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朱不退位,绝不出山扶大明 » 第三十三章 治疗方案

第三十三章 治疗方案

    “来人,速传郑太医!”

    “不,你们亲自前去,即刻把人接来!”

    当事关太子朱标,马皇后顿时迸发出了当朝皇后的绝对威仪。

    不论是多么荒唐的理由,乃至只是一个无端的推测,只要关乎着储君的寿数,任何一个皇帝,皇后都不会等闲视之,何况还关乎她与朱元璋所生,寄予了全部厚望的太子。

    直到夜里的寒风拂面,马皇后才在回过神,心有余悸的坐下。

    看着面前依旧稳坐的花炜。

    马皇后这才发觉自己关心则乱。

    方才花炜说事关太子寿数,但这事显然不急在当时,要不然他不可能安坐。

    太子还主持着百花宴呢,

    “你这孩子,夸大其词,倒是让本宫闹了一回笑话。”

    花炜稳稳接锅,替马皇后圆转到:“事关太子,嬢嬢不过爱子心切,怎么能算是闹笑话。”

    马皇后顺势接茬,把这事翻了篇,转而问到:“郑太医那的记录是怎么回事?”

    虽说马皇后也常常在太子妃请安时被郑太医顺带诊脉。调养身体,但私自记录皇室身体状况变化,可有刺探皇室机密之嫌。

    若是碰上某个小心眼脾气上来了,抄家灭族都不嫌过。

    花炜淡定解释道:“这是洪武七年家母大病,侄儿请郑太医为家母诊病时,侄儿从《扁鹊见齐桓公》和《史记·鹖冠子》中突发奇想。”

    “人为什么会生病?”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达成扁鹊大哥一般的成就,使人预防,规避,甚至免受病痛之苦。”

    “郑太医告诉侄儿,除非收集病人每日的脉象,结合四时气候,南北差异之变,及每日饮食,睡眠,学习,劳作规律和情绪之变,或可一试。”

    “故自洪武七年,家母病愈之后,郑太医便被侄儿留于家中,尝试此法。”

    “此后他还带了师兄弟和几个学徒共同参与进来。”

    “虽然靡费不少。”

    “但自家母病愈到郑太医进宫期间,家母再没生过病,其师兄弟接手的这些年,家母和府内老小也一直身体康健,即便偶有小疾,也无伤大雅。”

    “而侄儿之所以送郑太医进宫,主要是他想进一步探寻寿数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宫中的记录,他只私下研究,从未与任何人提起。”

    “那本记录也一直留在太医院。”

    “只是近日他钻研寿数,发现太子身上有些隐患,奈何没有实证,故修书告知侄儿,希望侄儿能代为劝谏一二。”

    听到这,马皇后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地。

    事关皇室传承的稳定。

    只要真有花炜说的那种效果,多花点钱银又算的了什么。

    但花炜所说之事,也勾起了马皇后平日常常忽略掉的一些事情。

    建国前,马皇后随朱元璋四处奔波,期间还生下太子,遭了不少罪。

    建国之后,马皇后又为老朱生下二子二女,伤了元气。

    原本身体每况愈下。

    但从郑太医进宫,被太子妃带着常来给她诊脉,虽然往往只是调整膳食,作息,辅以简单的补方调养,她却觉得身体恢复了不少活力,连泛白的鬓发都重获新生,仿若时光倒流一般。

    原本还以为是老朱从各地收来的进补药材起了作用。

    现在看来,大半的功劳反倒该归属这位平日里不显山不显水的郑太医了。

    “若太子身体抱恙,让郑太医给他调养就是了。”

    “至于不修体魄,缺少杀伐之心,这对朝臣乃至对你而言都是好事,如何能影响他的寿数?”

    平复了心态,马皇后也探寻起花炜所说体魄与心态影响太子寿数的根由。

    “若大明已定。”

    “太子继位,施行他崇尚的宽平之政,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可问题是,大明如今还在动荡,太子通过儒学和诸多臣公的教导,已经有了自己一套执政的理念,偏偏他的执政理念并不符合当下大明国情,以致叔伯不得不继续坐镇九五,稳固江山。”

    “以致太子如今执政监国,主要就是为了叔伯善后。”

    “这就使太子的处境变得相当尴尬。”

    “偏偏太子还是个纯孝的,不会与叔伯抗争这些,只是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治国治政中去。”

    “但正如我之前所比,在不恰当的时间进入朝堂,我一身治国执政之能十去八九,只能沦为倚靠皇帝的孤臣,徒耗心力。”

    “从大明初立,太子就时常监国,直至三年前,太子开始全面接管朝政。”

    “每每仗着自己年轻,不分昼夜。”

    “只为分担叔伯的压力。”

    “看似好像还没出什么问题,可是太子当真没受影响吗?”

    花炜的反问,让对面以及窗台之后的两人心都提了起来。

    真的有影响吗?

    太子一直年轻力壮,没看出有什么毛病啊。

    可真要没影响,花炜为何敢说的这么信誓旦旦?

    他难道就不怕被妖言惑众之名下狱论罪吗?

    看见马皇后身上的迟疑。花炜也不在意的说到:“等郑太医一到,自然可以拿出确凿的证据。”

    “但对比叔伯和太子的状况,嬢嬢也可以早看出一些端倪。”

    “叔伯还未建立大明时,常常征战在外,但即便如此,自太子出生之日起算。”

    “九年间,叔伯就诞下七位皇子。”

    “迄今为止更是已经诞下龙子二十,这还没算上公主。”

    “而太子呢?”

    “自我姐姐常氏入宫以来,十年间,连带侧妃不过诞下三位皇子,公主两名。”

    “按理说,如今宫中的环境显然要比叔伯当年优渥的多,东宫的秀女也不少,为何太子偏偏没能像叔伯一般,多子多福呢?”

    “还是说,多处理一些朝政,会比大明王朝皇室血脉的传承更加紧要?”

    当这辛辣的问题一出。

    窗台后的某个人便再也忍不住了。

    他径直踹开窗户,毫无形象的从窗台翻出,大步流星的“杀”到花炜面前,两眼发红,双手轻颤的低声喝问:“小兔崽子,你可知道,单凭你方才的妖言,咱就可以砍了你的脑袋!”

    “若你所言为真,那还罢了。”

    “若一会你拿不出实证,就算你才华横溢,咱也一定要治你个大不敬之罪。”

    面对突然冒出来,杀气腾腾维护着亲儿子的老朱。

    花炜淡定的与他四目相对。

    直至有内侍快步赶来报信:“启禀陛下,娘娘,郑太医到了!”

    “传!”

    当看着与自己对视的花炜稳如泰山,仿若自己的狂怒在他眼中如无物,老朱只觉心头冒火,听见内侍通传,只得给自己先找个台阶下。

    毕竟这会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比自家儿子的身体重要。

    郑太医被一队内卫送上了高台,手中还捧着一个木盒。

    看见一脸盛怒的老朱和马皇后。

    郑太医连忙跪下行礼到:“老臣参见陛下,皇后娘娘。”

    “起来吧。”

    “咱听闻你手中有一本病历,记录了太子,太子妃和皇后这两年的身体状况变化?”

    老朱不怒自威的声音让郑太医不敢抬头直面,只是将手中的木盒双手呈上到:“臣不敢欺瞒陛下,臣的确私自记录了这几位的身体状况,臣请罪。”

    “你进宫这几年,兢兢业业,咱信你没有私心。”

    “但是,你必须如实的告诉咱,太子身体抱恙之事,可是真的。”

    郑太医看了一眼花炜。

    看花炜鼓励的朝他点头,他终于扬起脑袋看向老朱,深沉说到:“换作旁人,老臣不敢担保。”

    “可依照老臣从医三十载的经验,外加这些年对太子脉象,起居,膳食,情绪变化,以及皇宫气候的实时记录,臣敢以项上人头作保,无人比臣更加了解太子身体的状况。

    “太子寿数有损,已是既定之实。”

    “无可逆转。”

    这话一出,方才还震怒的老朱瞬间呆坐下来。

    “娘娘!”

    一旁的宫女发出惊呼,原来是马皇后听闻此讯,竟忍不住目眩的向一旁栽倒。

    幸好花炜反应快,一把搀住了马皇后。

    郑太医也顾不得许多,当即从衣袖中取出一个瓷瓶,倒出一粒药丸,给马皇后送服了下去。

    “你在干什么!”

    老朱刚刚回神,就看见郑太医给马皇后喂药。

    顿时含怒一脚将他踹了出去。

    郑太医倒在地上,看着两旁赶上来拿人的内卫,顾不得身体的疼痛,连忙爬起跪下解释:“陛下容禀,娘娘的身体状况老臣记录了两年,早已了然于心,这定是急火攻心引发的血虚之症。”

    “老臣制备的药丸正是对症之药。”

    “盏茶功夫,就能让娘娘缓过来!”

    老朱听完,这才挥手止住了内卫的进一步动作。

    “再宣几名太医来。”

    狠狠瞪了花炜一眼,将马皇后双手接了过来,抱进了身后的宫殿。

    刚把马皇后安置好,就看到马皇后在床榻上缓缓睁开了双眼,脸上并无不适不说,甚至就要坐起。仟仟尛哾

    “重八,我这是在哪?”

    看见马皇后真的在盏茶之间就苏醒过来,老朱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按住她安慰道:“你方才太过心急晕了过去,郑太医已经给你喂了药,你好生休养着,接下来的事,交给咱就是了。”

    马皇后拉住了老朱的手,坚持起身说到:“我没事了,标儿不仅是太明的储君,也是我的儿子。”

    “这事,我非管不可。”

    看着马皇后那执拗的双眸,爱惨了她的老朱只得退让的对内侍说到:“把他们两个都传进来吧。”

    花炜和郑太医这才进入宫殿觐见。

    看着花炜的身形,老朱不知怎么的就越看越像不顺眼,只得将他先抛在一旁。

    扭头冲郑太医歉意说到:“皇后晕厥,你连脉象都不诊,就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给她治病用药,还让她得以在盏茶之间苏醒痊愈。”

    “这等医术,医德。”

    “可称神医矣。”

    因为被踹了一脚,郑太医的脸还有些扭曲。

    但面对老朱的赞颂,郑太医还是正色答到:“陛下过誉了。”

    “神医之名,臣愧不敢当。”

    “毕竟老臣的医术在太医院中,也算不得多么高明。”

    “唯赖一勤而已。”

    “自进宫起,臣就开始为太子妃,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诊脉,调整膳食,作息,睡眠,再辅以补方调养。当确保他们的身体脉象调至最佳,臣便开始每日追踪记录。”

    “每当他们身体脉象有所改变,臣必探究其中根由。”

    “两年积累下来,不敢说对几位贵人脉象的每一种变化都了如指掌,却也相去不远;待到熟能生巧之后,即便不诊脉,只要知晓他们抱恙的诱因,也可对症用药。”

    “臣制备的药丸,是针对几位贵人身上容易诱发的急症和重症做的预防,今晚恰逢其会用上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不过是准备充足而已。”

    “要是换做医治旁人,老臣是绝不敢担保有如此神效的。”

    当了解了所谓神效的关窍。

    尤其在他打开郑太医所带来的木盒,与马皇后一同翻阅了其中三人密密麻麻,详实记录的身体变化,老朱与马皇后对视一眼,对于郑太医的医术反而彻底信服了。

    因为对他们而言,所谓的神医,倒真没有这兢兢业业的病历本更让人踏实。

    可是,面对这份踏实,老朱和马皇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让他们明确了一个事实。

    太子寿数有损,大概是真的。

    “标儿的身体到底如何?”

    发问时,马皇后握紧了老朱的手。

    郑太医斟酌到:“依臣愚见,太子殿下毕竟年轻,倒是无恙,只是臣近日整理这两年的记录,反复对比才发现,太子的脉象有异,元气亏损。“

    “就好似留恋烟花之地的风流公子一般。”

    “但太子操持国政,恪守礼节,从未有过荒唐之举,是以老臣认定,这是太子元气有损。

    “所以二十五岁之人,才会有三十岁人的脉象。”

    “臣与太医院的同僚交流过,确系这种脉象变化的时间最早出现在三年前。”

    “在反复对比记录后,老臣确认,造成太子如今脉象的主因就是积劳少眠,结合最近太子的情绪变化,还发现了太子有心患之隐忧。”

    “太子如今还年轻,元气尚足。”

    “所以各种病症的苗头不显。”

    “可一旦太子再年长些,再这么不辞辛苦下去,哪天积劳成疾,只怕就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般,一发不可收拾了。”

    马皇后情急的追问:“若令太子即日起严格遵循你的医嘱,可能痊愈?”

    郑太医摇了摇头。

    “痊愈之说,只怕是华佗在世也无能为力。”

    “若太子能遵循医嘱,老臣自有把握使重症变大病,大病化小病。”

    “元气的亏损减少,自然就能达到身体康健,益寿延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