了几座猪舍,从镇上买的小猪更等着喂食。

    是的,徐帆苦思冥想,思来想去,结合当前自己幼小的状态,村里又如此的不适合种植,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挥滩涂和荒地,搞多种养殖,同时,悄悄的发展自己的拳头产品。比如说正在研发的类味精产品。

    文蛤号称天下第一鲜,即使在后世,也有高档酒店使用文蛤磨成粉的代替味精产品。其鲜度值极高,同时再佐以香菇与鸡汤,熬制后压制文蛤海产的海腥味,让使用者搞不清产品是用什么提炼出来的,而为了迷惑对手,徐帆甚至稍稍加了一点点贵如黄金的胡椒。此时一斤胡椒仍然价值数十两纹银,是全世界的硬通货。

    徐帆把捞金的希望暂时放在味精上,用它来快速回笼资金,有了钱,再发展多种养殖,扩大猪,牛,羊,鹅的产量,这些肉食产量上去了,收益就会很快出现。但初期投入的成本是巨大的,一般富豪之家想不到,想到的也没技术,没钱。

    像鹅一只在繁华城市市场上能卖到银两五钱到七钱左右,乡镇一级也得卖到一钱二左右,一只鹅出栏三个月或半年,是家禽里增重最快的动物,孵化规模扩大后,每年饲养数万只不成问题,等猪饲料品种多了后,生猪出栏也会跟上。还有我们的小可爱野兔,今年随便能产出数千只,甚至上万只。这些肉食除了卖,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自己的人员提供营养,比如别人少吃的兔肉,为自己的工业基础提供初级产品,比如兔皮,猪脂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