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八千里外觅封侯 » 第28章 旁门左道(八)

第28章 旁门左道(八)

    西厢房的正墙上也挂着一幅图——《骁犬伏虎图》。画中的黑犬前爪踏在一只匍匐在地的斑斓猛虎头上,正朝天怒吼着,画中寓意有题诗揭示:

    昨日吞日今伏虎,石破天惊吓牛犊。同是郎才天官降,梧州这边先出炉。

    这幅画和题诗便是那个人的墨宝。毫无疑问,栋梁书院已然是莲花镇、乃至方圆百里最宏伟、最气派的庭院;有了那个人的诗和画,显得更加庄重、更加儒雅、更加神秘莫测。

    秋天书院刚刚落成的时候,便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包括李以文在内的每个人的命运。

    那两位客人分别是洪仁坤和他的伙伴兼信徒冯云山。

    说“洪仁坤”,大家可能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如果说“洪秀全”,大家就应该觉得如雷贯耳了。

    没错,洪仁坤就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天王洪秀全。

    根据史料记载,洪仁坤出生于耕读世家,七岁上私塾,四书五经一本没少读,可能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寒窗苦读十八载,连续考了三次,最后连个秀才都没中。

    第三次在广州落选时,他已经二十五岁了。他受到严重的打击,回家后便大病一场,差点就一命呜呼了。

    昏迷中,洪仁坤看见一位老者对他说:“我是上帝,你是我的二儿子。我是你亲爹,耶稣是你亲哥。现在我派你去人间斩妖除魔,建立人间天国。”

    听了这段不伦不类的对话,即使最好脾气的耶稣信徒也得啐他一脸老痰。这梦有可能是洪仁坤杜撰的,也有可能他那个时候就已经疯了。

    病愈后,洪仁坤变得沉默寡言,举止怪异。

    在广州应试时,他曾经收到过一本基督教宣传册《劝世良言》,从里面发现了一些不错的理念,比如说信奉上帝得永生,再比如说人人平等,创建地上的天国等等。

    他将书中内容与自己的梦境反复对比,最后确认自己确实是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的。于是,他撤下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天父”牌位。这玩意在哪国教堂都没见过,应该是属于洪仁坤的原创。

    洪仁坤没有读过《圣经》,但逢人便传播信奉上帝的好处,还自己创了一个“拜上帝教”。

    他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洪秀全,秀全两字拆开来就是“禾乃人王”,谐音就是,我乃人王。

    可见洪仁坤的志向不小,他想要当全人类的王。如果这样一比较,李章铜的“八千里外觅封侯”简直太没追求了。

    洪仁坤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太大成绩。毕竟广州是通商口岸,人民多少有些见识,至少还能分清哪家的上帝比较正宗。

    于是,洪仁坤说服好友冯云山,加入拜上帝教,又结伴去信息相对闭塞的广西传教。

    路过梧州境内的时候,洪仁坤感染了疟疾,冯云山四处求医问药,后来得知陆先生精通医术远近闻名,这才将洪仁坤背到了陆大山的书院。

    陆大山当年没能救活自己的父母,这回却将患病的洪仁坤给治好了。

    洪仁坤养病期间也没闲着——先是撕毁书院里所有的孔子画像,换上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油画;然后把匾额里的孔子语录换成耶稣语录,把《原道救世歌》等布道诗文贴在墙壁上;然后,不断向陆大山传播拜上帝教的人间天国理念;再然后,便是那幅画和画中的题诗。

    您也看出来了,洪仁坤画与诗的意境和李章铜的意境十分相似,其中“同是郎才天官降”说的就是李章北和李以文及李以武。

    对于“梧州这边先出炉”,您一定以为说的是李以武,因为他是最先考取秀才功名的。

    我必须给您点赞!但是,洪仁坤未必是这个意思,因为他自己屡试无果,对金榜题名的秀才自然是嫉妒恨,绝对不会羡慕!在他看来,只有经过他的锻造才叫“出炉”。

    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个“出炉”的是洪仁坤的救命恩人陆大山,第二个是精心照顾洪仁坤的刘三姐,然后是李章北父子,再然后是书院的学生和越来越多的村民。

    洪仁坤经过多年的琢磨,为他的拜上帝会编纂出五花八门的教义,但有两条是及其重要的:一条是耕者有其田,另一条是男女平等。

    李以文最感兴趣的便是“男女平等”这一条,当他聆听“人人有配偶且不受夫妻关系限制”的教义时,忽然觉得,这与他正在醉心研读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后,书院采取西式作息时间,星期一到星期六是课堂,星期日是拜上帝教的教堂,学生和教徒的人数急速膨胀。

    陆小川、李以文、李以武等人,也都成为教书先生兼义务传道员。洪仁坤又派李以文和李以武去广州跟英国人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