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八千里外觅封侯 » 第29章 燃情岁月(一)

第29章 燃情岁月(一)

    李以文和李以武是在不同方言的氛围中长大的,从小就培育了学习“外语”的能力,因此,对他们来说,英语一点不神秘,仿佛是汉语的一种方言那么简单。尤其是李以文,他对大多数英语单词,都能通过汉语去联想记忆。

    在广州学习三年英语回来后,李以文有一次在饭桌上提起他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把dog(狗)调下头就成god(上帝)了,不想被洪仁坤训了一顿,还挨了李章北的一个耳刮子:“混账东西!上帝怎么是狗变的?”

    在太平天国后期出类拔萃的将领中,既有李以文等书院的先生,也有石达开、李世贤、陈丕(玉)成等学生。

    庐州归来一转眼六年过去了,李以文二十二岁。

    年初时,冯云山去外地传道一直未归。洪仁坤说是去找他,可鬼知道他跑哪里逍遥去了,竟然还带着刘三姐和李以武。

    光天化日之下带着别人的妻子走了,简直是大逆不道啊!这是正常人的想法。

    应该说,在洪仁坤做这样超常出格事情的时候,栋梁书院的这一大家人中,没有一个是正常人。

    不是说陆大山是残疾人,或者怀疑陆小川的精神是不是完全康复正常,也不是刘三姐和陆大山的男女关系不正常,而是说这些人,包括李以文和李以武,都被拜上帝教洪教主成功洗脑了。

    没有教主在教会坐镇,李以文的心又不安分起来:既然他们都能出去传教,为何我要把自己困在这方寸之地呢?

    到了秋天,李以文不顾家人的反对,骑上马,带上干粮便沿着通衢大道溜达起来。他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随遇而安,一边传道一边游历。

    一天下午,李以文任马游缰走进一处陌生的山谷。

    伴随着温柔的山风,山林里飘来甜甜的山歌:“贤哥伴我踏凉山,野菜山果当正餐。巧手攀藤采草药,采来草药进花篮,进花篮……”

    那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山歌,陆小川也会唱。不过,李以文觉得母亲唱的没有这么悦耳动听,那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啊!

    李以文牵着马,循着歌声登上一座小山包。他攀到山顶后,望见对面山崖上,一个婀娜的壮族少女正独自在殷红的山茶花丛间歌唱。

    眼前这唯美的画面,加上这优美的歌声,直接把李以文看呆了。

    这位山茶花般的美丽姑娘,恰巧名字就叫韦山茶,正是人如其名,芳龄十八,脸庞红润,身段婀娜,正是李以文冥冥之中想象过的类型。

    在梧州生活多年,李以文当然知道应该做什么,他仔细琢磨片刻,旋即放声高唱起来:

    “正月梅花白雪洗,花下自有美西施;二月杏花如眉眼,花下自有美貂蝉;三月桃花郎君馋,花下自有杨玉环;四月牡丹满洛阳,花下自有武媚娘;五月石榴会唱歌,花下自有戈小娥;六月莲花迎蜻蜓,花下自有江采苹;七月玉簪不畏暑,花下自有梁红玉;八月桂花香袭人,花下自有李夫人;九月菊花傲群芳,花下自有王昭君;十月山茶开山谷,花下自有壮家女。”

    广西壮族民风淳朴,男女青年都比较豪放,一言不合就对山歌。

    李以文唱完一曲,对面山头却寂静无声。他不禁心里暗自惋惜:完了!人家姑娘没有兴趣,可真是造化弄人。

    正想牵着马往回走,那让李以文心醉的天籁之音再度飘过来。

    “十个月里十种花,人人见了人人夸;十种花下十个人,只有山茶是熟人;十一月里芙蓉开,不知君子何方来;十二月里水仙帅,不如君子山歌采。”

    听着对面的歌词,李以文大喜过望:那姑娘分明也想认识他嘛!想到这里,他也顾不得山路崎岖,牵起马就直接往山下跑。

    看到他这个样子,韦山茶掩面一乐,也背起背篓向山下走去。两个年轻人在山脚下汇合,从此相识相知。

    在结识韦山茶之后,李以文便没心思远行了。每次没走出多远,他便急着往回赶,只要瞧见好吃的、好玩的,便想买下来送给韦山茶。

    那时李以文的布道范围,基本就限定在韦山茶家住的金田村附近。顺便说一下,这个金田村就是日后太平天国的起义地点,村子里的被上帝会教堂,便是金田起义的总指挥部。

    只要是布道的日子,李以文就锁定金田村,本来是半天就完事了,他却总是仔仔细细、慢条斯理地讲上一天,这样一来,他就名正言顺地留下来和韦山茶共度良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