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上古开公司 » 第七十二章 “京师大学堂”

第七十二章 “京师大学堂”

    除了完成建设任务以外,王多馀把这次建学校当成了一次锻炼大熊氏族人的大好机会,最主要的目的是锤炼他们建筑施工的科学意识和组织协作意识。

    一声令下,共有175名壮劳力参加了这次建设工作。针对这次建设任务,王多馀创新性地按照项目制的原则,将所有人员分成六组。

    第一组是设计筹划组,王多馀亲自担任组长,成员是菽离、苜秋2人;

    第二组是木工组,由熊微带头,成员有30人,负责所有木制、竹制御件的加工;

    第三组是施工组,由熊仓领头,成员有70人,负责学校的具体施工;

    第四组是材料组,由熊有鸡领头,人员有60人,具体负责砍伐、收集、运输、处理木头、竹子、石头、石灰、沙土等各种建筑材料;

    第五组是监理记分组,由苜春领头,负责任务量的统计和工作进度、工程质量等方面的监督,人员有3人;

    第六组是综合后勤组,由熊雉领头,负责处理上述任务之外的所有事情,包括后勤等工作,人员有10人。

    除了分组之外,他还将所有施工人员按照工种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所有具体施工人员分为木工、水工、泥瓦工、装卸运输工、安装工、测量工、杂工等。

    为了提高效率,王多馀按照组别的不同,给每个人分发了不同颜色的布条,让他们缠在手臂上,以示区分组别和分工。这个简便易行的办法对于文化水平为胎教肄业的上古人来说实在太合适了,只要能记住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就能明白自己和自己的工友属于哪个组,负责干什么活,而不至于责任的推诿扯皮和现场组织的混乱。

    这些简便清晰、任务明确的分组、分工、分类方法让大熊氏众人大开眼界,熊仓、熊微等人常年组织族人打猎、采集、生产,在分工协作方面一直是一笔糊涂账。王多馀的项目制让他们眼前一亮,纷纷在心里牢记。

    这也正是王多馀的目的,他希望通过这种分工协作的办法,增强这些上古人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意识,最终不断提升他们的组织水平。

    除了组织方式的优化外,王多馀还发明了一系列让众人感到惊奇的施工办法和施工工具,比如脚手架、预制件的发明,比如用石灰、黏土、水、沙子混合成的“原始水泥”,比如特殊的房子建造方式,都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最让他们啧啧称奇的是,王多馀用锛凿斧锯等现代木工工具制成了一批榫卯结构的预制件,这让上古人大开眼界。

    看着这些没用任何多余的材料就能将不同构造的材料组装在一起的建造方式,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大为震惊。

    熊仓、熊微等人纷纷在心里感叹:跟了王总才知道,房子居然能这么盖。

    由于实行了项目制和一系列先进的施工办法,这座划时代的建筑工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步完成。

    在经过十五天的挥汗如雨、共同奋战后,一座崭新的由竹、木、石为基础材质的世界上第一所学校建成了!

    这座学校的建筑参考了唐代建筑风格,顶部是竹木材料的歇山式构造,房檐深阔,下面还建有长廊,既美观大方,又可遮风挡雨。

    墙壁是紧密的竹子配合“原始混凝土”制成,地板是木制的,房梁和柱子是经过处理的圆木,地基则是石头。

    整个建筑远远望去,外观大气古朴,气势庄重恢宏,在这个以茅草屋和坑穴为主要建筑风格的时代,无疑于相当于高圆圆和土肥圆的区别。

    看着本时代第一座中式建筑落成,王多馀大为宽慰,顿时书性大发,挥毫泼墨,用自己堪比小学二年级水平的书法在一块原色木板上写下了一行七拐八扭的大字:京师大学堂。

    写完后,他自我陶醉了半天,认为自己的书法水平从目前来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也许,再过几百年,自己的“真迹”就能以“王体”被全华夏的孩子们临摹学习。

    想到此处,他就喜不自胜,当天晚上就多喝了半瓶啤酒。

    学堂正式建成那天,王多馀让下面的人安排了一次盛大的落成典礼,召集全族人都来参加。

    他再一次搬出了广场舞大喇叭,循环播放着鞭炮声和田震的“好大一棵树”。自己则又一次穿上西服,抹上发胶,扎上领带,穿上豆豆鞋,在广大懵逼的上古群众的注目下刻意用扬州口音热情洋溢地发表了他的演讲:

    “同志们,乡亲们,朋友们,今天,在这收获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京师大学堂落成。这座学堂的落成,寄托着公司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梦想,实现了大熊氏广大人民群众多年的夙愿,从此,大熊氏的教育事业摆脱了口耳相传、在王八壳上记事的落后面貌;这座学堂的落成,标志着我们将拥有目前全球第一所现代化十八年一贯制学校,这表明,我们将远远地将苏美尔文明抛在身后;这座学堂的落成,将打造一个完善的科学文化的传播平台,将向广大青少年提供包括如何修理地球在内的各项知识,将极大地促进大熊氏经济社会和文明的进步……”

    王多馀激昂慷慨的演讲结束后,广大大熊氏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鼓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虽然他的话一个字儿也没听懂。

    随后,王多馀的“总经理办公室”雷厉风行地正式发出通知:大熊氏所有的青少年和幼童,不管男女,都要到学堂上学。

    另外,还有部分成年人也必须来听课,比如熊仓等“重要领导干部”,以及熊茂、熊织大等重要“技术骨干”,他们必须每隔一天参加半天的学习,而且还得是脱产学习。

    命令得到很快的执行——比吃华莱士实现肠道速滑还快。这倒不是因为族人热爱文化、热爱科学、热爱教育,而是他们明白一个道理:

    不管王总的命令有多离谱,说的话有多么不理解,必须得立即马上必须现在立刻执行!

    毕竟,上一个把王多馀的话当放屁的大嘴巴的坟头草已经有两丈高了,即使是脑子再笨的也明白不听话的下场是什么。