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八千里外觅封侯 » 第45章 走进战争的泥潭(十一)

第45章 走进战争的泥潭(十一)

    “哦?他们是何许人呀?”杨嗣龙不得不重新打量起两个老头儿,一个又矮又瘦满脸沟壑纵横;另一个佝偻着背,双手爬满青筋,年纪好像也不小了。

    李以文拍拍瘦小的老头介绍道:“东王,他是攻打长沙时弃暗投明的吴狗子,以前是长沙的土夫子,也就是盗墓贼。”

    说完,李以文又拍拍佝偻的老头介绍道:“这位是岳州有名的陈木匠,手艺相当好。如果东王派他们出马,我保证一个礼拜内拿下武昌城!”

    杨嗣龙正在发愁这仗该怎么打,李以文的话,让他仿佛看到一根救命稻草。

    他顿时眼前一亮问道:“兄弟有何妙计?”

    李以文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恭恭敬敬交到杨嗣龙手里:“东王请过目,这是末将草拟的战术。”

    “哦?”

    杨嗣龙接过那张纸,打开细瞧,一边读一边连呼三声:“妙计,妙计呀,真乃妙计也!”

    看完,杨嗣龙顺手将那张纸在烛台上烧掉,看着跳跃的火苗一点点蔓延说道:“就这样办吧!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兹事体大,绝不可与旁人得知。”

    “东王请放心!此事只有天知,地知,东王知,以文知,此番必不负东王所托。”

    经过一周的准备后,太平军终于向武昌发起总攻。

    在这宝贵的七天中,陈木匠赶制了几十门大炮,虽然是木头的,但刷上桐油和黑漆,瞧着和岳州府库缴获来的吴三桂的大炮简直一模一样。

    李以文拉着几十门大炮,排开阵势,在文昌门外晃悠了好几天。虽说吴三桂的大炮技术落后,没有武昌城里的大炮射程远,但架不住数量多,因此,搞得守城的将士一直非常紧张。

    临近总攻的两天,李以文用真正的大炮频频开火,虽然炮弹的落点距离城墙很远,但隆隆的炮声还是让守军心惊胆战。常大淳命令士兵们加强戒备,说太平军频繁试炮的目的就是要麻痹守军,说不定哪一天,突然将阵地向前推进,几十门大炮一起开火,那时城里的大炮想还击都来不及。

    但李以文哪有那么多大炮?他想的是另一个办法。

    利用休战这几天,表面上太平军在试炮,他秘密派遣土夫子吴狗子,悄悄地挖了一条地道。表面上的试炮,只是声东击西,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武昌守军慑于太平军强大攻势,闭城死守,严禁兵勇出城迎战,但有时会派少量兵勇出城扰敌。李以文担心他们发现挖地道的事情,这才想出每日列阵试炮的计策。一来敌军不敢轻易出城;二来炮声可以掩护挖掘的声音。

    土夫子挖的地道直通城墙下方,他们用棉絮裹着火药放置在地道里,使用中空长竹竿牵出引信,只要一个火星便可以炸塔城墙。

    直到挖掘地道声音已经清晰可闻,一直反对出城的常大淳才如梦初醒。他紧急下令用水注灌,并且派兵下城搜查,但是已经太晚了。

    一月十二日黎明,文昌门下地道炸药点火,随着轰隆隆一阵巨响,城墙炸塌了二十多丈!

    城墙既破,黄玉琨、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立刻率军冲进城内,后续部队也从四面城墙乘云梯登城。城里清军见大势已去,纷纷脱掉官服逃跑,太平军趁势夺取城防。

    为了支援清兵抵抗从浮桥上进攻武昌的太平军,常大淳从各个城门抽调几门炮,要求火速送到江边阵地,不料,中途被化装成要饭花子的陈丕成童子军截取。

    童子军立即把炮口对准了武昌城两湖总督府的方向,接连开了好几炮。

    总督府里,常大淳怒吼道:“粤匪究竟有多少人?你们谁能告诉我?!”

    “父亲大人请息怒!”常集松答道:“我们派出去七十多个探子,只回来了三个人。两个人是在武昌城外刺探军情的,他们都说不准粤匪有多少人,就是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另一个是从汉阳回来的,他看到汉阳城里城外、大街小巷遍地都是扎着红头巾的人,听说汉口也是。”

    这时候,文昌门城墙上清军的炮弹打光了,城门被太平军的土炮炮击毁,武昌城破。

    林凤祥带领太平军潮水般地涌进来,然后登上城墙奋勇杀敌。

    李以文、唐正才和李开芳带领从三座浮桥上打过来的队伍与陈丕成的童子军在总督府外汇合,把总督府围得水泄不通。

    李以文用喇叭筒对着总督府院子里喊话:“常大人听着:古人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您是汉人,请不要在为清朝狗鞑子卖命了!您只要不再与太平军为敌,仁慈而又公义的上帝会饶恕您过去的一切罪过。您还可以和我们一起,为普天下汉族同胞打江山。我们的洪天王会封您为太平天国的王!”

    不一会,常集松走到门外对着院门高声道:“我是钦差常大人的儿子,我奉命替父传话:四海之内皆兄弟,满汉本是华夏族。我们父子是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与尔等匪盗同流合污!”

    说完,常集松走回屋里,关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