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上古开公司 » 第七十三章 史上第一堂语文课

第七十三章 史上第一堂语文课

    针对这些胎教肄业的学生,王多馀制定了一个周密详实、野心勃勃的教学计划。计划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常识、文明礼仪四个板块的教学内容。

    总的目标是在一年内,让大熊氏的青少年及重要管理和技术骨干能说一口基本的普通话,学会五百个常用汉字,掌握100以内的加减乘除和基本的几何知识,懂得最最基本的科学知识。

    等这些人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之后,他还将推广历法、节气、天气、度量衡、地理知识等进一步的知识。

    而近期目标则比较简单,就是要在一个月内让这些人能听懂王多馀在说什么,并能用基本的“是、可以、行、好”等词汇来回答。

    当然,理想很宏伟,任务很艰巨,王多馀知道在文化知识传播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

    比如,开学第一天,就让他很无语。

    当时的情景不能叫情景,应该叫奇景:

    教室里坐满了蓬头垢面的草皮裙,上至四十多岁布满皱纹的中年人,下至牙牙学语、吸溜着鼻涕的光屁股小孩,大教室里人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看稀奇的八卦妇女们盘腿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和闺蜜们大声说着私房话,毫无顾忌地讨论着自己男人那方面的能力。

    男人们坐在后排,互相捉虱子吃,一边吃还一边感叹:这这个漂亮的地方捉虱子吃真是幸福。

    少年们活泼好动,打打闹闹,互相问候对方生理学意义上的父母。

    小屁孩们则被这从未见过的场面吓得哇哇哭,有的还不幸大小便失禁,使整个教室弥漫着一股排泄物的味道。

    这一副原始风貌的热烈景象,充分说明广大大熊氏人民群众的淳朴坦诚和无所顾忌。

    反正气氛尴尬而古怪。

    然而,当王多馀出现时,这一切都停止了,世界马上安静了。

    看着这乱七八糟的课堂,王多馀也没客气,直接让所有人滚出去,然后再排队进来。

    那些看戏的老娘们,王多馀也让熊仓给撵回家。

    在学校外面,所有人乖乖地排起了长队,熊十三出来,站到队伍的最前列,传达王多馀的指令:

    “五条规矩:第一,老师不提问不准说话;第二,说话之前要举手;第三,不准乱动;第四,以后每次进学堂都把头发洗了;第五,不准捉虱子吃!”

    有人怯生生地举手:“那想拉屎怎么办?”

    熊十三被这个教育界的世界性难题问懵了,他挠挠头,跑去请示王多馀。回来后干脆地说:

    “憋着!”

    经过一顿收拾,“学生”们排着队再一次进入教室,座位按年龄性别排序,小的在前,大的在后,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苜春和熊雉这两个风纪委员负责管理纪律情况,谁不老实就实施严厉的惩罚,男的做50个俯卧撑,女的做20个仰卧起坐,小屁孩则罚站,最淘气的打屁股。

    威望最高的熊仓、熊微分别当班长、团支书,熊有鸡当学习委员兼课代表。

    秩序终于恢复了,王多馀穿着西装,带着眼镜,手捧《看图识字(小学一年级版)》,走上讲台,严肃地咳嗽一声:

    “上课!”

    熊有鸡一个猛子站起来,大嗓门喊:“全体起立!”

    桌椅稀稀拉拉地动了,大人小孩用事先练习过的蹩脚的普通话喊:“老——师——好!”

    王多馀威严地扫视教室一圈,所有人都心惊胆战,大气也不敢出,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十几秒后:“同学们请坐下。”

    桌椅板凳再一次稀稀拉拉。

    王多馀威严地道:“以后,我就是你们的校长了,在学校里,你们叫我王校长;在学校外面,你们叫我王总,听懂了吗?”

    熊十三在一旁双语教学:“*&*/*@¥@。”

    “在讲课之前,先听我朗读一段话。”

    王多馀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找到《礼运.大同》篇,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众人一头雾水,全都是一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表情,但是没一个敢呱噪,全都目不斜视听着王多馀嘴里的天书。

    “这是上古神书,书里的意思告诉我们,咱们要做文明人。啥叫文明人,就是大家一定要为集体、为公司服务,不要有个人的私心。要选拔贤能的人,互相之间和和睦睦,团结友爱,不要打架。要尊老爱幼,尊重每一个人……”

    众人的表情很明显:不是似懂非懂,而是完全不懂。

    王多馀也知道他们肯定听不懂,但没关系,毕竟气氛烘托到这儿了……

    白话完这文绉绉的传统国学后,王多馀正式开讲。他在黑板上画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图形,图形下标注了汉字,然后用教鞭指着这些字:“好,今天我给你们讲第一堂课,跟我一起念:”

    “人。”

    “人……”

    “山。”

    “山……”

    “水。”

    “水……”

    “火。”

    “火……”

    完成十几个最简单的字词的教学后,王多馀准备整点有难度的: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王多馀,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积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有一只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让我挣开,让我明白,放手你的爱……”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姐姐叫姑姑,爸爸的哥哥叫于谦……”

    “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

    “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就像夜读的书生盼女鬼,闲散的二奶盼流氓,光棍老头盼大娘……”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王总……”

    “王总是我们的引路人,除了王总,我们谁也不认……”

    “谁反对王总就砸烂谁的狗头……”

    看着孩子们如饥似渴(懵然无知)地畅游(扑腾)在知识的海洋里,王多馀露出了欣慰的姨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