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八千里外觅封侯 » 第37章 走进战争的泥潭(三)

第37章 走进战争的泥潭(三)

    刚刚加入拜上帝会时,杨嗣龙只是最普通的信徒,没有背景,没有权力。前面说到冯云山被捕后,洪仁坤也逃回广东去了。因此,失去主心骨的拜上帝会,人心涣散,随时有可能土崩瓦解。

    杨嗣龙利用民间迷信的降童巫术,首次假托“天父”耶和华附体,先是装作昏迷不醒,随后换上另一副声音,威严肃穆地对众人说:“众小子听着!我乃天父是也!今日下凡,降托杨嗣龙,来传圣旨。”

    随后,他宣讲一番天父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通,命令大家齐心合力诛杀清妖,不可轻言放弃,共同去实现建立天国的理想。

    信众们见上帝还未抛弃自己,翻腾的心绪才安静下来了。杨嗣龙的“托降”戏法,客观上起到了良好的安抚作用,帮助拜上帝会度过了一次次危急。

    洪仁坤也没有怠慢杨嗣龙,不但封他为东王,而且给他起了个新名字——杨秀清。

    这个名字让杨嗣龙兴奋了不段的时间,因为名字的中间是“秀”,这说明洪仁坤真的把他当作兄弟了。

    杨嗣龙确实无法通过起名字这件事看出其中的玄机——人家“洪秀全”的意思是“洪乃人王”,还有“李秀成”的意思是“李乃事成”,而“杨秀清”的意思便是“杨乃清水”,水至清则无鱼也!

    唉,没文化真可怕啊!

    半年后,萧朝贵也有样学样,假托“天兄”耶稣下凡,同样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洪仁坤回来后,木已成舟,只能正式追授他们“天父”和“天兄”的称号。

    也是从那时开始,杨嗣龙和萧朝贵开始掌握实权,顺便还排挤掉了早期信徒王家和曾家的势力。

    除了可以代言“天父”和“天兄”,杨嗣龙还取得“上帝第四子”的地位,仅次于洪仁坤的上帝次子、冯云山的上帝三子地位;萧朝贵也是不甘示弱,宣布自己为“帝婿”,也就是上帝的女婿,其妻杨宣娇为上帝之女,以便在上帝家族抢占一席之地。

    在奇葩的拜上帝教里,夺权就是这么容易!几位神棍一番乱搞下来,手里的实际权力,已经直逼元老冯云山了。

    关于上帝家族的奇葩事,李以文和韦昌辉私下里也议论过好几次。

    经过深度交流,他们俩一致认为:上帝全家都投胎在大清国有些不可理喻。不过他们觉得无论是真是假,只要拜上帝会教众相信是真的,只要太平军相信是真的,太平天国就一定能实现!那么,他们俩想要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就早晚能成真。

    但他们不想搞这些邪乎事儿,他们只想好好打仗,因为清妖不会自己灭亡,若想“无处不均匀”,光凭上帝全家下凡还不够,最终还得靠他们这样的武夫,一刀一剑,一枪一炮地去流血拼杀。

    所以说,杨嗣龙的迷魂阵唬不住李以文,李以文只是不便拆穿罢了。况且在太平军中,别说是怀疑了,即使信得不虔诚都是死罪。在绝大多数太平军眼中,杨嗣龙还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神圣存在。

    永安建制四天后,杨嗣龙便假托“天父”圣旨,处置了叛徒内奸周锡能。

    这个周锡能在前期混战时,早已秘密脱离太平军投降了清军,后来受清军之命来永安城,名为归队,实则伺机行刺夺城。

    但杨嗣龙识破了他的奸计,再次假托“天父”下凡,当众揭穿他的间谍身份,并且将其处死,使得太平天国免于一场灭顶之灾。

    杨嗣龙以“天父下凡的方式”发号施令,使得“同沾天父恩德”的太平军士气大振,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更多政治资本。

    自此之后,太平军里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平时天王是君,东王是臣,东王参拜天王;但只要“天父”降托在东王的身上,东王是父,天王是子,天王却要跪在东王脚下。

    此时,太平军便有了两个权力核心,他们彼此较量,也彼此合作,同时也已经为将来内讧埋下了伏笔。

    作为太平军的实际统帅,杨嗣龙采取保存力量和迂回作战的指导方针。

    永安建制后,洪天王等决定撤离永安州,北上发展,在攻打广西省城桂林不克后,转进湖南,但很多太平军将士不愿背井离乡,想返回广西,杨嗣龙则提议“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构想。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清朝正式的称呼是江宁。

    整个战略的关键是: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对于重兵把守的军事重镇,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绕行,快速向着南京进发,先占领南京做为太平天国的根据地,该战略获得洪天王高度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