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血晚唐 » 第十五章 观察使

第十五章 观察使

    正愁建州之兵不足,恰时州城北门的守备兵有报,城门外出现了一伙乡团,说是来自建阳县。

    原来,建阳土豪为了驱赶盗贼,早组织了乡团,以熊博和刘翱为首。

    听闻流寇入闽,攻剽了建州城,熊博和刘翱二人经多日密谋,觉得还是得去州城才能大有作为,就领乡团前来,也想着分一杯羹。

    徐归范见他们人多势众,紧急关闭了城门,暂拒于城门之外,只将此熊博和刘翱二人带来见陈超。

    “听说你们带来的乡团不少于三千人?我很好奇,州城要是不接纳你们,你们何去何从?”

    “我们都是安分守己的良民,哪怕就地解散了,大不了回家当佃农做长工,也绝不会当盗贼。”

    陈超听了,十分满意,见他们确有几分良善,又问了他们的各自所长。

    熊博和刘翱二人,姓名、性格和长处确是各有不同,一个心细偏文,一个身粗偏武。

    陈超与陈岩商计之后,觉得建阳县土豪不少,不可轻视,把熊博和刘翱此二人纳入衙门,对建州的安定大大有益。

    为了防止同乡里人报团互掐,来自建阳的这伙乡团被分流成两个队伍,一队编入城门守备,另一队的编入州衙护卫。

    又以熊博为录事参军,辅佐刺史陈岩治理民生,以刘翱为州城守备,协助徐归范训练兵事,轮值戍守州城、领兵剿匪。

    几日后,防御使张谨最后的努力有了结果。福建观察使韦岫上表朝廷,保荐陈岩和陈超,得到了答复,准奏!

    因陈岩和陈超守土有功,朝廷在建州设置义宁军,置鼓角,赐牌印,以剪除余寇,抚安乡井,正式任命陈超为义宁军防御使,主管兵务,以陈岩为建州刺史,主治民生。

    自此,不论原先的延平军,还是后来的乡里土团,重新整编为义宁军。

    表面上,各乡土团的人都已经打散融合,但暗地里却仍然各自抱团,以建安、将乐、建阳此三县的人数众多,相互之间的日常小摩擦也最多。

    “我们建安县的乡团才是防御史的亲兵,当初防御史落难时,就跟着将军重建了北面行营,我们可是延平军的正规军。”

    “刺史大人才是建州之主,我们九龙军才是亲兵,如果不是看小陈将军是陈老板的结义兄弟,我们才不会听他的号令嘞!”

    “没这么欺负人的,欺负我们建阳的来得晚,就把我们拆散了,我们是来杀贼剿匪、建功立业,不是来看大门的。”

    建州各方乡团势力争相建功,急于南下剿匪,就差动手掐架了。

    陈超可不想急着去当炮灰,只因黄巢之众势如破竹,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福州不日便要被流寇攻陷了。

    果然,很快便传来了消息,说福建观察使韦岫因不抵流寇,弃福州城而逃,估计已远离闽地,回京都长安了。

    又一个跑路的父母官,这就是所谓的京兆望族,大名鼎鼎的韦氏家风。

    恰时,张谨因伤势恶化,在茶山亡故。陈超以厚葬张谨为由,暂缓领兵南下。

    张家老爷得知张谨亡故,难免心头一紧,往日再多的嫌隙怨恨,在生死离别之际也都烟消云散了。

    毕竟是手足兄弟,既然张谨有意与张世浚一同葬于茶山,张家老爷即命长子张世表和小女张霞,前去城东三十里的茶山吊唁。

    张世表带着小妹张霞离开了建安县的永平乡,这是张霞第一次离开家乡。

    在茶山祭拜了叔父张谨和小哥张世浚后,张霞当即提前想进城看看,她早听说了陈超在建州城内领一州之兵的事。

    张世表随即领着张霞来到了建州城,想着让她见见世面也好。

    在流寇过境之后,建州城在陈岩等人的治理下,日复一日,民生逐渐恢复着往日的生机。

    建州城历经岁月沧桑、朝代更迭,这座辉煌的城池多次荒毁于战乱。从三国东吴时筑城于溪南覆船山下,到南朝刘宋时迁往黄华山麓,再到萧梁时移至溪西,南朝陈时又迁回溪南覆船山下。

    大唐建中元年,建州刺史陆长源再次移城于黄华山麓。陆长源修筑的建州城,城墙周长九里三百四十三步,高二丈,广二丈一尺,有九个城门。

    南边是建溪门,东南边是通仙门,西南边是建安门,东边是宁远门、通安门,西边是水西门,水西门的西北方有西津门,西津门的南边有临江门,北边有朝天门。

    在城东的通安门外,出城便是街道,一直向北伸展,长约三华里。此地半为商店,也是一个集市,因在东溪沿岸,且位于溪流交汇口,可谓水陆要冲,扼三县百乡商旅的孔道。

    东门附郭的街坊,商旅云集,市景繁荣,有从东安、东屯、水北等处走陆路来的乡民,也有从东溪沿岸下驶的民船在骖鸾渡口或东门一带溪边停泊的,下了船登岸即可入城。

    从城东的茶山进城,先是坐船,之后改陆路,仅需步行一段就好。

    这日,张世表领着小妹张霞,从水路抵达骖鸾渡口后,下了渡船,即是建州城东门外的附郭,上了岸便有等待接客的马车。

    他们搭上一驾马车,一路沿着附郭的街坊,驶向通安门。

    一眼望到街的尽头,张霞远远地看见通安门屹立于前方,建州城近在咫尺,张霞终于见到了日夜期盼着的城墙。

    他们从通安门进入建州城内,大市街是建州城最热闹的集市,城内著名的店铺皆集中于此,热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见张霞东张西看,稀奇得很,张世表微微一笑,看了看天上的日头,说道:

    “时间还早,我带你去转转吧!今天一次性瞧个够,以后可就别再嚷嚷着要出来见见世面了,多看几眼你也会看厌的。”

    于是,张霞就像从笼子里放出来的鸟儿似的,在张世表的带领下,开始穿梭在城里的大街小巷。

    “哥,快看那边,好漂亮的油纸伞啊!”

    “哥,看这边,这边!糍粑、尾肠、鱼肉……真香啊!我都流口水了。”

    在张霞前面引路,张世表不时地催促道:“快点走了,快点走了,不然今天可就逛不完了。”

    张世表想着让她一次逛个够,下次就不会想着再来,可是这么大的一座城,哪是能逛得完的,而这么热闹的一座城,又哪是能逛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