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八千里外觅封侯 » 第26章 旁门左道(六)

第26章 旁门左道(六)

    刘三姐坚持要带着李以武到娘家看看再说,陆大山看了城门口的乡试告示,准备和十五岁的李以文和十岁的李以武一起在庐州报名应试。

    李章北见大家都不想走,便不再坚持,因为他知道,莲花镇有将近二千来户人家,历史上从来没出过举人,偶尔出个秀才就够津津乐道好几年的了。他十分明白,陆大山特别希望李以武能够一鸣惊人出人头地。

    您可能会问:跨省报名参加科举考试行吗?这需要补充说明一下:那时候没有身份证之类的东西,户籍制度也是若有若无,科举报名这样的事情,你只要赶上报名就行了。

    报名确确实实很容易,只要有钱就行了,那就认真准备迎考吧!不过,那时的科举考试不像现在的高考,内容繁多,烦人。有道是,一篇文章定终身。

    应考的文章叫八股文,即文章结构可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共八个部分。

    陆大山认为,只要严格按照格式、体裁、用语和字数的规定,平时多读多思,做到灵活善辩,就能够金榜题名。

    陆大山当然知道,李以文对念书和写字并没有兴趣和耐心,根本没有半点希望考中秀才。他把李以文的名字也报上,只是为了让李以武有个伴,但怎么也没有想到李以文对考试却来了劲头。

    不难猜想:他是想通过埋头看书放松紧绷的神经,冲淡一下由杀人引起的波澜,是否能够金榜题名倒是次要的。

    一天,李以文读着《伤仲永》,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笑什么呢?”陆大山不高兴地问道。

    “哈哈哈哈,《伤仲永》写的都是些骗人的鬼话,只有傻瓜才信呢!”

    “你说什么,李以文?”陆大山不禁大为惊诧,“你不要胡说!”

    李以文不服气地叫道:“舅舅您看呀!五岁的小孩,没见过书具,怎么可能知道向大人啼求之呢?他父亲向邻居借来书具,他立刻写诗四句,他是神仙投胎吗?子曰,人非生而知之。王丞相的《伤仲永》,与圣人之言相悖矣!”

    陆大山本来想要发火,但静下心来想想,好像说得不无道理,于是耐心解释道:“《伤仲永》说的是天才离不开勤奋的道理,无论是否生而知之,勤奋刻苦,敏而好学的道理,总是不会错的。”

    “不不不,非也,非也。”李以文固执地摇着头,“这前面说天才不学就作诗,后面又说天才离不开勤奋。这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吗?”

    陆大山本想反驳两句以维护先贤的圣明形象,可他搜肠刮肚想了一阵子,依然还是无言以对。

    类似的情形反复发生,陆大山忽然觉得,李以文这样与众不同的思维和见解如果能够在考卷是发挥得好,或许会引起哪位考官的慧眼识珠。

    见陆大山又被李以文弄得不上不下,李以武笑着说:“舅舅,你别指望大哥能够金榜题名。他对四书五经和唐宋八大家之类的诗文一点兴趣没有?”

    “别瞎说!”陆大山慎重其事地反问道,“这几天难道你没发现你大哥通宵达旦看书学习吗?”

    “他看的是什么,您知道吗?”

    “管他看什么呢,开卷有益嘛!要是我的两个外甥都能榜上有名,那我陆大山在莲花镇就不是凡夫俗子了!”

    一转眼乡试的日子到了。

    考过试,三个考生对他们的应试八股文都非常满意,另外三个人对他们金榜题名也充满希望。尤其是李以文把自己的文章复述一遍后,大家都觉得语出惊人、非同凡响。

    终于等到了出榜的日子。李以武竟然名列第一,还得了官府的二百两赏银,陆大山也榜上有名,而李以文却名落孙山。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关于这场乡试,李氏长辈们也是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李以文、李以武双双中了秀才,有的说只有李以文考中了,有的说只有李以武考中了。

    经过反复推敲合理性,我更倾向于上面说的,考中秀才的人应该是李以武,因为他更爱读书,书法秀气端庄,而且继父是私塾先生,他平时天天都有小灶吃。

    而李以文再怎么天纵英才,也不能凭着一本《孙子兵法》写出锦绣文章,况且他的书法无拘无束,恰似天马行空。

    好啦,解释完毕,我们按照这个脉络继续讲。

    李章北想,李以武才十一岁就考中秀才,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可是他的祖父现在魂归何处都无法知道,到哪里去光宗耀祖啊?

    按照道理,李章北应该回海西老家,可那里已经没有自己的亲人了,那些本家亲戚以前嫉妒他家富裕,他家破人亡的时候,有不少人在捂着嘴巴看笑话。

    那只有去李文安家炫耀一番啦,毕竟他自称肥东李氏家族也是海西侯的后代,应该让他们知道才是谁是真正的海西侯后裔!

    肯定不行!李文安知道他李章北身上背着四条肥东的人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